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亚麻混纺产品的生产实践

  为在棉纺设备上开发和生产亚麻系列混纺纱,我公司对亚麻原料的选用和预处理、各工序的生产工艺及相对湿度控制等进行了技术攻关,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各工序的正常生产,开发出了客户满意的亚麻混纺纱线。

  

  一、原料特性

  

  亚麻纤维具吸湿散热、抑菌保健、防污抗静电、防紫外线和阻燃等优良性能。亚麻与粘胶、棉、涤纶等纤维混纺,优选合理的混纺比,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纤维的优点。用亚麻混纺纱制做的纺织品具有挺括滑爽、透气凉爽、吸湿排汗、不粘皮肤、抗霉抑菌、无静电、古朴典雅等特点,符合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时尚追求,深受市场青睐。我们设计了四种方案,进行试纺开发,见表1。

表1 亚麻混纺纱设计方案

技术 | 亚麻混纺产品的生产实践

  二、工艺技术研究

  

  因亚麻纤维长度短,细度偏粗,我们采用半精纺工艺流程,以达到降低落物,提高制成率的目的。

  

  2.1 确定工艺路线

  

  采用条混工艺,其中亚麻纤维按半精纺工艺流程制条,与其混纺的其余纤维按开清棉工艺流程制条。

  

  和毛→梳棉→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紧密纺细纱→自动络筒。

  

  2.2 关键工艺

  

  因亚麻纤维在纺纱过程中抱合力差,容易产生静电,在和毛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油水进行预处理;在纺纱过程中应适当降低车速,防止断头;在染色整理过程中要保证合宜的温度,可考虑去除烧毛工序,在纺纱过程中采取尽量减少毛羽,故我们采用紧密纺生产。

  

  2.2.1 梳棉

  

  采用“轻定量、紧隔距、低速度”的工艺原则,适当提高锡刺比,使纤维能顺利转移。盖板速度:81mm/min, 锡林转速 330r/min, 刺辊转速 800r/min,给棉板与刺辊隔距 0.3mm, 锡林与盖板的五点隔距0.18、0.15、0.15、0.15、0.18mm, 刺辊与锡林隔距0.20mm, 道夫与锡林隔距 0.10mm, 出条速度 45m/min, 生条定量 18g/5m。

  

  2.2.2 并条

  

  因原料纤维长度差异大,纤维分散, 宜采用“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的工艺原则,合理配置各道并条机的牵伸倍数,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

  

  2.2.3 粗纱

  

  粗纱要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采用“隔距适中,重加压、低速度”工艺原则,适当加大粗纱捻系数。主要工艺参数:粗纱定量6.3g/10m,总牵伸6.3倍,后区牵伸倍 1.33,捻系数 100,罗拉隔距10×28×35mm,钳口隔距 5.0mm;摇加压力偏重控制。车间相对湿度 60-65%,降低粗纱工序的三绕现象。

  

  2.2.4 细纱

  

  由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弱,单纱强力低,在纺纱过程中易产生毛羽和粗细节,宜采用“两大两小”的工艺配制,钢丝圈偏重掌握,前皮辊前冲 +2mm;细纱捻系数在普通品种的基础上增加 20-30,前罗拉速度比其他品种低25r/min左右。后区牵伸1.25倍,总牵伸倍33.6倍,罗拉表面隔距18.5×35mm,钳口隔距3.5mm,设计捻系数 370;细纱温湿度 28-32℃,湿度60±2%。

  

  2.2.5 络筒工序技术措施

  

  因亚麻纤维在纱的表面形成不等规格的麻节,故络筒工序电清参数设置不应该太严,尤其是短粗节应适当放宽,湿度偏大控制,每班清理一遍纱线通道,防止因短绒集聚引起电清误切。

  

  三、结 语

  

  我们通过分析亚麻纤维的性能特点,优选各工序应的工艺参数,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成功开发出了亚麻混纺纱线。

  

  作者:袁秋梅 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细纱长车后罗拉扭振的解决措施

2022-1-23 15:43:57

纺织技术

技术 | 包芯纱生产管理的探讨

2022-2-9 10:52: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