-
央视再次聚焦宋锦之乡,“新中式”穿搭持续火热
近日,央视CCTV2财经频道2024财经榜栏目,以《“新中式”穿搭持续火热宋锦织造技艺焕发新生机》为题,再次走进盛泽将镜头聚焦宋锦,感受千年文化展现华美风采。 宋锦是我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色泽华丽、质地坚柔,是我国三大名锦之一。今年以来,新中式穿搭火爆出圈,在春晚舞台上亮相的宋锦也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盛泽作为宋锦之乡,各大企业也是抓紧生产宋锦面料,机杼之声也响个不停。“晴翻千尺浪…- 0
- 0
-
意大利友人“沉浸式”体验山西高平潞绸非遗文化
近日,意大利知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罗贵辞,著名旅德芭蕾舞蹈家、艺术制作人邱思婷走进高平市潞安府潞绸集团,了解山西省高平市潞绸发展历程、感受潞绸非遗文化魅力。 在潞安府潞绸文化园,罗贵辞一行先后参观了历史文化馆、“丝千年”艺术展、产品体验馆等展厅,通过一张张织机、一件件产品,近距离感受丝绸织造的精湛技艺与传承。 罗贵辞参观完整个展厅后非常激动,他说:“感谢邀请我来参观这个美妙的博物馆,这…- 0
- 0
-
华南农业大学“2024年发展中国家蚕桑生产与管理研修班”到广东丝纺集团香云纱公司开展产学研活动
10月13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孙京臣教授带领“2024年发展中国家蚕桑生产与管理研修班”和蚕学专业本科班学生到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香云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云纱公司)的伦教香云纱展示交易中心、伦教晒场开展非遗香云纱产学研交流实践。 本次交流旨在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工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我国技术、管理、设备等在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与应用,传承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3
- 0
-
王忠诚深入锦门调研,推动蜀锦蜀绣非遗传承发展
2024年6月4日,成都市新都区委书记王忠诚带队前往锦门蜀锦蜀绣产业核心发展基地,就推进蜀锦蜀绣的非遗传承与发展进行调研,区人大主任吴彬、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文静、区人大副主任伍涛和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发改局、区文广体旅局、区商务局等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三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参加调研和座谈会。 在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润茂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金良和副总经理苏明利的陪同下,王…- 0
- 0
-
千年非遗绣出时尚新“国潮”
在米兰这座走在时尚前沿的城市,来自中国的高龄巨星抢尽了风头——承载着数千年民族历史的服饰登上T台,令世界各地的观众惊叹不已。 这些服饰在去年9月举行的春夏米兰时装周上惊艳亮相,上面绣有复杂精致的方形纹样。这些设计不仅仅是受到最新潮流的启发,还汲取了苗族传统刺绣的精华。 “四印苗”的先祖替苗王掌印,因战争失利而走散,流窜江南一带的途中为方便与苗王联系,在服饰前胸、后背、左右两肩皆绣上印章…- 1
- 0
-
河北隆尧:宫廷刺绣入民间 让“非遗”京绣焕发新生
一丝一缕织出锦绣华服,一针一线绣活非遗文化。在河北省隆尧县北楼乡一家服装企业的绣工坊内,绣娘正在绣制京绣作品。 经过画稿、扎稿、刷稿、选料、刺绣等工序,旗袍、秀禾服、《五子祝寿图》等一件件精美高雅的京绣作品脱颖而出。 京绣也称宫绣,是中国古代宫廷里的一门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宋辽时期开始兴旺,是“燕京八绝”之一。2014年,京绣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 1
- 0
-
海南三亚建立健全黎锦技艺保护发展机制
海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近日组织相关部门到三亚开展推动黎锦市场化发展调研时提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黎族文化的精髓,要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内涵,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做好传承发展;要坚持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探索建立黎锦市场化设计和创新联盟,加强原创性设计和创新性转化,持续擦亮非遗文化品牌;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专业化传承人才队伍;要创新宣传推广模式,畅通黎锦市场“最后一公里”,推动…- 1
- 0
-
一条七彩独龙毯“编织”千年过往与崭新未来
27日,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细雨绵绵。81岁的独龙族文面女太恰坐在织布机前,用七彩棉线编织独龙族特有的独龙毯。这是目前最受游客欢迎的产品之一。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约7000余人,其中4000多人聚居于独龙江乡,是“直过民族”(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整族脱贫、跨越式发展的代表。 在独龙江乡独龙族博物馆内,陈列着第一张向世界公开、摄于1923年的…- 0
- 0
-
鼎盛丝绸:版权赋能让非遗宋锦执行业牛耳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度成为关键词,尊重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环境建设工作至关重要。而盛泽就有这么一个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推动非遗宋锦的保护传承发展,这个企业就是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非遗宋锦是苏州市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素有“锦绣之冠”的美誉。2006年,宋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苏州仅有的几家丝绸面料的织造企业,…- 0
- 0
-
新华社关注海南黎锦:中国纺织业“活化石”走向国际舞台
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 “织女”席地而坐 纺锤在织机上轻轻穿梭 丝线交错间锦绣纹饰缓缓生成 …… 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 无论景区、博物馆、展会 还是黎族村寨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海南岛世居民族黎族创造的黎锦,集纺、染、织、绣于一体,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棉纺技艺之一,也是海南目前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 古人赞美黎锦“光…- 2
- 0
-
2023年楚雄全州彝绣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
千年彝绣出新出彩,绣美楚雄使人称奇。2月4日,笔者从“共赴文化之约·共促文明互鉴”文化楚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聚合资源、承古出新,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2023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增加值2.75亿元,5.7万名绣娘人均年增收达3570元,同比增长12.26%,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 绣品变商品…- 0
- 0
-
千年壮绣新春美“出”山
新春将至,含有龙元素的刺绣绣品热销。在连山小三江镇的“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身着壮族服饰的绣娘们坐在绣桌前,飞针走线,赶制订单,一件件独具民族特色的绣品将从大山深处“飞”向广州、上海、香港等地的高端平台。 壮族刺绣历史悠久,做工精细,针针见功底,线线出效果。“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描绘的就是曾经壮乡人人织锦的全盛时期。双蝶恋花、双龙戏珠、稻穗和鲜花等图案经过连山绣娘们的巧手绣制,…- 0
- 0
-
虽在深山仍有远亲 俄罗斯院士来石家庄市考察原村土布
记者从市纺织行业协会获悉,元旦期间,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库兹米切夫·维克多在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主任叶洪光博士等相关人士陪同下,来到位于石家庄市赞皇县的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专题考察河北非遗原村土布。 库兹米切夫·维克多是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首席教授、服装科学技术博士,服装科学与艺术学科带头人,1997年被俄罗斯…- 1
- 0
-
海南黎锦:中国纺织业的“活化石”
在海南的景区、博物馆、黎族乡村,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织女”席地而坐,团团锦绣在手指与彩线的经纬交错间慢慢生成……作为海南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黎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早在3000年前,黎族人民就开始使用纺染织绣技艺,传承至今的黎锦,凝结和传递着民族与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 千年黎锦,魅力独具 早在汉…- 1
- 0
-
宋秋一行到锦门调研蜀锦织造技艺传承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新都区非遗项目传承创新和蜀锦蜀绣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4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率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静、副处长季昆及相关负责人到新都专题调研蜀锦织造技艺保护工作及蜀锦蜀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宋秋一行在副区长马宗祥的陪同下,实地调研了锦门景区南方丝绸之路博物馆(四川丝绸博物馆)、丝绸历史文化街区、锦华馆等发展情况,详细了解锦门蜀锦蜀绣产业在传承发展、产品开发…- 1
- 0
-
四川省纤检局牵头制定的两项四川省地方标准顺利通过专家审查
近日,四川省纤检局牵头制定的四川省地方标准《蜀绣绣法技艺》和《蜀绣针法技艺》顺利通过专家审查。 《蜀绣绣法技艺》对蜀绣的材料、分类和工艺过程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蜀绣针法技艺》完善了蜀绣针法体系,全面整理蜀绣针法,通过运用CAD技术以图形化解析针法技艺,并对相关针法的结构组成、刺绣方法、运针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两项标准的制定,填补了蜀绣绣法技艺和针法技艺地方标准的空白,使蜀绣绣法…- 1
- 0
-
新疆:多彩“艾德莱斯”织就美好生活
瓜果飘香时节,玉龙喀什河畔,织机声阵阵,蚕丝亮如银。这里不是江南水乡,而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吉亚乡的景象。 清晨,吉亚乡艾德莱斯村农户穆海木敦·如则早早来到蚕室,检查蚕吐丝情况。“再过两天,这些蚕就要上蔟结茧了。”他细细翻看着。 “小时候看父母养蚕,要摘桑叶,洗干净,还要切,一天喂三次,全家人一起养。现在有人工饲料科学养育,一个人就够了,省时省力,还有蚕桑科…- 1
- 0
-
来新疆和田穿上当地最时髦的艾德莱斯
艾德莱斯丝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新疆和田市吉亚乡素有“艾德莱斯丝绸之乡”美誉,近年来,吉亚乡党委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工作,延伸艾德莱斯丝绸产业链,发展桑蚕产业、纺织产业、旅游产业,辐射带动辖区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丝绸产业已成为该乡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每天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家家户户机器织布声不停歇,普通农户一天能织4—5米长,月收入达到4000多…- 1
- 0
-
江苏科技大学开展“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文化传承调研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记者4月11日了解到,为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现状,江苏科技大学“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文化传承调研团”4月8日走进丹阳市春明漳绒厂,向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鹅绒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戴玲老师拜师学艺,通过学习木织机的运作和天鹅绒的雕花工艺,持续推动中国传统…- 0
- 0
-
广西“活化石”民族将历史“穿”背上 盛装售价达上万元
27日,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的八圩瑶族乡,黎凤珍正忙着将一块块浸染成青蓝色的布料晾干,这是当地白裤瑶男子日常佩戴的头巾布。 “我们白裤瑶十分崇尚本民族的文化,走在南丹的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白裤瑶民众。”黎凤珍爽朗地笑道。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女子则穿着多彩的百褶裙。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且古老的…- 2
- 0
-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在苏州召开
7月29日至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主办、苏州丝绸博物馆承办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在苏州召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四级调研员薛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宣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主席、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曹俊,非遗处处长李红,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艳以及联盟…- 0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