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锭子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上)(紧接上期)
三、锭子早期磨损
所谓锭子早期磨损,是指锭子在正常运转、不缺油的状况下,锭杆轴颈部位无缺油过热现象,但因异常因素导致的锭子轴承位置及锭杆下锥异常磨损(见图6),表现为锭子产生摇头、上窜、异响等(一般产生在上车半年内)。
图6 锭子早期磨损
3.1 制造因素
(1)装配精度差,杆盘与锭座上、下支撑不同心。
(2)铝套管锭子主要为铝杆盘孔、轴加工精度差,组件压配后不同心,产生虚压配的情况,一旦高速运转,就会出现整体弯曲、变形等问题。
3.2 纱管配合因素
多余的废丝缠绕及纱管老化变形,都会导致纱管安装后出现“高管”现象,使负载振幅较正常值成倍增加,锭子的偏心载荷量增大,造成锭子下锥或轴承异常磨损(见图7)。
图7 锭脚缠回丝、纱管变形造成高管
3.3智能落纱机使用不当
使用智能落纱机,虽然减少了落纱操作工,但对纱管质量及配合高度的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抓管后做外摆动作时,纱管下端面必须脱离锭杆顶端。要求不能因纱管变形、磨损或多余废丝缠绕而出现高管或低管锭子,否则抓管后会因为纱管与锭子配合过紧或机械手握持位置变动出现握持失效或滑移,导致气架外摆动作行程不足,纱管底端无法正常脱离锭杆顶端,造成锭子杆盘及轴承部位受冲击变形等异常磨损。
3.4集落细纱机抓管装置问题
集落细纱机的抓管装置如果因为材料不佳、调整不当、管理或清洁不到位、集落装置运行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抓管装置损坏或作用不良,在运行过程中撞击锭子或使锭子收到外力而变形,都会导致锭子早期磨损。
四、铝套管锭子锭盘烧伤、刹车失效
铝套管锭子铝杆顶端镶嵌有按120°角均匀分布的三个弹性支持器,用于支撑纱管(见图8),改善了光杆锭子与纱管的支撑结构模式,变锥面配合支撑为点式配合弹性支撑。静态时支撑力很小(1kg左右);高速运转后,内置弹性机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涨开,可靠支撑纱管内壁。故运转期间接头或取样必须使用“刹锭器”。
图8 铝套管锭子弹性支持器
刹锭器的使用要求为“单锭刹车、单锭操作”,一锭停车操作中不影响同锭带组其他三锭的正常运转。在可控范围内不过多地降低其它锭子转动速度,才能保证整台车纱线捻度的一致性。故同锭带组中一锭刹车时,锭带能够通过锭盘带轮包角弧面正常打滑,保证其它三锭的正常运转。如果锭带使用不当,铝套管锭子的锭盘会出现烧伤、刹车失效等问题(见图9)。
图9 锭盘烧伤、刹车失效
4.1 锭带反面使用
一般除了在特殊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棉织锭带外,目前纺织企业大多使用橡胶锭带。橡胶锭带具有接头方便、运转平稳、变形量小、传动效率高等优点。橡胶锭带的内外表面因材料不同,摩察系数差异很大。通常外表面(绿色较多)为橡胶涂层面,摩擦系数较大,与滚盘接触,以可靠地传递主机的转动力矩;内表面(黄色较多)一般为混纺织物面,摩察系数较小,接触锭子锭盘带轮部位,与锭盘形成一定的包围角带动锭子转动(见10图),并要求有一定的打滑率(尤其是铝杆锭子配置刹锭装置,要求一根锭子刹车后,同锭带其他三锭位锭子能正常打滑运转)。
图10 橡胶锭带的正确用法
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企业未按正常的要求安装、使用锭带。使用集落细纱机时,集落装置在落纱过程中产生误动作,也会导致锭带与锭盘带轮接触“反面”或“打扭”(见图11);因外表面为橡胶涂层表面,摩擦系数增大很多。在锭子刹车过程中摩擦力大于刹锭器的自锁力,动力克服刹锭自锁力使锭子会产生打滑、转动,使刹锭失效。另外,锭子与刹锭器由静摩擦到动摩擦过程中,锭盘与刹锭器自锁装置接触部位(耐磨材料)极易摩擦升温,瞬间温度可达400℃以上。导致锭盘表面烧伤、锭带烧断等现象,这也是引起火灾的安全隐患(见图12)。
图11 锭带反面、打扭
图12 锭盘表面烧伤
另外,因摩擦力过大,导致其它三根锭子的锭速急剧下降,如同时刹两锭,锭速会降低700~1200转/分,使纱线捻度的一致性变差。因此,锭带出现“反面”或“打扭”现象时必须及时纠正,避免在刹锭过程中产生异常磨损或质量、安全隐患。
4.2 使用劣质“节能锭带”
有些所谓的“节能锭带”,通过特殊处理工艺使锭带内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状态,以增大与锭盘带轮的摩擦力,减少打滑现象。使用这种劣质“节能锭带”,会产生与刹锭“反面”相同的结果,容易导致锭盘表面烧伤等问题。因铝套管锭子配置有刹锭器,因此必须禁止使用这种劣质“节能锭带”。
五、铝套管锭子弹性支持器卡死、脱落
5.1制造因素
早期生产的铝套管锭子,因支持器安装孔定位凹槽加工不对称或装配压装不到位,易卡死或脱落(一般在出厂前执行出厂控制程序中弹性支持器弹力指标检测时,由于是全检项目,个别锭子出现卡死现象,所以制造因素造成的卡死问题在出厂前可以杜绝)。随着三轴联动自动定位机床加工的运用,制造因素导致的弹性支持器脱落也基本消除。
5.2使用因素
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弹性支持器卡死、脱落,主要是在运转中接头或取样时不按规定正确使用刹锭器造成的。
因为在弹性支持器内,置有特殊材质的弹力机构,锭子运转后随运转速度的提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弹力加大,可靠地支撑住纱管内壁;如果不使用刹锭器而直接进行拔管或插管操作,三支涨开的弹性支持器与纱管内壁剧烈摩擦,纱管内壁会与支持器配合位置出现磨损沟槽(对亮光可见,见图13)。磨损严重时沟槽形成止退作用,导致集落自动落纱机构不能可靠地拔管或插管。内壁沟槽的磨粒进入弹性支持器的装配间隙,会造成弹性支持器伸缩运动受阻、卡死或失效。
图13 纱管内壁磨损沟槽
纱管内壁磨损沟槽会导致弹性支持器支撑纱管时的间隙变大,支撑不可靠,运转过程中纱管与支持器出现径向撞击,继而造成支持器顶盖破损、脱落等。因此,为操作安全需要,要求中途接头或取样操作时必须使用刹锭器;正常运转中的锭子必须套上纱管,以防止支持器受损后意外飞出伤人。
六、夹纱器锭子常见故障
6.1夹纱通道尾纱缠绕过多
自动夹纱器锭子靠速度的控制来实现打开与闭合。一般打开速度在6000转/分以上,闭合速度在2500转/分以下。故而为了可靠留头、并保证开车后能够使夹持的纱尾可靠甩出,要求落纱三自动过程中调整夹持尾纱在½~¾圈以内(见图14),若夹持过多,会造成打开后不能自动甩出尾纱,使尾纱堆积缠绕(见图15)。
图14 夹持尾纱½~¾圈
图15 尾纱堆积缠绕
6.2 无法准确打开
自动夹纱器的型腔是一次成型的塑胶结构,并有精密的内置滑道。任何不当的操作(如敲击、磕碰等)都会造成腔体变形、失效,导致难以在规定的速度下打开。故而使用夹纱器锭子应避免采用敲击、钩刀等方式去除缠绕的废丝。
6.3 落纱无法闭合
夹纱器内腔应保持清洁状态,如果空气灰尘或原料粉尘等积累在内腔滑道,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滑道受阻、无法闭合。另外,应尽量避免在湿度过大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夹纱器锭子,否则会造成内置离心控制弹子生锈、运动失灵而无法闭合。
七、结 语
作者:李文强 张刚 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