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纱线品质与功能性纱线应用探析(上)

  纺纱是纺织产业链的首道工序,开发高品质、多功能的纱线产品,不仅能够有效拓宽纱线的应用领域,更是提升纺织产品附加值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纱线与纺织品生产国家,始终致力于高品质、高档次纱线的研发与生产。国内众多纺织重镇和知名企业,如山东鲁泰、无锡一棉、安徽华茂等,都采用国内外优质长绒棉开发出供国内外企业制作高档衬衣与针织内衣使用的高品质精梳纱。绍兴华孚纺织公司、宁波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及衢州常山纺织公司都是国内高品质、高档次色纺纱的佼佼者,产品出口到国外作为高档次色纺针织服饰用纱,生产过程十分环保。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对纱线及纺织品的要求也越发严苛。除了色泽鲜艳、不褪色外,消费者还在穿着舒适度、吸湿透气性、抗菌保健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装饰家纺类纺织品领域,阻燃、抗紫外线、耐日晒等功能性需求也日益凸显。

  

  针对国内外市场高品质、多功能的需求,浙江省及国内纺织企业纷纷依托纺织技术进步与功能性原料的研发应用,不断创新突破,成功生产出多种高品质纱线及功能性纱线,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为纺织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依托新技术开发高品质多用途纱线

  

  1.1 二次精梳工艺

  

  在纺织领域,精梳工艺一直是提升纱线品质的重要手段。采用精梳工艺生产纯棉纱线,能够有效清除原棉中的短绒、杂质与棉结,显著提高纱线质量。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针织服饰用高支纱质量要求的日益提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为此,双精梳低棉结超柔针织纱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于贴身内衣、婴幼儿用品、时尚服饰及高档毛巾等领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为舒适与优质的穿着体验。

  

  双精梳纺纱的工艺流程为:

  

  清梳联→预并条→条并卷→精梳机→条卷机(一并)→精梳机(二道)→头道并条→末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经过两道精梳机的梳理,纤维棉结数可以比一道精梳降低21%,比生条减少了70%,彻底清除了棉条中的杂质。AFIS短绒率明显降低,完全满足了高档针织用品用纱的严苛要求。

  

  (1)在浙江一些纺纱企业还将精梳生产工艺成功应用于非棉纤维的梳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利用棉精梳机对绢丝纱的下脚料 ‘䌷丝’进行二次梳理,作为高品质纱线的生产原料,生产出䌷丝与棉混纺纱线,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2)浙江嘉兴纺织材料学院成功地将棉精梳机应用于大麻纤维的梳理中,生产出精梳大麻与棉混纺纱,不仅保留了大麻纤维的天然优势,还通过精梳工艺改善了大麻纤维的柔软度,使制成的麻棉混纺织物深受用户喜爱。大麻又称汉麻,是目前最细软的麻类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防菌以及屏蔽紫外线的优越性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但在形态上较棉纤维略显粗犷,长度较短、整齐度较差,不经处理纺纱难度较大,成纱毛羽较多,成品易起皱。为此浙江嘉兴学院纺织工程学院对棉精梳机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减小了梳针密度,对大麻纤维进行精梳处理,有效排除了麻纤维中的有害杂质和较短的纤维,从而获得整齐度高、杂质少的大麻纤维,然后与棉纤维混纺,采用赛络纺技术生产出了精梳麻棉混纺纱。研究团队在优选混纺比时发现当大麻混纺比达到40%时,纺纱过程中断头增多,条干均匀度下降。经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采用20%大麻纤维与80%棉纤维进行混纺,这种精梳麻棉混纺纱制成的衣物既保留了大麻的凉爽透气性,又融入了棉纤维的柔软亲肤性,在夏季服饰及军用服装中广受欢迎,并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3)浙江一些纺纱企业运用棉精梳机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丝棉混纺针织纱。如浙江羊绒服饰公司利用棉纺设备生产蚕丝与棉的粗纺细特丝棉混纺针织纱。他们精选精梳棉与蚕丝落棉作为原料,通过精心选配和工艺改进,成功纺制出了兼具蚕丝柔滑光泽和棉纤维吸湿亲肤特性的丝棉混纺纱。这种纱线制成的针织服饰轻薄飘逸,穿着舒适,风格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浙江纺纱企业在棉精梳机上通过不断的设备改进和工艺优化,成功生产出了多种精梳混纺特色纱线,不仅拓宽了纱线的应用领域,也充分发挥了棉精梳设备在生产特色纺纱方面的新功能。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赛络纺与紧密纺纱技术

  

  长期以来,传统环锭纺纱一直沿用单根粗纱喂入,粗纱的质量缺陷(如条干不匀、粗细节等)会在成纱上显露无遗,从而影响了成纱品质。为此,国内外纺机制造企业与纺纱企业共同探索,先后开发出了赛络纺与紧密纺两种新型纺纱技术,有效提升了纱线质量,特别是在细支高品质纱线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赛络纺纱技术。以双根粗纱喂入细纱牵伸系统,两根粗纱同时受到牵伸并合成纱线,原粗纱的质量缺陷(如支数差异、条干不匀等)得到一定的弥补。因此与传统环锭纺纱相比,条干均匀度、毛羽等质量指标方面有明显优势,在高品质高支纱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2)紧密纺技术。在环锭纺牵伸系统加装一组气流吸聚装置,使粗纱在牵伸过程中受到气流的紧密集束作用,有效避免了游离纤维的产生。由于纤维受到负压集聚作用,成纱不仅消除了毛羽,而且纤维之间抱合紧密,显著提高了纱线的强力和条干均匀度。目前,紧密纺已成为生产高品质纱线的普遍选择。

  

  紧密纺与赛络纺相结合的赛络紧密纺技术,融合了二者的优点,成纱质量更加优越。目前,赛络紧密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品质高支纱的生产中,为高档针织及衬衣用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3 包芯纱技术

  

  在纱线之上采用包覆技术能够融合两种甚至更多种纺纱原料,生产出各种规格和功能的纺织产品。以涤/棉包芯纱(以涤纶长丝为芯丝,外包棉纤维)为例,可以将涤纶挺括、抗皱、易洗快干的优点与棉纤维吸湿、抗静电、亲肤的特性完美结合,在衬衣、浴衣、裙子、被单等服饰市场上被广泛应用。涤/棉混纺纱则以65/35为主流,而在制作内衣时,可以将棉纤维的混纺比例提高到50%以上,以提高穿着时的舒适感。

  

  包芯纱还可以用弹性纤维为芯丝,外包棉纤维,生产出弹力包芯纱,广泛应用于各种服饰制作,如牛仔弹力布既保持了牛仔服饰的挺括,又赋予了伸缩自如的特性,让穿着更加舒适。包芯纱在休闲服饰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1.4 双色高强度段彩纱

  

  浙江嘉兴学院纺织分院成功开发出了双色高强度段彩纱,不仅色彩丰富、配色新颖,而且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使织物呈现出柔和丰满的色泽和强烈的层次感。与传统的花色纱相比,生产过程中无需复杂的加工工艺,而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采用三轴四罗拉牵伸形式,实现了纱线横截面和长度方向上不同色彩的组合。不仅保持了纱线条干的均匀性,而且色段之间的分布也十分明显,为生产各种段彩织物提供了优质的材料。目前这种段彩纱已经投入批量生产,段彩的色段数控制在5个,且每个色段长度在50cm以内,既提高了段彩纱的强度,又增强了强度的稳定性。

  

  1.5 变捻纱技术

  

  变捻纱是采用特殊的纺纱工艺生产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纱线。目前国内对纱线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纱线粗细、色彩、成分的变化上,而对于捻度变化类纱线的生产技术尚缺乏相应研究。浙江文理学院最近公开发布了一种纱线捻度可变倍捻机发明专利,通过捻度变换装置的编程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来调节卷捻系统的传动速度,使生产中的纱线捻度发生变化。由于纱线捻度对纱线光泽、染色性能等有较大影响,纱线捻度的变化使纱线在后工序织造和染色整理后的面料产生特殊的色泽变化,可适用于加工特殊风格的面料,因而变捻技术能优化产品质量、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1.6 非对称结构含金银丝针织用纱

  

  通过非对称结构设计,采用两种色彩不同的粗纱纺制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特征的纱线。而非对称结构纱线是在赛络纺技术基础上的纱线产品创新设计,不需进行专门的技术改造,又拓宽了赛络紧密纺产品开发的范围。由于纱线中采用金银丝做主干纱,既保持了金银丝纱线色彩亮丽的风格,又解决了纱线中金银丝容易脱落的问题,还提高了纱线的耐磨性,改善了纱线的手感,制成的面料具有色彩亮丽的金属光泽,极具装饰性,用于装饰织物,深受消费者喜爱。

  

  1.7 丝光处理技术

  

  目前,市场上麻类纤维的纺织品数量较多。与棉纤维相比,麻类纤维具有多种优良特性,但也有许多缺陷,尤其是纤维较粗、手感较硬、长度差异较大,纺纱难度较大,为改善麻类纤维的这些缺点,浙江工业技术学院通过丝光处理技术使麻类纱线的表面光滑性提高,明显改善了纱线粗硬的手感及穿着时的刺痒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服用性能,为拓展麻类纤维纺织品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提升纱线品质与功能性纱线应用探析(下)

2025-3-26 10:35:08

纺织技术

莱赛尔纤维生产工艺要点与研发实践(上)

2025-3-27 17:55: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