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上) (紧接上期)

       3.7天竹组分——预并条工序质量控制

       天竹纤维组分采用预并条工序的主要目的,由于天竹纤维生条是采用“棉卷→生条”的工艺,生条重量稳定性差且重量不匀率高,这不利于混纺比的精确控制,为此,天竹纤维条采用预并条工艺以提高天竹纤维条的均匀度,为下一工序的条混做好准备工作。

       天竹纤维预并条的工艺设计,并合数采用6根;罗拉表面隔距采用11*25mm;为伸直占绝大多数的后弯钩纤维,后区牵伸倍数采用较大的1.77倍牵伸;出条速度采用370 m/min(在控制好温湿度的情况下,车速以好开车为依据来调节);通盘考虑棉组分定量、混纺比要求、并条、粗纱及细纱牵伸能力后,定量设计为26.64g/5m;喇叭口的大小关系到并条是否好开车,喇叭口过大,天竹纤维条蓬松、抱合力差、直径粗且易堵圈条斜管,喇叭口过小易出现堵塞且会造成其发热现象严重,更重要的还需要考虑定量因素来确定,参考以上工艺我们优选后确定使用2.8mm口径;还需要注意的是天竹纤维摩擦系数小,滑溜率比较高,为减少滑溜和粗细节的产生,开车延时需要适当延迟到5秒。

       另外,如果棉纤维组分生条重量稳定性差的话,也可以使用预并条工艺,以此来提高均匀度,为条混打好基础。

       3.8普梳棉/天竹40SW(50/50)混并工序质量控制

       棉与天竹纤维的混并工序的混合均匀性很重要,为保障均匀性,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天竹纤维条经过预并条后,天竹纤维均匀度远远优于棉生条,天竹纤维容易控制,棉条纤维均匀度差,不易控制,需将棉纤维条排列于天竹纤维条内侧,即棉竹条需要采用“竹棉竹棉棉竹”形式排列;二是为减少静电引起缠绕和带花等现象,皮辊需要防静电涂料处理后使用;三是适当加大导条张力和圈条张力,吸风口适当加大,有利于牵伸区清洁积花及时吸走,同时使用优质润滑油脂和加大风量都有利于皮辊降温;四是开车延时延长到5秒,有利于减少粗细节的产生;五是,无论是预并条还是并条,工艺人员一定要观察棉网的宽度和均匀度,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但也是很容易忽视的一项检查内容。

       并条工艺对改善成纱条干、支数不匀、减少成纱棉结和偶发性纱疵具有关键性影响。并条混合、牵伸工艺配置的合理性、稳定性会对成纱质量有很大影响,很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的突发性纱疵,经过优化的主要工艺数据汇总如表7。并条质量情况如表8。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

       3.9 粗纱工序质量控制

       粗纱工序总牵伸倍数不易过大,后区牵伸倍数可在棉纺工艺的基础上偏大一档,但仍以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为原则。并条定量加大后,横截面内的纤维数量大幅增加,为加强对纤维的有效控制,罗拉加压需加大调节,增强对纤维的握持力,为获得良好的粗纱成型、较大的粗纱容量和较小的意外伸长,建议压掌道数采用三道。

       粗纱的捻系数是非常关键的工艺参数,也是区别于现有纺纱技术的一个特殊工艺参数。粗纱捻系数一般由纤维的平均长度、细度、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来确定,在优势高效工艺中,纯棉品种捻系数可以采用130-155,涤棉混纺可采用90-115,粘胶的可用95-115,细纱总牵伸倍数越大,粗纱捻系数越要偏大设定。通过工艺优化后,粗纱主要工艺和质量情况如表9。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

       3.10细纱工序质量控制

       细纱工艺设置需要重点参考“三大三小”的工艺原则。“三小”工艺,即主区小浮游区、小钳口隔距和后区小牵伸倍数。牵伸定量增加后,纤维变速的离散度增加,须条在后部喂入时,必须加强整理,为前区牵伸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三大”工艺,即大的粗纱捻系数、大的后区罗拉中心距和大的前胶辊前冲量。粗纱定量增加后,牵伸力急剧增加,需要在简单罗拉牵伸区和胶圈牵伸区,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缓和牵伸力和控制纤维运动;大的粗纱捻系数解决了喂入粗纱的意外牵伸,同时稳定后区纤维变速;大后区隔距缓和了牵伸力;大前胶辊前冲量,使纤维经牵伸变速后输出时的扩散三角区缩小,三者配合,稳定整根须条牵伸过程中不同的牵伸变细曲线,保证了纤维变速集中在前钳口位置且输出稳定。

       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工艺的设定,只能参考,不能照搬照抄。本次是14.7tex纱线,支数偏低,同时粗纱的定量设计不大,为6.8g/10m,属于优势高效工艺水平中的较低水平。通过多次工艺优化,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我们确定了如表10的工艺,采用前胶辊前冲2mm和前区压力棒的强控制工艺。具体质量指标,与某公司传统工艺的成纱指标相比,质量不差。

       细纱工序容易出现纺车现象,需重点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摇架压力需要重新校准,使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是吸棉笛管重点清洗和调整位置,减少毛刺、堵挂花和漏风等现象;三是必须稳定好温湿度,可参考相对湿度55-60%,使粗纱处于外干内湿的放湿状态;四是督导值车工,缩短巡回时间,及时处理断头和缠绕现象。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

       3.11防静电工作

       此品种在生产过程中,静电的预防和处理不能忽视。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做好预防工作,一是天竹纤维和棉纤维原料做好加湿处理;二是各工序采用偏大的湿度,尤其是并粗工序,可控制在60-65%,最好是偏上限控制,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加快静电的吸收;三是各工序的牵伸胶辊胶圈做好防静电剂处理;四是各工序条筒提前使用防静电清洗剂清刷干净。良好的静电防护,质量上可有效减少纱疵的产生,生产生活上可有效减少断头、减少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有备而无患。

       四、优势高效工艺关键参数比较

       以下表11、表12是采集的有一定代表性企业的相关工艺参数对比,从数据来分析,我公司的优势工艺,棉组分生条定量提高幅度为5.4~33.2%,车速提高4.0~106.3%;天竹纤维组分,磅重提高13.2~31.0%,棉卷米重提高-4.6%~+19.1%,生条定量提高36.6~51.4%,车速提高27.0~40.4%;天竹预并条,定量提高30.0~39.4%,车速提高76.2~146.7%;混并工序,采用两道混合,比某些公司的三道混合节省一道并条工序,定量提高24.4~40.0%,车速提高81.0~153.3%。本公司工艺优势非常明显,定量大幅增加,车速大幅提高,同时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 (下)

       五、思考

       本次的棉竹混纺14.7tex品种优势高效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过程,还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工艺参数、温湿度控制、原料的准备工作、专件器材的选用、操作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培训、半成品的存放、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改进。再是,本品种优势高效工艺的重要参数,与优势高效工艺做的好的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各工序定量仍偏小,应该还可至少提高10%;各工序车速大约也可至少提高10%。总之,我们还需要不断去完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六、结语

       至此,我们公司纺纱工艺技术,在混纺纱线方面采用优势高效工艺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作为纺纱工程的核心技术,纺纱工艺一直是纺纱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潜心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纺织业人口红利的逐步降低,工资上涨,招工困难,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轻定量、慢速度”的传统工艺思路。圣人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通过不断研究,诞生了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应用价值的、以“前纺大定量、细纱大牵伸”和“三省三升”为重要特征的优势高效工艺。

       采用优势高效工艺纺纱,最重要的是要有解放思想、开放思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理念,需要以精细化的管理为前提、设备基础为保证、优化工艺参数为手段,以系统性工程的思路持之以恒地真抓实干,从源头的质量把关入手,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保证工艺上机,加强对专件器材维护、机台差异和单锭差异的管理,才能保证成纱质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作者:张广帅 于惠芳 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普梳棉/天竹14.7tex纱优势高效工艺研究及应用(上)

2021-12-3 13:51:16

纺织技术

技术 | 转杯纺纱机断头原因浅析及预防

2021-12-7 10:13: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