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成纱质量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关系探讨(上)

前言

在棉纺生产中,成纱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原料和半制品的质量水平。好的成纱质量主要靠良好的原料和优质的半制品。只有从原料、半制品开始抓起,才能保证成纱质量最终达到客户要求。当前国内外一些先进企业如山东鲁泰、无锡天然等客户,常规定成纱质量指标,要求纺纱厂决定能否进行生产,这就要求生产者对能否生产并保证达标作出决断,等半制品出来后,再在细纱上着手控制质量就无法做到及时、有效,从而造成生产成本的巨大浪费,还影响公司的信誉。为此我们不断总结生产经验,形成了一套用成纱指标来判定半制品、原料质量好坏的管理模式。本文重点讲述,从成纱质量指标来评判半制品质量的好坏。

技术 | 成纱质量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关系探讨(上)

一、成纱棉结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的关系

在实际生产中,成纱棉结好坏同纤维及其梳理效果关系十分密切。原料性能及分梳效果直接影响成纱棉结数量的多少,梳棉和精梳的AFIS棉结与成纱棉结密切相关。虽然不能完全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二者之间的联系,因为这还与生产环境、机械和工艺技术等因素有关,同时棉结有手拣棉结与机器检测棉结的差异。笔者通过长期跟踪后认为,成纱棉结好与坏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因素:一是成纱棉结增长较高,即管纱、筒纱工序中棉结增加较多;二是原料本身棉结较高;三是半制品生产过程中,梳理不充分,纤维伸直平行度差,纤维在牵伸过程中易揉搓,从而半制品的棉结较高。

1.1原料棉结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原棉疵点和轧工质量是影响成纱棉结杂质的根本因素。原棉疵点有索丝、棉结、不孕籽、破籽、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和僵片等7种。原棉中棉结杂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容易清除,对成纱棉结杂质影响较小的棉铃片、泥沙和棉籽等;第二类是清杂中容易破碎,不易清除,对纱布质量影响较大的棉结杂质,如不孕籽、带纤维籽屑、破籽等;第三类为既不易清除,又对纱、布质量危害极大的有害疵点,对成纱棉结杂质影响较大,且这些棉结杂质在机械作用下,很容易分离、碎裂。

棉纱上的棉结杂质粒数比原棉中的数量多,但较小。如图1以AFIS棉结和条干为例,JC14.6tex品种,+200%粒/km,折算成纱棉结为219粒/g。配棉时应特别注意结杂和带纤维籽屑粒数的控制。原棉产地不同,长度差异较大时,除考虑短纤维含量外,还需注意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减少各成分间的长度差异。混合棉中长度的整齐度差,或者批内批间差异大,罗拉隔距等工艺参数就难以适从。为慎重起见,最好能进行不同性能原棉的单唛试纺。

技术 | 成纱质量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关系探讨(上)

图1 各工序AFIS棉结变化曲线

除原棉的棉结对成纱棉结影响较大外,原棉的其他性能对成纱的棉结杂质影响也不容忽视。

1.1.1成熟度是影响棉纱结杂的重要因素

成熟度差的原棉,纤维刚性差,在纺纱中容易扭曲形成棉结,棉籽表皮在棉籽上附着力小,轧棉时容易形成带纤维杂质,这种杂质十分脆弱,在纺纱过程中容易分裂。如果成熟度好,杂质也坚硬,分裂的机会就较少,那么成纱的棉结和杂质也就少。

1.1.2原棉含水率对成纱棉结有一定的影响

含水率高,纤维间粘连力大,刚性低,易扭曲,杂质不易排除,成纱棉结杂质就会增多。当原棉成熟度差时更加显著。原棉含水过低,杂质容易破碎,成纱结杂增加,而且车间飞花增多,棉纱表面毛羽多。低级棉一般含水较高,成纱结杂粒数增加较多。

1.1.3纤维平均长度及短纤维含量影响成纱棉结

纤维长短与纱线中纤维彼此间搭接长度关系密切,纤维的长度及长度整齐度决定着其搭接的长短,虽对成纱棉结没有直接的影响,但纤维的平均长度及短纤维含量是影响纱线加工过程中棉结增长多少的重要因素。棉纤维平均长度越长,纤维的梳理效果便越好,纤维缠结的机会越少,形成棉结的机会越少。

1.2半制品梳理度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半制品梳理度对成纱棉结影响较大。半制品的梳理度影响半制品中纤维分离度和平行伸直度,从而影响成纱棉结。生产中,加强纤维的梳理度有很多方法,效果显著的有以下几种。

1.2.1提高短流程开清棉开松除杂

成纱中部分棉结是轧工不良造成的,轧工好的棉花,棉层均匀清晰,成纱棉结杂质少,轧工差的棉花,在后道纺纱过程中易产生索丝、棉结,特别是紧棉索、紧棉结,造成梳理及排除棉结困难,成纱棉结杂质增多。要根据原料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开清棉流程。短流程开清棉梳理能力加强,可使纤维束达到开松除杂,同时又减少纤维损伤。

1.2.2提高梳理度

原棉在加工成纱线过程中,经过梳棉和精梳二次梳理过程。梳棉为第一次梳理,精梳为第二次梳理。经梳理元件对比试验,在梳棉上采用南通金轮的新型针布配置:锡林针布AC2030×01550D,速度416 r/min;盖板针布MCH-52D,速度200 mm/min;道夫针布AD4030×02090,速度121 m/min;刺辊针布AT5010×05032,速度735 r/min;前固定盖板3根DQ660,后3根DH140配置,纺制细绒棉。使用新针布后增强了分梳力度,因而梳棉和成纱棉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精梳上采用高齿密锡林+顶梳配置,改善精梳棉结,提高了成纱质量水平,见表1。

技术 | 成纱质量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关系探讨(上)

表1证明,锡林齿密增加,梳理点增强(锡林S+U 1295总梳理点达39298齿,且HDX顶梳针条为35针/cm),精梳条的质量改善很多,显著提高了成纱质量,尤其棉结,效果更明显。

1.2.3合理配置并合与牵伸配比

并粗工艺配置是否合理对条干影响较大,而对棉结影响不明显。表2可见,并合与牵伸变化后,AFIS棉结无论从大小还是数量上都变化不大,但并粗牵伸工艺配置不当对条干和纱疵影响明显。并粗工序中纤维前后弯钩对半制品棉结的增长影响较大。

技术 | 成纱质量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关系探讨(上)

1.3细纱器材配置对成纱棉结的影响

成纱棉结增长与专件器材如钢领、钢丝圈及压力棒隔距块等的关系较大,表3、4中分别为隔距块和钢丝圈配置对棉结的影响。

技术 | 成纱质量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关系探讨(上)

总之,成纱棉结好,表明从原料棉结、半制品到成纱各道棉结增长都控制到位;反之,成纱棉结不好,表明原料棉结较多或半制品到成纱各道棉结增长较大,应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达到有效控制成纱棉结的目的。

(未完待续)

作者:乐峰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高精度轴承钢钢领应用实践

2022-8-1 10:50:48

纺织技术

技术 | 成纱质量与原棉性状及纺纱工艺关系探讨(中)

2022-8-3 15:23: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