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低细纱断头的基本途径
纺纱过程中,当纺纱张力大于棉纱强力时就会断头,这是细纱断头的实质。这两者的平均值肯定是棉纱强力大于纺纱张力,否则无法正常纺纱。此处的棉纱强力是纺纱段动态强力、气圈段动态强力、卷绕段动态强力等的统称;纺纱张力亦是动态的纺纱段张力、气圈张力、卷绕张力等的统称。
纺纱张力与棉纱强力是波动变量,当纺纱张力的最大值大于棉纱强力最小值的瞬间,就会断头。因此,降低细纱断头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将纺纱张力最大值降下来,尽可能降低张力与波动,另一方面是将棉纱强力最小值升上去,并减少棉纱的强力波动。
二、降低纺纱张力最大值及张力波动
2.1 影响纺纱张力波动的因素
(1)锭带高速运行的不稳定性。当锭盘直径为22 mm,锭速为20 000 r/min时,锭带运行的线速度高达1382.3 m/min。由于锭带通过摩擦带动锭子,因而会直接影响锭速的稳定,因此,锭带的品质、运行状态对纺纱张力波动有较大的影响。
(2)锭子高速转动的不稳定性。锭子高速回转是纺纱张力和气圈的动力源,锭子转速不匀、振动、上下跳动等缺陷会影响纺纱张力的稳定。
(3)筒管品质不良。纺纱卷绕是靠筒管实现,如果筒管质量较差,筒管摇头、上下跳动以及筒管与锭子啮合不良两者同步回转使筒管转速不匀等均会影响纺纱张力的稳定。
(4)钢领与钢丝圈的影响。钢领与钢丝圈在纺纱中处于高速高压高温状态。当细纱机采用42 mm直径钢领,锭子转速16 000 r/min~20 000 r/min时,钢丝圈回转线速可高达35.2 m/s~44 m/s,并产生:300 ℃以上的高温。据检测计算,18.2 tex棉纱在管底成形卷绕为大直径时接触压力为243 cN,假定在钢丝圈走熟期内瞬时钢丝圈对钢领的接触面积为0.1 mm,接触压强为24.3 MPa,是飞机引擎曲轴轴承表而压强规定的最高极限值18.1 MPa的1.34倍。钢丝圈在钢领上处于高速、高温、高压特殊条件转动,这给纺纱张力的稳定造成较大的负面效应。钢丝圈在钢领上分别在子午面、水平面、横切面以高速倾斜摆动同转,发生振动、顿挫,在倾斜摆动过度时发生楔住,使纺纱张力窘境造成断头。因此钢领、钢丝圈的合理选配对纺纱张力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5)锭子、钢领与导纱钩三点同心度差,使钢丝圈在钢领空间的摆动、倾斜、楔住的几率增加,产生张力波动。
(6)纺纱气圈使棉纱在导纱钩内圈的后内侧呈一定宽度左右摆动,摆动区段如果不水平将使气圈不稳定或形成气圈影响纺纱张力稳定。
(7)隔纱板歪斜易造成纺纱气圈,并撞击隔纱板,使纺纱张力不稳定。
(8)钢丝圈清洁器磨损有毛剌或钢丝圈至清洁器隔距偏大,不能有效清除钢丝圈上缠绕的飞花,使纺纱张力不稳定并趋向增大。
(9)钢领板升降中振动、打顿,也易造成纺纱张力不稳定。
(10)纺纱环境中飞花附入纺纱气圈或空调出风口分布不合理,气流干扰纺纱气圈也会使纺纱张力波动。
2.2 稳定纺纱张力的技术措施
2.2.1 锭子系统
锭尖和锭底轴承、锭杆和上轴承不可磨损;锭子回转不可以摇头、严禁上下跳动;锭脚不可微温、微振;定期检验校准锭杆、锭盘的偏心弯曲;锭带长度、张力正常,不可烂边、绞状,不可沾油污、积纤维,不可与锭盘边、滚盘边摩擦,接头不可厚、硬,运行不可跳动;锭带盘表面和轴承不可磨损,轴承定期清洁,不可有硬化油垢,回转不可以跳动、晃动;筒管头不可以有毛剌、破损,筒管上部天眼与锭杆上部锥度啮合紧密,确保锭子和筒管同步转动,筒管下口与锭子下部钟柱间略有空隙;筒管与锭子之间不可有回丝;筒管回转不可摇头、上下振动、跳管。
2.2.2 钢领钢丝圈和气圈系统
(1)钢领不可有锈斑,上口和钢丝圈跑道不可有毛刺。
(2)随着钢领磨损要正常调换钢领使用周期,对于传统钢领正常回磨周期,采用行星擦光机回磨钢领以及采用优质磨料、磨液,注意回磨方法,提高回磨质量。
(3)钢领板高低位置不论在小纱至大纱任何位置均要保持整台成一条直线,钢领板要左右、前后水平,钢领紧固于钢领板不可松动、倾斜,钢领板升降不可振动、打顿。
(4)钢丝圈择优选型,钢丝圈轻重根据棉纱强力、钢领状态、锭子转速及钢丝圈线速、气圈形态、断头分布、温湿度波动以及棉纱毛羽数等因素合理调整。
(5)钢丝圈调换周期根据断头数、毛羽数正确制定,认真执行,防止个别钢丝圈漏换。
(6)认真校准锭子水平,锭子、钢领、导纱钩垂吊三中心认真对准,这只是静态,必须做好动态校验打好基础在锭子高速时钢领板在小纱、满纱两个位置对锭子、钢领两中心活校对准,对重新调整锭子位置的导纱钩垂吊要复校。
(7)导纱钩不可磨损、松动,导纱板不可松动,不论小纱至满纱任何位置导纱钩要保持平齐。
(8)隔纱板不可有毛剌,安装在两锭中间不可歪斜、松动。
(9)钢丝圈清洁器隔距工具设计合理、制造准确,清洁器不可松动、有毛剌,隔距偏小掌握。
(10)纺纱气圈不可歪斜,如果由导纱钩内孔里侧不水平造成歪气圈应将该导纱钩换下停用。纺纱气圈形态稳定不可振动,满纱位置气圈应有微小圆弧形。气圈不可摩擦筒管头、碰隔纱板。
(11)定期检验钢领上平面平整度、内孔圆整度偏差不大于0.05 mm,钢领的钢丝圈跑道内侧实际深度不可小于设计深度。
(12)运转管理做好牵伸和加捻卷绕部件的清洁工作。
三、结束语
通过纺纱原理分析认为,细纱断头的实质是纺纱张力最大值大于纺纱强力最小值。因此,降低细纱断头主要应从降低纺纱张力最大值减小张力波动和提高棉纱强力最小值减小强力波动两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细纱断头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细致而全面的系统工程,与企业的设备、工艺、操作、原料及温湿度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及提高质量的各项措施都有密切的关系。应统筹兼顾、融会贯通,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项技术与管理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倪士敏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