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纱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实现了高速化和高产化生产,产品质量也稳步提高,有些企业致力于生产精品棉纱。生产精品棉纱,不但需要进行高质量的系统管理,还需要纺纱工艺的简单化和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生产精品棉纱必须具有严格的管理控制标准,原料、设备、器材、工艺、环境、操作等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要相互协作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达标才能实现。
一、精品棉纱的概念
生产精品棉纱的质量必须满足以下7个标准:
(1)半制品的疵点、短绒率、未成熟纤维等指标达到企业控制标准。
(2)棉纱的各项指标达到乌斯特公报5%、5-25%、25%的水平。
(3)保证织物异性纤维疵点15个/100米以内。
(4)保证织物染色疵点(死棉、白星、横条、毛粒毛球、细节、粗节)的控制需要。
(5)纱线的接头疵点、打接疵点不会对织物组织结构形成危害性(细节、粗节、棉结)。
(6)纱线无污染(黄白纱、油污纱、锈纱、乱纱、飞花色点、尘灰、煤灰纱)。
(7)棉纱重量不匀率、锭间不匀率和捻度不匀率符合客户的控制要求。
二、生产精品棉纱的困惑
有些企业的规模很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很高,但就是生产不出高质量的精品棉纱,而且还经常被客户投诉棉纱的各类质量问题。这是因为对精品棉纱的生产要求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差。并不是只要有好设备就可以生产出精品棉纱的,生产精品棉纱,人、机、料、法、环等着基础管理工作同等重要,只要有一个方面存在管理弱环,就不可能生产出精品棉纱。对精品棉纱概念的理解,经常存在以下10个方面的误区:
(1)使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生产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2)使用优质棉花(PIMA、SJV、澳棉、新疆棉)生产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3)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乌斯特公报5%水平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4)200支以上的特高支纱就是精品棉纱。
(5)异性纤维满足织物要求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6)条干CV%优、细节和粗节为零的粗支纱和股线就是精品纱。
(7)各类纱疵(包含细小纱疵)极少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8)外观包装精致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9)生产车间环境优越、无飞花出现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10)满足客户面料要求、无棉纱疵点投诉的棉纱就是精品棉纱
实际上,由于生产精品棉纱对原料的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管理要求严、保证产品质量指标的一致性较为困难,因此精品棉纱的投诉比例远远大于一般棉纱,见表1,精品棉纱的客户投诉原因及占比见表2。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布面零疵点棉纱也可能不是精品棉纱。
(2)乌斯特公报5%水平或超5%水平的棉纱也可能不是精品棉纱。
(3)无异性纤维的棉纱也可能不是精品棉纱。
(4)20tex以上超低特号数的棉纱,也可能不是精品棉纱。
(5)十万米纱疵全部为零的高特号数棉纱,也可能不是精品棉纱。
(6)指标好、自动络筒机剪切多的棉纱肯定不是精品棉纱。
三、生产精品棉纱对生产要素的控制要求
3.1 对原料的控制要求
(1)外观质量满足GB1103-2012,GB1103-2019标准3级或2级要求。
(2)混配棉标准和原料接替标准(接替的质量、比例、时间稳定不变)要求严格一致。
(3)目光疵点控制在1000个/10克以内。
(4)异性纤维很少(20根/包以内)。
(5)纤维长度、细度、成熟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未成熟纤维含量、短绒率、颜色级与纺纱对应品种范围相适应。
(6)适合纺纱的回潮率(控制在6.0-7.5%之间,且保持稳定性)。
(7)原料指标的控制,要采用仪器检测和手感目测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精品棉纱对棉花8个容易忽视的主要指标的控制要求见表3。
3.2 对纺纱设备的控制要求
生产精品棉纱,要求纺纱设备具有8个方面的一致性:
(1)纺纱设备台与台之间的运转状态要保证高度的一致性。
(2)在同一个品种上,配备的每一个纺纱器材要保持标准的一致性。
(3)配置的工艺参数,要保证每一处上机工艺的一致性。
(4)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保证各机台清洁状态的一致性。
(5)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时的专人维护与保养,保持设备运行状态的长期稳定性和一致性。
(6)维护、保养、清洁等各项工作要具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工作标准的一致性。
(7)车间要具有能够满足稳定生产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保证生产环境长期的一致性。
(8)设备维护工作要具有严格的交接检查标准,保证设备维护质量的一致性。
3.3 对纺纱环境的控制要求
生产精品棉纱,对纺纱环境8个方面的控制要求:
(1)车间在制品的回潮率要控制在6.0-7.0%之间。回潮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产品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2)车间的温度控制在26-32度。车间温度不能低于25度,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
(3)车间的相对湿度前纺控制在48-55%,后纺控制在55-65%。
(4)生产车间昼夜温差要严格控制,合理控制进入车间的新风量,防止车间温湿度出现波动,造成缠皮辊、缠皮圈、缠罗拉等现象,或造成器材损伤。
(5)保持生产车间高度洁净的空气质量,减少细小纱疵的产生。
(6)前纺生产车间的空气含湿量控制在13-15g/kg干空气以下,后纺控制在18g/kg干空气以内。合理的空气含湿量是保证车间温湿度、提高纤维抱合力的基本条件。
(7)各车间都要具有完整的空调温湿度标准及控制曲线。特别是要防止昼夜之间温湿度的波动。
(8)原料本身的回潮率要控制在8.5%以内,以防止对生产车间的环境造成破坏。
在纺纱环境的控制上,有一些因素容易被纺织企业忽视,如原料回潮率、昼夜温差、空气洁净度、新风控制、空气含湿量、车间温湿度控制曲线等,而这些因素都是纺纱车间环境管理的重要项目。
3.4 对纺纱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
在纺纱工艺参数的控制方面,很多纺织企业经常不注意以下8个事项,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1)制定混配棉控制标准,控制原料的加工质量、疵点数量、未成熟纤维和短绒率,保证原料满足生产精品棉纱的要求。
(2)稳定、精准的工艺参数。
(3)纺纱专件器材维护使用周期及标准控制的一致性。
(4)保证台与台、锭与锭之间工艺参数的一致性,满足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
(5)根据精品棉纱质量要求制定和调整工艺参数。
(6)保证生产车间环境指标控制的稳定性。
(7)对工艺参数的控制,不应该只局限于隔距、定量、捻度等,还要强化防疵捉疵、清洁管理、除尘负压控制(梳棉机除尘负压与棉结和带纤维籽屑关系见表4)等工作。
(8)要注意对异性纤维数量的控制。
3.5 对纺纱器材的控制要求
(1)保持梳理针布的锋利度、平整度和一致性,维护保养是关键。
(2)梳理器材的清洁和洁净度是保证精品棉纱质量的关键因素。
(3)保持各工序相关纺纱器材压力(摇架、皮辊、上销、压力棒等)的稳定性。
(4)建立和完善胶辊胶圈管理制度,防止不同批次、不同生产日期、不同硬度、不同直径的胶辊胶圈混杂使用。
(5)保证纺纱通道的光洁光滑度,实施和完善纺纱专件器材的维护管理工作,减少突发性疵点的产生。
(6)定期更换钢领、钢丝圈、电清剪切等,加强对各类轴承的维护保养工作。
(7)保证纺纱专件(弹簧、纱管、条桶、纱框、运输车辆)的光洁度(纺纱专件器材与纱线质量的关系见表5)。
(8)除尘器材、送风管道的完好一致性和光洁度,减小纤维纠缠性疵点和集聚性疵点。
(未完待续)
作者:熊伟 新疆沃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