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郝建秀工作法与郝建秀小组
1950年,青岛纺织业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红五月”生产劳动竞赛活动,各棉纺织厂细纱车间按机台、按人分别对值车工产生的皮辊花过磅、逐月统计记录,作为考核轮班、个人成绩的依据。这项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成纱质量,节约人力、物力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年仅16岁的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细纱车间甲班第三组值车工郝建秀取得了连续7个月平均皮辊花率仅有0.25%的优异成绩,而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是1.5%,郝建秀出皮辊花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
1951年2月,山东省工矿企业检查团得知这一结果后,认为出0.25%的皮辊花率是全国罕见的,应该认真研究和推广。1951年6月2日,由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与青岛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组织了“郝建秀工作法研究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全体成员认真观察了郝建秀的值车操作,又分成了接头动作、接头时间、清洁时间、清洁动作、动作顺序五个小组,分别研究与测定,全面总结出了郝建秀少出皮辊花的经验。1951年8月17-19日,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在青岛联合召开细纱职工代表会议,“郝建秀细纱工作法”被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决定在全国推广。
“郝建秀工作法”至今已经经受了60多年实践的不断检验,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发展。
“郝建秀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后,郝建秀所在的小组在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和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因贡献突出而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
60多年过去了,“郝建秀小组”的拼搏创新、无私奉献、永远发挥火车头作用的精神,却一直在小组里传承、发扬,如今“郝建秀小组”在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还在不断强化技能培训,挖掘创新潜能,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二、郝建秀小组传承与创新
目前,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郝建秀小组”有成员18人,平均年龄31.4岁,其中党员6人,团员3人,高级技工2人,技师1人。小组负责10台JWF1520型细纱机、28台JWF1510型细纱机的生产任务,主要生产天丝、莫代尔、绢丝、羊绒等多组份差别化纱线产品。
“郝建秀小组”注重培养成员良好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奉献精神,我们自觉提升政治思想文化技术素质,积极投入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术,成为有知识、有技能、有绝活的新一代纺织职工。
近几年,在青岛纺织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郝建秀小组”始终坚持“一心、二创、三提高”(即:以稳定提高产、质量为核心;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小组员工凝聚力、不断提高小组管理素质”)的原则,始终担当着企业增产节约、试纺新品种的角色。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摸索技术创新,不断攻关工艺难题,创新实践、不断发展郝建秀工作法。
“郝建秀小组”始终坚持“强化班组建设,搭建管理平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健全“四长五员”组织体系,不断发展和发扬小组文化,坚持四个转变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小组“五二四制度”和“一制、二管、三培养”制度。
郝建秀小组的“四长五员”中的四长是指党小组长、生产组长、工会组长、团小组长,五员是指质量员、计划员、经济核算员、安全生活员、组织宣传员。
郝建秀小组的文化就是:小组精神一拼搏创新、无私奉献;小组座右铭一爱纺织、多奉献;小组使命一生产优质产品、培养优秀人才。
郝建秀小组的工作理念是:思想观念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工作方向由埋头苦干向智力拼搏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向民主科学转变;技术水平由热练保持向创新应变转变。
郝建秀小组的“五二四制度”是:一天当中抓五看:上班看情绪绪、工作看干劲、吃饭看食欲、说话看态度、下班看成绩。一月当中抓两头:月初抓计划贯彻、思想上鼓励,月底抓指标完成、总结经验,一年之中抓四季:春季秋季生活好做,侧重组织学习;夏季高温高湿工作难度大,加强走访谈心,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冬季搞好总评,总结本年度成绩与不足,为下一年度打好基础。
郝建秀小组的“一制、二管、三培养”是:
一制:实行联产量、联质量、联消耗、联安全、联管理的经济责任制,把各项指标落实到5个大员组,紧扣5项指标开展工作。
二管:实行表格化管理和质量管理,对每个员工的工作定岗、定指标、定操作、定规程、定检查、定考核,使小组管理工作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标准。
三培养:培养员工的文化、技术和管理素质,注重在实践中运用现代管理方法。
郝建秀小组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技能型职工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员工,夯实班组管理基础,丰富班组管理内容,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素质,建设高效、创新、和谐班组,增强团队竞争力。
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对组员一一进行走访,熟悉掌握每个组员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了留住外来农合工,小组主动承担新学员的带徒工作,最多的带徒7人。小组骨干不仅从工作上关心他们,与其结成师徒对子,还从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工作不顺利,身体不适时,小组的姐妹帮他们排忧解难、送水送药;在他们生日时,为他们举办生日宴,唱生日歌、端上长寿面,看着一幅幅真诚的面孔,他们留下了激动和感激的泪水,要知道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有人专门为她过生日;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也会记得给外来务工组员的父母打电话,送去祝福和慰问;小组有一名外来工的父亲来青岛看病,小组的姐妹们帮她联系医院、轮流看望,直至康复出院。这名组员的父亲离青时,一个劲地叮嘱孩子:在这么好的班组、有这么好的同事,一定要好好干。这些普通的话语是对郝建秀小组的肯定,也将激励着我们继续不断地努力。
正是这些点滴的事情,让外来工深深的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安心工作,立足于岗位、扎根于纺织。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回报,小组成员带的徒弟大多留下来了,逐步成长为生产中的骨干。郝建秀小组亲情式的管理理念让小组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思广益,为小组的健康发展贡献着每个人的力量。
郝建秀小组建组六十四年来,先后向企业和各级组织输送干部和管理人才40人,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3人,全国纺织劳模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人,保持了既出优质产品又出优秀人才的光荣传统,小组先后荣获“全国纺织标杆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全国质量信得过小组”等90多个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小组的这一系列崇高的荣誉,时刻激励着小组的每个成员,为我们郝建秀小组不断开拓前进,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班组管理创新是郝建秀小组不断发展、再创辉煌的基石和灵魂,是不断提升技术操作和管理的不竭动力。作为全国的标杆小组,这众多的荣誉,对我们既是压力又是鞭策。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纺织行业的发展征程仍布满艰辛与坎坷,任重而道远,我们郝建秀小组将与所有纺织人一起用先进的技术知识来武装自己,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引我们,为实现纺织行业的再次跨越而贡献力量。
三、火车头精神的诠释
(1)火车头精神就是勇挑重担的精神。勇挑重担就是要勇于承担建设纺织强国的历史责任,敢想、敢干、敢闯,敢啃硬骨头,敢在急、难任务中挺身而出。
(2)火车头精神就是拼搏创新精神。拼搏创新就要确定好奋斗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气馁、不动摇、不放弃,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朝目标前进。
(3)火车头精神就是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吃亏,不怨天尤人,以劳动为荣,以创造为荣,以奉献为荣,在建设纺织强国的征程中奉献自己的汗水和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
(4)火车头精神就是争创一流的精神。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勇于争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事业上奋力进取,勇攀高峰,倾心用力,保持一流的工作状态,按照一流的工作标准,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做出一流的贡献。
作者:姜玲 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