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上期)纱线毛羽系统分析与控制(二)
2.2.4 细纱工艺与器材对毛羽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细纱是形成短小毛羽最多的工序,采取优化工艺参数、优选纺专器材、稳定生产环境、加强器材保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成纱毛羽。
2.2.4.1 钢丝圈对毛羽的影响
钢丝圈是重要的加捻卷绕部件,对毛羽数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钢丝圈的型号不仅关系到机台断头率,而且严重影响毛羽数量。重心低的钢丝圈运行平稳,对控制毛羽有利,但散热性不好,纱线跑道与钢领跑道容易交叉,不适用于低支纱;而重心高的钢丝圈通道宽敞,散热性好,但高速时运行不够平稳。
钢丝圈横截面形状影响钢丝圈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及是否易于挂花。钢丝圈材质及表面处理质量决定着钢丝圈的使用寿命、成纱毛羽数量,以及钢丝圈运行状态的稳定性。我们在紧密纺机台上对多种钢丝圈进行跟踪对比试验,结果见图5-8。(N())、图2(CV)、图3(3mm以上毛羽)、图4(2mm以下毛羽)。
图5 钢丝圈对+140%棉结的影响
图6 钢丝圈对条干CV值的影响
图7 钢丝圈对3mm以上毛羽的影响
图8 钢丝圈对2mm以下毛羽的影响
2.2.4.2钢领对毛羽的影响
钢领是钢丝圈运行的基础,钢领材质、圆整度、平面度及表面处理质量的优劣决定着钢丝圈的使用寿命、毛羽数量以及钢丝圈运转状态的稳定性。钢领的圆整度要小于等于0.01mm;光洁度要小于等于0.005mm。钢领对毛羽的影响见图9。
图9 钢领对毛羽的影响
2.2.4.3 导纱钩孔径对毛羽的影响
导纱钩的材质及孔径大小,对纱线在导纱钩上形成的摩擦包围弧大小以及纱线通过导纱钩时受到的摩擦阻力都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捻度的向上传递效果以及导纱钩对纱线摩擦力的大小,因而会对毛羽产生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见表9。
从表9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使用大孔径的导纱钩时,成纱毛羽要相对少一些,这说明摩擦包围弧的大小不是影响毛羽的主要因素。另外,对导纱钩表面进行高硬度镀铬,对减少毛羽也有一定作用。
2.2.4.4 胶辊硬度对毛羽的影响
理论上通常会认为硬度较低的前胶辊握持性能较好,有利于减小加捻三角区,能更好的控制边缘纤维的扩散,纺出的纱线毛羽会少。我们对不同硬度的胶辊进行对比试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但是,当对胶辊进行不同配方的表面处理后,结果却不尽相同,见表10。
从表10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选用65度的优质软胶辊,并做紫外线光照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成纱毛羽。对胶辊进行60S光照处理后,高硬度的胶辊毛羽反而要少一些;而对胶辊进行涂料+光照处理, 68度的胶辊毛羽要稍好一些。这说明硬度低的前胶辊毛羽少,表面处理以后,硬度对毛羽的影响不大。另外,前胶辊的维护保养也很重要,一般要求每月清洗一次,每三个月复磨一次。
2.2.4.5 前冲量对毛羽的影响
理论上认为:适当加大前胶辊前冲量,能有效减小加捻三角区长度,从而显著降低成纱毛羽数量。我们在同锭、同粗纱的情况下,对前胶辊进行了不同前冲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1。
从表1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前冲量加大,3mm以下毛羽呈现增多趋势,4mm以上毛羽呈现减少趋势。这说明,适当加大前胶辊的前冲量,对控制长毛羽较为有利,但前冲量过大时,须条在前胶辊上产生反包围弧,也会恶化毛羽指标,而且加大前胶辊的前冲量,浮游区长度会增大,为此,前胶辊前冲量加大到4-5mm时,可以配套使用SX-6839加长上销。
2.2.4.6 细纱捻度对毛羽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加大,适当加大细纱捻度,可以使捻回尽可能多地向加捻三角区传递,能有效提高加捻三角区对边缘纤维的控制能力,从而降低成纱毛羽,我们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C26S纱在不同细纱捻度下的成纱毛羽进行了比试验,见表12。
从表1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加大细纱捻度有利于降低成纱毛羽。
2.2.4.7 锭速对毛羽的影响
锭速对毛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理论认为,锭速越低毛羽会越少。我们的对比试验基本验证了这一点,但是,锭速也有一个最低限度,锭速太低时,毛羽反而会恶化,见表13。
一般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应保证锭子振幅小于0.05mm,试验证明,钢领工作直径为42mm时,普通锭子速度大于14000r/min毛羽会明显增加,新型高速锭子的临界锭速可以提高到16000r/min。
2.2.4.8 钢领清洁对毛羽的影响
钢领跑道污渍会影响钢丝圈的正常运行,那么是否会对毛羽造成影响?为此我们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4。
从表1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清洁钢领跑道对改善毛羽根据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改善毛羽的锭间差异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过因为钢领跑道污渍而形成的典型毛羽纱与成型不良纱。一种情况是突发性的特大毛羽纱(见图10),特点是在个别锭子上出现,锭位不固定、升降阶段也不固定;另一种情况是管纱的升降斜面上出现凸痕(见图11),特点也是在个别锭子上出现,锭位不固定,经检查升降机构不存在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管纱,一般钢领跑道脏污都比较严重(见图12),清洁钢领跑道后问题就会得到解决,由此也证明了保持钢领跑道清洁的重要性。
图10 特大毛羽纱
图11 斜面凸痕纱
图12 钢领跑到脏污
2.2.4.9 不同成型阶段管纱毛羽变化
在细纱机钢领板的整个升降动程内,纱线在不同的成型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毛羽状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圈大小、导纱角大小等因素。我们在不同支数、不同细纱纺纱工艺方法条件下,对纱线在不同成型阶段的毛羽进行了跟踪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5。
从表1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3mm以下的短毛羽基本上是随着升降动程的升高、气圈的减小而减少的,而3mm以上的长毛羽,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2.2.4.10 喇叭口间距对赛络纺纱毛羽的影响
赛络纺加捻三角区处的两根须条在加捻点聚合成纱时,须条表面的毛羽又有机会重新捻入纱体,使赛络纺纱线毛羽减少,随着两根粗纱间距的增加,赛络纺纱线4mm以下的毛羽呈现减少趋势,见表16。
2.2.4.11 集聚槽规格对毛羽的影响
负压式集聚纺的集聚区气流对须条中的纤维具有捻合作用,成纱毛羽较一般环锭纺纱明显减少。
集聚赛络纺集中了赛络纺与集聚纺的优势,是所有纺纱工艺方法中毛羽最少的。
集聚赛络纺纱线随着集聚槽开口间距的增加,毛羽呈明显减少趋势(槽口间距与长度影响毛羽),见表17。
2.2.4.12 网格圈目数对毛羽的影响
网格圈是负压式集聚纺的重要工艺器材,网格圈目数的大小直接影响透气率,也影响成纱毛羽。试验证明,随着网格圈目数的增加,毛羽呈现减少趋势,见表18。
一般情况下,纱线支数越高,网格圈目数要选择越高,另外还要有其它方面的考量。
2.2.4.13 集聚罗拉直径对毛羽的影响
集聚罗拉是负压式集聚纺的另一工艺部件。在传动齿轮齿数不变情况下,集聚罗拉的直径决定了集聚牵伸的大小,从而也直接影响纱线毛羽的数量,见表19。
从表19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集聚罗拉直径的减小,毛羽呈现了减少趋势。
(未完待续)
作者:谢家祥 夏津县润通纺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