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前进给棉工艺的设定与实施要领

       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精梳机采用前进给棉结合棉卷重定量、较低落棉率的工艺,可以获得优良的成纱质量和最佳的原料利用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前进给棉工艺作为首选。高效能精梳机采用前进给棉对锡林和顶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新型梳理元件对成纱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精梳机给棉方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1.1 两种给棉方式对恒速梳理精梳机的影响

       传统的纺纱理论认为后退给棉梳理效果更好一些,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应用较为广泛,在恒速梳理精梳机上采用两种给棉方式,只要精梳落棉率相同,两种给棉方式锡林重复梳理次数接近,锡林梳理效果差异不大,其成纱质量是一样的。早期的精梳机受传统技术理念的影响,只设置了后退给棉,没有配置前进给棉,尽管落棉隔距已经调整极限的7.5mm,落棉率仍然调整不下来,达不到理想的原料利用率。

       1.2 两种给棉方式对变速梳理精梳机的影响

       早期的恒速梳理的精梳机的车速较低,一般情况下都在350钳次/min以下,并且均为后退给棉,在梳理过程中锡林对纤维损伤的影响不大。现代变速梳理精梳机的实开车速度达到480钳次/min以上,锡林梳理时的线速度存在加速的过程,经过计算可知,锡林的瞬时转速为恒速梳理精梳机的1.38-2.2倍。因此,锡林变速梳理速度要远远大于恒速梳理时的速度。采用后退给棉时的梳理长度为“分离距长度+给棉长度”,锡林对棉须丛的梳理长度长、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速度高,锡林承担75-80%得落棉率。采用前进给棉时,由于钳板外纤维的长度较短,受梳长度仅相当于“分离距长度”,顶梳承担精梳总落棉率的50-60%以上,锡林梳理强度相对较弱、纤维损伤的几率较小。采用前进给棉工艺、适当增加小卷定量,充分利用棉卷的自清洁功能,通过4.5-6.16倍的分离牵伸,在棉网被分离抽出时,便于慢速纤维将积极纤维上附着的部分短绒、棉结和杂质截留下来,在前进给棉工艺中,小卷定量越大,棉卷的自清洁效果就越好。因此,变速梳理精梳机更适合采用于前进给棉。

       1.3 给棉方式、给棉长度对精梳落棉率的影响

       在精梳落棉隔距不变的情况下,通常仅改变给棉方式,精梳机总落棉率将会有1.5-3.0个百分点的变化。由于精梳机安全运行的最小落棉隔距值是7.5mm,当采用7.5mm的落棉隔距仍然达不到较小的落棉率时,可以采用前进给棉方式。在后退给棉中,给棉长度长,落棉率多;给棉长度短,落棉率少。在前进給棉工艺中,给棉长度长,落棉率少;给棉长度短,落棉率多。采用最小的7.5mm的落棉隔距、同时配置较短的4.3mm的给棉长度时,切换给棉方式后对精梳落棉率影响不大,如果采用的是前进给棉,这时可以考虑通过增加给棉长度来达到降低精梳落棉率的目的。

       二、梳理元件的优化选择

       2.1 顶梳

       2.1.1 对顶梳质量的要求

       试验可知:采用后退给棉时,锡林在排除精梳落棉率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顶梳的影响作用不是很大。而采用前进给棉时,顶梳排除的落棉率与锡林平分秋色,顶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梳理负荷比锡林有过之而无不及,顶梳质量的优劣对成纱质量影响极大,因此对顶梳的材质、齿片光洁度、锋利度、硬度和耐磨性、嵌花几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2 顶梳密度的配置

       在前进给棉中,顶梳对排除小卷中棉结占有极大份额,因此必须重新认识顶梳规格的选择。适当增加顶梳齿密度,清除短绒、棉结和杂质的能力更强。对成纱千米棉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立达Ri-Q-Top型35齿/cm齿密的顶梳与35齿/cm齿密的顶梳相比,成纱千米棉结降幅在5%以上。近年来顶梳密度有增加趋势,但在前进给棉中,顶梳齿密增加也容易造成梳针嵌花而影响成纱质量。因此不可顾此失彼。为解决齿片式顶梳容易嵌花的问题,尽可能选择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顶梳。顶梳齿密一般根据纤维细度来选定。细绒棉品种适宜用密度小一些,如30针/cm、32针/cm以及35针/cm;长绒棉品种顶梳密度可大一些,如32针/cm、35针/cm、38针/cm以及40针/cm等。

       2.1.3 顶梳调整的操作要求

       在调整顶梳时,若操作不当也会对成纱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调整精梳落棉隔距后,在精确调整顶梳进出隔距的同时,还应按工艺要求检查校正钳板的开口量(在24分度位置)。钳板开口量过小,棉须丛会过早地脱离顶梳,影响顶梳的梳理效能,开口量过大会导致输出棉网清晰度不良及有效纤维的流失。在棉网清晰度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顶梳的插入深度,充分发挥顶梳的梳理效能。不应过度减少顶梳插入深度。试验可知,顶梳插入深度在+0.5或+1这两档时成纱质量较好,尽可能避免采用-1这档插入深度。

       2.2 锡林

       2.2.1 锡林齿面角的配置

       在有足够容纤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锡林总梳理点,对降低成纱棉结效果十分显著,因锡林齿密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故而采用大齿面角或超大齿面角锡林成为一个有效措施。近年来,锡林齿面角由90°增大到111°、130°,梳理面积增大了24.4%和45%,为进一步增加总梳理点数创造了条件。

       2.2.1.1不同锡林齿面角、给棉方式、棉卷定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试验条件:

       品种:紧密纺JC5.2tex;原料:70% 长绒棉、30% 细绒棉;机型:E65型精梳机。试验结果见表1。

技术 | 前进给棉工艺的设定与实施要领

       由表1的试验结果可知:采用111°大齿面角锡林比90°齿面角锡林,可以有效提高梳理度,在相同落棉率的条件下,方案2比方案1的成纱棉结减少20.56%, IPI值降幅为14.6%。方案4与方案1相比,在产能增加48%的情况下,成纱+200%棉结降幅高达27.1%,IPI值降幅为24.9%。由此可见,在前进给棉中,采用111°大齿面角锡林,配置4.7mm的给棉长度,并适当增加车速,可以实现高效、高产、优质、低耗生产的效果。因此,合理扩大锡林齿面角是改善成纱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国内外精梳机的一个发展趋势。

       2.2.1.2 锡林齿面角的选择

       根据产品定位来选择锡林齿面角,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可以选择大齿面角锡林;而对于质量要求不是太高的用户,如果落棉率要控制在15%以下,不应选择大齿面角锡林,否则落棉率可能会调整不下来,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在相同的落棉隔距的情况下,90°的锡林精梳落棉率可减少0.9-1.5%个百分点,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

       2.2.2 锡林总梳理点的配置

       在有足够容纤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锡林总梳理点,通常做细绒棉品种的锡林总梳理点要小一些,长绒棉品种锡林总梳理点要大一些。为确保锡林发挥最大的梳理效能,考虑到针布的材质、齿片光洁度及锋利穿透性等综合性指标,国产品牌锡林的齿条密度较进口品牌可适当增大一些。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品牌锡林有:锦峰纺机的JZX-5T系列梳针锯齿锡林、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的GJX-E系列锡林以及经纬余辉重点推出的SLC-4HA系列精梳锡林等。近期的国外品牌精梳锡林齿条密度、总齿数各组齿条排列配置见表2、表3。表中有的锡林型号适纺的纤维是介于细绒棉与长绒棉之间的,可以灵活掌握。

技术 | 前进给棉工艺的设定与实施要领

技术 | 前进给棉工艺的设定与实施要领

       三、结语

       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作用的发挥对梳理效果的影响很大,应合理配置顶梳齿密和插入深度,同时要合理扩大锡林的齿面角,配置适宜的给棉长度,以获得较好的成纱质量指标、提高原料利用率。

       作者:刘允光 聊城允光精梳技术服务中心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细纱锭子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下)

2021-10-25 11:03:30

纺织技术

技术 | 棉纺设备纺制中长纤维涤粘色纺纱的生产实践

2021-10-27 14:01: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