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布用纱的开发创新与质量控制(上)(紧接上期)
三、牛仔纱纺纱工艺发展与质量控制要点
3.1牛仔用纱纺纱工艺
传统的牛仔布最早是用环锭纺工艺纺纱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使用粗特号纱的牛仔布而言,使用环锭纺纱不但工艺流程较长且生产效率较低,因管纱长度有限,需再经过络筒工序卷绕成筒,结头较多。随着转杯纺纱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由于转杯纺生产的纱线,以其优良的性能获得牛仔织物生产企业的欢喜,逐步承代环锭纱。故目前纯棉牛仔布转杯纱的用量最大,这主要是由于转杯纱结构中纤维被分成内外二层,纱芯纤维排列紧密、外层纤维较疏松,形成“内紧外松”纱线结构,而传统牛仔布用靛等颜料染色时具有表面染色,芯纱不易上色的特性,经水洗或石磨后,随着表层染色的剥落和褪色呈现“兰中透白”的牛仔布风格,这是牛仔织物使用转杯纱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转杯纺纱线还具有条干均匀度好、常发性纱疵与毛羽少,纱的耐磨性好等优点,制成织物蓬松度好表现丰满,故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但转杯纺牛仔纱强力较低(只环锭纱80%)伸长率与弹性不如环锭纱好,难以承受无梭织机高速度大张力的工艺,且对品种适应性不如环锭纺,目前随着花色牛仔布的发展,要求使用竹节纱,包芯纱、包覆纱等新型纱线,在转杯纺机上要生产这些新型纱线难度较大。故目前对经纱强力要求较高以及竹节纱、包芯纱、包覆纱等,除少数经改装的全自动转杯纺机上生产外,多数都仍用环锭纺机上生产。牛仔布用纱形成了“转杯纱与环锭纱”共存的格局,传统牛仔布用转杯纱为主,新型花色牛仔布用环锭纱较多。
3.2转杯纺生产牛仔纱的工艺要点
目前用转杯纺生产牛仔布用纱有传统纺纱工艺与新型纺纱工艺两种:
传统纺纱工艺:采用开清棉成卷——梳棉机制条——经过二道并条——转杯纺成纱。纺纱工序一般有5道,采用的是自排风式转杯纺机,纺杯直径大(40-60mm),纺纱速度低(3-5万r/min),故生产效率较低,纺纱号数以97~58.3tex(6-10s)为主体。
新型纺纱工艺:采用清梳联→单程或二道并条机→全自动或半自动转杯纺机成纱。当纺29tex(20s以下)以上粗号纱时采用一道并条工艺,当纺24.6tex以下(24s以上)中号纱时采用二道并条工艺。由于清梳联取代开清棉与梳棉工序,提高了对纤维的开松与除杂效果,为提高成纱质量打好基础。同时采用全自动与半自动转杯纺机后,不但速度高(纺杯速度10-13万r/min)而且机上有自动接头,自动清除疵点、自动排杂等装置,使生产纱线质量显著提高,纺纱号数也可从粗特号纱向中特细特号纱发展,目前最高纺纱号数已达14.5tex(40s)。此外新型转杯纺纱系统在清梳联与并条机上均装有自调匀整在线质量检测与控制装置,使纺出纱线长短片段均匀度好,毛羽、疵点少,可作为中高档牛仔织物用纱。故目前用新型转杯纺工艺生产的纱线,已成为牛仔布用纱的主要纱线。
3.3环锭纺生产牛仔纱的工艺要点
前述环锭纺纱由于对生产纱线适用面广,且成纱强力高于转杯纺,故目前对强力要求高的高档牛仔布及花色牛仔布尤其是作经纱的多数用环锭纺工艺生产,在生产中要把握的工艺要点如下:
(1)用环锭纺生产特粗号高强力牛仔纱时,必须要以原棉为主体原料。纺纱中要采用自动化连续化大卷装装备,尤其是细纱工序要采取大直径钢领与长筒管(51×250mm),以增加管纱容量、减少人工落纱次数。有条件的企业可选用带自动集体落纱的细纱长机,取消人工落纱,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2)据市场调查,目前70-80%牛仔服装均有竹节风格,故生产竹节牛仔纱十分流行。用环锭纺生产竹节牛仔纱,一般采用中后罗拉变速前罗拉恒速方法,使纺出的细纱既有竹节粗细变化又有竹节长度变化,在生产时要控制好竹节粗度与竹节长度及百米重量。由于竹节纱具有粗节和细节,且粗细节的过度又是不均匀的,因此在确定竹节纱百米重量时应根据竹节长度、节距大小和竹节段粗细换算百米重量。竹节纱线密度应控制在正常纱的1.3~1.8倍之间
(3)目前弹力牛仔布作牛仔服装较流行,因此氨纶包芯纱使用量也不断增加,用环锭纺生产氨纶包芯纱是以氨纶长丝为纱芯外包一种或几种纤维有棉毛丝等天然纤维也有粘胶、天丝,莫代尔、天竹纤维等。氨纶丝芯提供优良的弹性,而外包纤维则可提供纱线所需要的表面特性。生产牛仔布用的氨纶包芯纱,要选择好氨纶丝的含量,氨纶丝的牵伸倍数及捻系数等几个工艺参数。一般氨纶丝的含量控制在5~15%之间,加工时氨纶丝的牵伸倍数要根据所用氨纶丝的线密度来确定,用2.2tex(20旦)氨纶丝牵伸倍为2.5~3.0倍,用4.4tex(40旦)氨纶丝、牵伸倍数为3.0~3.5倍用7.8tex(70旦)氨纶丝时牵伸倍数为3.0~4.0倍,用15.6tex(140旦)氨纶丝牵伸倍数为4.0~5.0倍,用的氨纶越粗,牵伸倍数要越大。此外加工氨纶包芯纱要选用较高捻系数,一般情况下其捻系数可比同样线密度的环锭纱高20~30%。
四、纺好牛仔布用纱
要重视原料的优选与混配工作
生产实践证明,随着牛仔布质量要求的提高与品种的增加,要纺好牛仔布用纱,必须优选原料与做好各种原料的混配工作。生产纯棉牛仔布用纱时,其配棉的要点如下:
4.1配棉等级
不应使用5级以下原棉,尽量不使用精梳落棉等下脚料;原棉长度:可适当短些,一般采用25~29mm,短绒率应不高于17%;短绒率过高成纱强力降低,染色时会堵塞管道。原棉成熟度要好,一般不使用1.2和高于2.0的原棉,切忌使用剥桃棉和霜黄棉;原棉含杂要低于4%,含杂过高,尤其在转杯纺纱时会增加断头和纺杯磨损,对高含杂原棉必须经预处理后才能使用。此外一般不使用含糖率高和异纤多(三丝)的棉花,对含糖率高与异纤多的棉花也必须经预处理后使用。
4.2配棉参考指标
牛仔布用纱有粗特号纱、中特号纱、细特号纱之分,其质量要求不同,配棉也应有差别;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进口美棉来生产牛仔布用纱较多,因为美棉细度适中、成熟度较好、且因采用机摘棉故含异纤很少,是生产牛仔布用纱的优选原料。
4.3关于原料的混配
由于目前花色牛仔布的生产,其使用原料已从单一的原棉向多种纤维混和发展,如何使混比达到设计要求,并使各种原料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原料混配中必须做好的工作。从生产实践总结经验主要有二点:一是混配方法要科学合理;二是混配比例要突出产品风格。
(1)关于混配方法,目前以棉为主体混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涤纶等合成纤混和,如棉/粘、棉/涤牛仔纱等,因两种纤维性能差异较大,必须在清梳工序分别处理,采用并条混和的方法较好,这既可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又可使混和比例控制正确。但在生产非棉混纺牛仔纱时,如涤纶与粘纤混纺纱,则可采用在开清棉工序混和方法。对生产以绢丝落棉(紬丝)为原料的牛仔纱,因落棉中含有大量的杂质与超倍长纤维,必须要先经预处理后清除大部分杂质,与拉断超倍长纤维,然后与棉或纤维素纤维混纺成紬/棉或紬/粘纱作牛仔布用纱。
(2)关于混配比例的确定,要突出产品风格。如蔴/棉或蔴/粘混纺牛仔布要体现蔴纤维滑爽、挺括、吸湿透气性好的特点,故混配比例蔴的含量要高些,一般用55/45或60/40的混比,又如涤/粘混纺牛仔布,既要发挥涤纶挺括、强力高的优点,又要充分发挥粘胶纤维吸湿、透气、染色性能好的特性,故在原料规格使用上要将粘胶纤维用得短些、粗些,使其通过加捻成纱后能包覆在涤纶纤维外层,用这种涤/粘混纺纱制成牛仔布既有涤纶挺括抗绉的特性,又有粘胶色泽鲜艳、吸湿性好的优点是一款新型的仿牛仔服装。
五、结语
(1)随着牛仔织物档次的提升与品种多样化,因此牛仔用纱的生产也必须根据牛仔服装发展的需求向高质量与多品种方向发展。
(2)牛仔织物由于用途不同有轻、中、厚型之分,不同类型的牛仔织物其所用纱线规格与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采用最经济合理的纺纱工艺与原料,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3)当前随着花色牛仔布的发展,其使用原料已从单一的原棉向多种纤维混和发展,故做好原料的选配和混配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章友鹤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