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梳棉工序重定量生产实践

  为了提高前纺梳棉工序的产能,减缓前纺梳棉工序供应紧张的情况,防止梳棉工序供应紧张造成脱节,影响生产。本着不影响成纱质量指标的情况下,在梳棉工序进行了试验探索,在保持梳棉机出条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工艺参数试验调整,提高梳棉机生条定量。同时进行了相关工序的工艺参数调整,跟踪测试相关工序质量指标。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实现提高梳棉机生条定量后,成纱质量指标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得到了改善。实现了质量和产量的双赢。以高配紧密纺32S品种为例,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配棉

  新疆国储棉100%,长度平均28.0mm,马克隆值4.7,断裂比强度CN/tex26.7,长度整齐度82%,杂质1.5%。

二、纺纱工艺流程

  A002型抓棉机→A035型混开棉机→FA106型豪猪开棉机→A092A型棉箱给棉机→A076型单打手成卷机→A186型梳棉机→D81型并条机(头道)→D81S型并条机(末道)→FA496型粗纱机→FA507型细纱机(负压紧密纺改造)

三、各工序主要工艺

技术要点及措施

3.1 清棉工序

  在清梳工序要求棉包提前进入储棉室,松包后,平衡24小时。

  抓棉机棉台平整,在满足供棉的前提下,抓棉机小车下降动程尽量减小,提高抓棉机小车运转效率在90%以上,达到勤抓少抓、精细抓棉的目的,以利于提高后工序开松、除杂和梳理效果。抓棉机打手速度由731r/min调整到862r/min,抓棉机打手电机轮/打手轮由160mm/210mm调整为160mm/178mm,提高抓棉机打手抓取效果,利于棉台的抓取平整。

  A035型混开棉机机前打手停开,减轻纤维过度打击,减少纤维损伤。FA106型豪猪开棉机和A076型单打手成卷机其打手速度,在满足开松和除杂的前提下,速度宜偏低掌握。尘棒落杂区保持尘棒光洁、无毛刺刮花,尘棒无弯曲且尘棒间隔距适宜,使大杂早落少碎,防落白花造成制成率降低。

  制定落杂区的清理周期,及时掏破籽,防止因掏破籽不及时,影响落杂区的排杂效果。清花工序前后机台棉流供应顺畅,棉箱储棉量稳定,A076型单打手成卷机风机风量均匀充足,使得棉层均匀凝聚在尘笼上,制得重量及均匀度合格的成卷。

  清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A002型抓棉机打手速度862r/min,小车行走主链轮25齿,升降电机链轮16齿,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3mm,小车运转效率90%以上,A036型豪猪开棉机打手速度480r/min,A076型单打手成卷机打手速度1000r/min,成卷重量16.25KG。

3.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重点要保证锡林针布的状态,无损伤,有锐度,各部隔距准确,各部速度及锡刺比适宜,还有要保证各部吸尘口畅通无堵塞,吸尘管无破损漏风,落杂区无挂花无堵塞。

  A186型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如下:盖板与锡林五点隔距(英丝)9、8、8、8、8,后固定盖板两根(英丝)下16上14,前固定盖板四根(英丝)上—下26、10、9、8,棉网清洁器与锡林隔距(英丝)22,锡林与道夫隔距(英丝)5,锡林与刺辊隔距(英丝)7,给棉板与刺辊隔距(英丝)9,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英丝)14,小漏底入口/四点6mm/1mm,除尘刀:高度/角度-1/90度。盖板型号MCH55,刺辊型号5015*56109,锡林型号2030*1740,道夫型号4030*1890。出条速度75m/min。

3.3 清梳工序试验方法及方案

  在清梳工序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包括同棉台,同一套车的同一个车头,同一时间段纺制4个合格卷,作为试验用卷。梳棉机选择1#2#两台车作为试验机台。

(1)方案一:在梳棉机原轻重牙17齿条件下,1#2#梳棉机各上1个卷,分别纺1桶生条,做好标记,记作方案一。

(2)方案二:更换1#2#梳棉机轻重牙为20齿,在此条件下,1#2#梳棉机各上1个卷,分别纺1桶生条,做好标记,记作方案二。

(3)方案一条件下测得生条干重20.5g/5m,方案二条件下测得的生条干重25g/5m。

3.4 并条工序

  头道D81型并条机坚持的工艺原则是:“少并合根数,大后区牵伸倍数,大后区隔距。”有利于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减少棉结产生;末道并条机D81S型并条机坚持的工艺原则是:“较多的并合根数,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前区隔距。”有利于改善熟条重量均匀度和条干均匀度水平。试验方法及方案:用方案一、二的各2桶分别拤成6桶,分别作并条机头道的试验用条,在同台并条机上同眼纺制,分别纺制一桶熟条,分别做方案一和方案二试验。具体工艺参数如表1。

技术 | 梳棉工序重定量生产实践

注:方案一条件下试验的熟条记作方案一;方案二条件下试验的熟条记作方案二。

3.5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在FA496型粗纱机上试验。用方案一和方案二试验熟条分别在粗纱机同台同锭纺制20个粗纱,分别记作方案一和方案二。粗纱工序坚持的工艺原则是:“适宜的主牵伸倍数,小后区牵伸倍数,大后区罗拉隔距,适宜的钳口隔距块,适宜的卷绕密度,适宜的锭速。”

  主要工艺参数如下:实际牵伸倍数6.03倍,后区牵伸倍数1.21倍,罗拉隔距mm10*23*36,钳口隔距块mm6.5,锭速850r/min,前罗拉速度219r/min。粗纱干定量7.8g/10m。

3.6 细纱工序

  在FA507型细纱机上试验。试验方法及方案:分别用方案一粗纱和方案二粗纱各20只,在细纱机同台同锭试验,验纱合格后,分别纺制成纱,跟踪测试成纱质量指标。该试验机台FA507型细纱机为紧密纺负压改造,V型牵伸,气动摇架,肇东下销,碳纤上销附加后区压力棒。

  主要工艺参数:实际总牵伸倍数46.51倍,后区牵伸倍数1.24倍,罗拉隔距mm18*35,钳口隔距块mm3.0平面,设计捻度97.5捻/10cm,捻系数415.9。

技术 | 梳棉工序重定量生产实践

  综上测试数据分析:方案二即生条干定量25g/5m相对于方案一即生条干定量20.5g/5m成纱质量指标除+100%粗节恶化1.2个/km外,其余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条干cv%改善0.23,-50%细节改善0.6个/km,+50%粗节改善23.5个/km,+200%棉结改善51.1个/km。其余指标改善情况如下:-30%细节改善85.3个/km,-40%细节改善8.3个/km,+35%粗节改善66.8个/km,+70%粗节改善6.9个/km,+140%棉结改善177.8个/km,+280%棉结改善17.9个/km,+400%棉结改善6.6个/km。

四、总 结

  针对采用的国储棉物理指标进行分析,在坚持成纱质量指标不恶化或保持原有质量水平的原则,在保持原有梳棉机出条速度的情况下,探索提高梳棉机生条定量,进而提高梳棉工序产能,达到减少用工、用电和降低物耗等目的。通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提高梳棉机生条定量,由干定量20.5g/5m增加到25g/5m,跟踪测试成纱质量指标。

  从测试的成纱质量指标可以看出,成纱质量指标不但没有恶化,绝大多数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条干cv%改善0.23,-50%细节改善0.6个/km,+50%粗节改善23.5个/km,+200%棉结改善51.1个/km。出现这样的试验结果,出人意料,令人鼓舞。该工艺优化方案二现已进行全面推广,收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产量和质量的双赢,降低了吨纱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前纺重定量粘胶赛络纺SR30s生产实践

2023-5-11 16:12:18

纺织技术

技术 | WRC-968胶辊在环锭纺粘胶品种使用体会

2023-5-17 17:07: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