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不少纺织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梳棉机,面对当前高速、高效、低耗、优质的生产要求,这些梳棉机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否则很难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
一、传统梳棉机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梳棉机刺辊、道夫、锡林、盖板组成不同的梳理区,实现对纤维的开松、排杂、梳理、转移、凝聚成条。在这个作用过程中,紧隔距强分梳工艺和纤维损伤是一对矛盾,由此在生产工艺和针布配置中,一直是以“低速度、轻定量、紧隔距、慢速度”的工艺思路为主体,造成“高投入、低产量、高质量、低效益”的局面。同时传统梳棉机梳理技术还存在着纤维损伤大、落棉多、成本高、纤维适纺性差、易缠挂绕、棉结并丝清除率低、产量低、效率低、耗能高等问题。
目前,随纺纱技术的发展,传统梳棉机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高质量、低产量、高消耗、低效率的生产状态与高产量、高质量、低耗能、高效率之间要求之间的矛盾。
(2)新型纤维及棉、麻、丝、毛多组分混纺品种的增加,纤维适纺性的问题;细旦纤维的推广应用,梳理效果差、落棉多、产量低等问题。
(3)各种新型纺纱、色纺纱、半精纺等品种交叉混纺,一些梳理技术暂无涉及,处于相互借用的探索阶段,部分产品没有成熟的工艺、成熟的设备,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难度较大。
(4)高速梳理过程中,纤维损伤大、棉结去除率低、梳理效果差;传统梳理技术的进步主要是依靠针布和专件器材的改进和提升,对梳理器材专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纺纱厂维护、操作技术力量越来越薄弱,生产状态由目前的“高产化、高速化、自动化”要求进一步向“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要求转变,对梳理技术和工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传统梳棉机提质增效改造的新技术
2.1 传统梳棉机增加固定盖板的改造
传统梳棉机固定盖板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梳棉机上围绕着锡林,主要有刺辊、盖板和道夫三大工作区域。这三个工作区域之间,采用罩板或漏底形式来过渡衔接,这些罩板或漏底形成气流通道,托持纤维平稳流向下一个工作区域。
随着产量的提高,梳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固定盖板应运而生。固定盖板有以下几个作用:
(1)增加梳理度,减少纤维束数量、减小纤维束体积,为主分梳细致梳理创造条件。
(2)减小纤维束体积,有利于尘杂暴露出来而被棉网清洁器清除掉。
(3)改善了进入盖板分梳区的纤维状态,有利于均匀混合。
(4)可以有效延长活动盖板针布使用寿命。
(5)有利于改善生条质量,有利提高产量。
传统梳棉机与高产梳棉机固定盖板针布配置对比情况见图1。
图1 梳棉机固定盖板配置对比
增加固定盖板及附加器材的技术措施
随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增加固定盖板和棉网清洁器,为梳棉机提高产量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配置固定盖板的原则:配置根数越多越好,以增加参与梳理的齿数;参与梳理的齿数越多梳理效果越强,齿密选型前大于后,前要大于活动盖板,后要大于预分梳板,且保持渐密配置;针齿工作角度前小于后,且有一定的差距,控制能力要后小于前,角度和齿密相结合。
(2)棉网清洁器的组合原则:在梳棉机低产的情况下,前部棉网清洁器的作用大于后部棉网清洁器的作用;在梳棉机高产的情况下,前部和后部棉网清洁器的作用同等重要,速度越高,配置棉网清洁器的数量要越多,生产高等级的化学纤维时可以不配棉网清洁器,生产低等级的化学纤维可以适当配置棉网清洁器数量;原料的含杂率越高,配置棉网清洁器的数量要越多,反之可适度降低配置数量。
以FA201梳棉机为例,固定盖板改造的思路和方案见表1。
表1 FA201B梳棉机固定盖板改造思路和方案对比
使用效果
使用FA201B梳棉机生产麻灰C14.6te×品种,存在梳理不充分,黑结和白结较为明显,为提高梳理效果,采取了增加固定盖板的措施,由前3根后3根改为前6根加1个棉网清洁器、后3根固定盖板,梳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原理是增加了分梳点和排除点,梳理和排除做到了兼顾。具体改造情况和质量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固定盖板改造前后质量指标对比
2.2 传统梳棉机生产机采棉提质降耗能的新措施
梳棉机生产机采棉存在的问题
(1)刺辊部位吸落杂的方式是负压控制的积极吸口,机采棉含杂率较高,排杂不充分,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梳理质量。
(2)原机配置的固定盖板和棉网清洁器数量较少,除杂点少,造成排杂不充分、棉网清洁器易堵塞,梳理质量下降,成纱中的杂质较多。
(3)锡林、道夫、活动盖板嵌杂多,不易清洁,影响梳理质量。
(4)后上罩板处的棉网清洁器隔距偏大,排杂效果差,作用不明显,影响梳理质量。
(5)后固定盖板最下端嵌杂现象较多,不及时清理容易造成小纱疵增加。
梳棉机节能降耗提质的改造措施
传统梳棉机的刺辊后部落杂区配置、棉网清洁器结构、固定盖板参数等,一般都是按照加工含杂率0.9%以下的原料来设计的,考虑到制造和运行的经济性,机台负压偏小,附加分梳元件材质较差。但在高含杂率原料的条件下,就会出现耗能高、落杂效率低、管道易堵塞、梳理质量下降等问题。以FA224为例,进行技术改造措施梳理效果提升明显。
(1)将刺辊后部吸落杂装置由常压控制改造成自由落杂,有效降低了耗能。梳棉机后部刺辊区域的落杂装置原机配置的是封闭式负压积极吸口(见图2),在加工机采棉时由于含杂质率较高,造成刺辊下面的吸口经常堵塞,杂质无法顺利排除,随纤维进入锡林盖板分梳区,影响产品质量。通过改造,去除了下部的吸风口,改成自由落杂,将原有的三个吸口改成1个吸口,利用下部重新配置的吸口吸落杂,提高了除杂效率,同时减少了长纤维流失,并且降低了耗能(见图3)。
图2 FA224系列梳棉机后部落杂设计示意图
图3 FA224系列梳棉机后部落杂改进示意图
(2)改进前固定盖板和棉网清洁器结构。前固定盖板的作用是整理纤维,同时利用棉网清洁器排除部分杂质。例如FA221B系列梳棉机,原机配置了3根或者4根前固定盖板根数是,在上前罩板部位加装棉网清洁器,利用气流导板与上罩板清除杂质和微尘(见图4)。
图4 后固定盖板棉网清洁器示意图
其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固定盖板加装位置与棉网清洁配合除杂作用不强。对前固定盖板和棉网清洁进行改造,具体改造方案是去除原有的棉网清洁器和固定盖板,改造成5根固定盖板加1个棉网清洁器。从下到上为固定盖板2根+1根棉网清洁器+3根固定盖板。改造后细小杂质排除功能和纤维整理功能加强。
(3)解决后固定盖板嵌杂的改造。在梳理过程中,最下面的两根后固定盖板承受的梳理力最大,加工机采棉时最容易嵌入杂质,影响梳理效果。后固定盖板的工作角度一般在5-10°,对纤维的控制能力较强,释放效果较差,改用0°的固定盖板,同时增加齿密,加大释放能力,有效减少了后固定盖板嵌杂的现象。
改造效果
通过对传统梳棉机进行一些列的改造和优化,解决了机采棉梳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嵌杂、梳理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产量,质量指标可到2018年乌斯特公报25-5%的质量水平。具体质量指标对比见表3。
表3 梳棉机吸落杂及固定盖板改造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