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一)

       毛羽是影响纱线外观和风格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纱线毛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染色效果。在纱线的质量控制中,控制毛羽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一、毛羽基本概念阐述

       1.1毛羽的定义与分类及检测标准

       1.1.1 纱线毛羽定义

       纱线毛羽是指在纺制纱线的过程中,露出纱线表面的纤维部分。

       1.1.2纱线毛羽分类

       纱线毛羽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毛羽按形状和在纱线上的形态可以分为:单向毛羽、双向毛羽、缠绕毛羽。

       1.1. 3 纱线毛羽检测标准

       毛羽的检测和计量目前有两种方式。

       1.1.3.1根数法

       用单位长度纱线上的毛羽个数作为计量指标。并根据毛羽长度分为了不同的计量等级。但是同样是根数法,而USter TechnologieS AG的UT6上的ZWEIGLE HL模块与国产YG17*系列毛羽检测仪,从检测速度、维度以及毛羽原始检测状态上都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同样是毛羽根数,两种仪器检测出的数据也没有可比性。

       1.1.3.2 指数法

       用单位长度纱线上所有毛羽长度之和与纱线长度的比值来作为计量指标。但是同样是指数法,USter TechnologieS AG的UT6上的OH模块或UQ3检测的H值与Loepfe ZENIT系列电清检测的SFI不是同一个概念。

       根数法能使我们直观地发现纱线上不同长度的毛羽所占的比例,对指导纱线生产、预测纱线的织物效果更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采用UT6上的ZWEIGLE HL模块与国产YG17*系列毛羽检测仪对毛羽进行检测。

       1.2 毛羽的危害

       长毛羽或多而密的毛羽严重影响织布厂的生产效率和布面质量。容易造成织布机开口不清、针织机断头增加、布面不清晰、染色不匀、增加损耗等。毛羽还会对织物的抗起毛起球、耐磨度等造成影响。毛羽也并不一无是处,它在细纱钢丝圈与钢领之间可以起到润滑作用,有利于减小纱线与钢丝圈的摩擦力,对织物表面的粗细不匀也能起到一定的遮盖效应。

       二、影响毛羽形成的因素分析与控制方法

       我们认为毛羽按长度的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一般6mm以上的毛羽多是半成品的外部飞花、外界摩擦和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扩散造成的;6mm以下多而密的毛羽是短绒、摩擦、静电效应造成的。综合分析毛羽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纤维和通道机件摩擦。

       (2)短纤维易于外露形成毛羽。

       (3)初始模量大(Mic高)的纤维易于外露形成毛羽。

       (4)加捻过程中,纤维由于受到轴向应力作用,向纱线表面移动而形成毛羽。

       (5)外部粘附飞花形成毛羽。

       (6)环境温湿度过小、静电效应形成毛羽。

       我们通过大量的跟踪对比试验,对影响纱线毛羽的因素进行验证分析,抓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出影响毛羽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控制。而有些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是关键影响因素的,通过试验证实,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从而避免了我们在控制毛羽时做一些事倍功半的工作。

       2.1 原棉对毛羽的影响

       原棉的Mic、Unf、SFC、L是大家公认的对纱线毛羽的影响比较显著的几个指标。在工艺流程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原棉进行单唛试纺,经过近3年的时间,取得了上百组试验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

       2.1.1 原棉马值与成纱毛羽的相关性

       原棉的马克隆值与成纱毛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基本上呈正相关,见图1。

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一)

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一)

图1 原棉马值与成纱毛羽相关性分析图

       通过表1、图1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组数据中,Mic与3mm毛羽根数的相关系数为0.457;在第二组数据中,Mic与3mm毛羽根数的相关系数为0.386。

       这说明:Mic与毛羽的数量呈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并不高,为弱正相关性。

       2.1.2 原棉长度整齐度与成纱毛羽的相关性

       原棉长度整齐度与成纱毛羽具有较弱的负相关性,数据统计情况见表2,分析图见图2。

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一)

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一)

图2 原棉Unf与成纱毛羽相关性分析图

       通过表2、图2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组数据中,Mic与3mm毛羽根数的相关系数为0.41,Unf与3mm毛羽数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0。

       这说明:Unf与毛羽根数呈较弱的负相关性(这组数据是相关系数最高的一组)。

       我们对长度与毛羽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所以没有展示相关结果。

       2.1.3 原棉SFC(16mm)与成纱毛羽的相关性

       原棉16mm以下短纤维含量 (SFC) 与成纱毛羽具相关系数很低,数据统计情况见表3,分析图见图3。

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一)

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一)

图3 原棉SFC与成纱毛羽相关性分析图

       通过表2、图2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棉SFC(16mm)与3mm以上毛羽根数相关性系数只有0.1,小于0.3,说明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

       (未完待续)

       作者:谢家祥 夏津县润通纺织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JWF1037精细混棉输送机在色纺上的应用

2021-10-11 11:46:08

纺织技术

技术 | 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二)

2021-10-13 13:57: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