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与天丝混纺纱可将羊毛的抗皱性,天丝的光泽、吸湿透气性结合在一起,制成的织物具有独特的风格,是一种新型时尚的面料。
用棉纺设备生产羊毛与粘胶混纺纱,纺纱过程中静电现象较为严重,易造成绕、堵、带花现象,梳棉易绕锡林,因此原料要进行预处理,保证混和均匀度,各工序纱条通道要光滑畅通,注意捉防纱疵,半成品先做先用,杜绝条子毛烂,减小意外伸长,严格控制好各车间温湿度,优选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建议使用186系列梳棉机加工。
一、原料的选用
羊毛细度70支,长度40-45mm,强力2.4cN/dtex,回潮率11.7%。A型天丝细度1.4dtex,长度38mm,强力5.2cN/dtex,回潮率11.56%。
二、纺纱工艺流程
羊毛原料预处理并成包→(羊毛+天丝)A002D抓棉机→A036B混开棉机FA106梳针开棉机→A092AST振动棉箱→A076B成卷机→A186D梳棉机→FA303并条机(三道)→FA458粗纱→FA506细纱机→村田21C自动络筒机。
三、纺纱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3.1 羊毛的预处理
羊毛纤维表面平滑,抱合力差,为提高纤维的可纺性,生产前需对羊毛进行预处理:和毛油使用量为0.8%,抗静电剂使用量为0.6%,原料实际回潮率为11.7%,经处理后回潮率须到达22%左右,由此推算出加水的用量,然后一起放入喷雾器桶内混和均匀后,再喷洒在羊毛上,采取横铺竖切的方式混三遍,焖置24小时。
3.2 清花
羊毛与粘胶杂质较少,采用“多松少打、多梳少落、精细抓取、偏低速度”的工艺原则,开棉机采用梳针打手,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由于纤维抱合力差,棉卷退卷时易粘卷、分层不清,故须加大紧压罗拉的压力,加装防粘装置,并嵌入5根分层粗纱,棉卷米重430g/m,抓棉打手转速740r/min,梳针滚筒转速450r/min,梳针滚筒与给棉罗拉间隔距12mm,综合打手转速920r/min,综合打手与天平罗拉间隔距11mm,棉卷罗拉转速12r/min。
3.3 梳棉
羊毛长度整齐度较差,强力偏低,价格高,采用“多梳、少落、低速度、快转移”的原则,使用封闭式小漏底,在保证分梳质量的前提下,放慢刺辊、锡林、道夫速度,将给棉板抬高3mm,增大有效梳理长度,针对个别机台出现绕锡林现象,清花加强混棉工作,保证混和后的原料回潮均匀。
道夫转速18r/min,锡林转速357r/min,刺辊转速975r/min,盖板速度195mm/min,锡林-盖板间隔距10、10、8、8、10英丝,生条定量24.5g/5m。
3.4 并条
针对羊毛可纺性差,易产生静电缠绕罗拉和皮辊等问题,适当提高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2-66%,选用偏低的车速,皮辊表面处理采用尼龙6涂料处理,基本上可以消除缠绕现象。并条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0。
3.5 粗纱
采用“低速度、中定量、重加压、大隔距、大捻度”的工艺原则。在保证细纱不出现硬头的前提下偏大选取捻系数,提高假捻效果,以有效控制粗纱伸长率,减少意外伸长。
锭速800r/min,粗纱设计定量6.0g/10m,捻系数80,罗拉表面隔距13×26.5×38mm,后区牵伸倍数1.18。
3.6 细纱
羊毛抱合力弱,易产生静电,在纺纱过程中易产生毛羽和粗细节,且羊毛、粘胶强力偏低,应配合粗纱大捻系数,采用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以改善牵伸后区摩擦力界分布,提高条干均匀度,满足针织用纱质量要求。为减少缠绕,选用抗绕能力较强的WRC-968型胶辊。前罗拉转速181r/min,设计捻系数350,后区牵伸倍数1.18,罗拉隔距18×40mm。
3.7 络筒
车速控制在1100米/分,以减少成纱细节和毛羽,注意捻接器的调整,确保接头外观质量和捻接强力(不低于原纱强力的75%),络筒前后的纱线质量对比见表11。
作者:赵建伟 中国纱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