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棉的品质及其稳定性对棉纺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制造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我公司不断优化和创新原棉管理流程,在原棉进厂检验、分批处理、品质定级以及精准配棉等关键环节上设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确保每一批原棉都能符合工艺要求。
一、原棉的分批标准
1.1 新疆棉和地产棉
(1)不同产地的原棉严禁合并批次。
(2)同一产地但来自不同加工厂的原棉也严禁合并批次。
(3)对于同一产地、同一加工厂但加工日期不同的原棉,原则上不允许合并批次。如果因为特殊情况需要合并批次,必须事先上报生产管理中心的主管配棉的领导进行审批,必须综合考虑原棉的加工日期以及原棉质量检验结果,以决定是否可以合并批次。
1.2 进口棉
对于来自同一产地、同一批号、同一加工日期的原棉,可以按照正常的定批程序进行处理。如果因为特殊情况需要合并批次,必须及时上报至生产管理中心的主管配棉领导进行审批,综合考虑原棉的唛头信息以及原棉质量检验结果,以确定是否可以合并批次。
二、原棉检验标准
2.1 原棉检验主要指标
原棉进厂后必须检验主要质量指标,主要包括轧工质量、马克隆值、长度、强度、细度、整齐度、短绒率、含杂率、AFIS棉结、色泽等级等,以保证合理配棉使用。
2.2 原棉检验标准
2.2.1 抽样标准
规定每10包必须抽取一包进行检验,若数量不足10包,则按10包计算。
2.2.2 取样要求
(1)含杂率取样。打开每个取样棉包的压缩面后,要先去除表层的棉花,然后均匀取样,要确保所取样品的总重量不少于600克。
(2)回潮率取样。在距离棉包外层10厘米至15厘米的内层抽取约100克的样品,并立即装入取样筒内并密封,以防止样品在空气中出现吸放湿现象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3)品质检验取样。打开每个取样棉包的压缩面后,去掉表层棉花,抽取完整成块的样品约300克。
2.3 检验要求
(1)原棉品质检验时,必须在中心实验室进行回潮率平衡,使样品的回潮率维持在6.8%-7.2%的范围内。
(2)在原棉品质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试验仪器的操作规程。
(3)原棉三丝抽查由棉检室人员与分厂总调度进行协调,由分厂总调度负责组织和安排挑捡工作,并将挑捡结果及时反馈给棉检室工作人员。若抽查结果超标,要立即上报生产管理中心,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原棉三丝黑名单进行管理。
三、原棉定级标准
为进一步保证配原的准确性,我公司在GB1103.1-2023标准颜色分级图(见图1)的基础上,对原棉的等级进一步细化设置,将每个级别区再细分为-1、-2、-3和-4共4个区间,其中,以-1为该区间的标准级别,-2、-3、-4依次提升0.3、0.6、0.9级。例如将31级别区细分成31-1、31-2、31-3和31-4等4个区间,31-1为标准3级,31-2、31-3和31-4分别为2.7级、2.4级和2.1级。
图1 原棉颜色分级图
在颜色分级的基础上,再参考纺稳参数、短绒率、含杂率、AFIS总棉结数量、纤维细度等指标的具体指标进行等级调整,具体的等级调整规则见表1。
表1 等级调整规则
四、原棉配棉标准
4.1 配棉方法
我公司采用分类排除法进行配棉。
4.1.1 原棉的分类
根据原棉的性能及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把适纺某种纱的原棉划分成同一类原棉。对原棉进行分类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不同纱线质量要求的不同。
(2)到棉趋势。
(3)产品的控制质量与用棉成本。
(4)天气变化趋势。
我公司要求同类原棉的性能差异控制范围见表2。
表2 同类原棉的性能差异控制范围
4.1.2 原棉的排队
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排成几个不同的队,将产地、性能指标相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以便接批使用。当配棉中一个批号的原棉快要用完时,安排用同一个队中另一个批号的原棉接替上去,使配棉的综合指标无明显变化,以达到稳定生产和保证成纱质量稳定性的目的。原棉排队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主体成分。为保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稳定性,在配棉中一般有意识地安排技术指标相对接近批号的原棉作为主体成分,一般以产地为主体,也有的用长度作为主体。主体成分一般占到总配棉的70%左右,以避免品质特好或特差的原棉混用过多。但由于原棉的性能的复杂性,如果在具体生产中很难有一队原棉作为主体成分,可以考虑用几批原棉,但是使用时不要出现双峰接批的现象。
(2)队数。队数越多,每队混用的比例越少。队数较少时,接批后成纱质量波动较大;队数多时,管理不便。队数和混用比直接相关,队数多,混用比例小,队数少,混用比例大。队数过多时生产管理难度较大,还容易造成混棉不匀,队数过少时,混用比较大,当接批时容易造成原棉性能之间较大的差异。所以确定队数时,首先要知道混棉加工方式,如果采用人工小批量生产,队数最好要少,不超过4队,抓棉机混棉时可以增加到6-9队,后工序如采用并条条混时,还要考虑棉条的搭配比例。确定队数还要考虑总投入原棉的数量,棉纱属于小批次生产时,队数不易过多。确定队数还要考虑原棉的产地、品种、质量指标等因素,原棉产地轧花厂多、品种多、质量差异大时队数易多。
我公司对原棉接批时性能差异控制范围的要求见表3。
表3 接批时原棉性能差异控制范围要求
4.2 配棉调整周期
配棉调整周期原则上针织纱不低于7天,机织纱上不低于6天。
4.3 配棉要求
(1)配棉含杂率超过2.2%、配棉AFIS棉结超250粒时,棉检员应提前15天向分厂领导和生产管理中心主管配棉领导汇报,及时调整落棉和清钢联精梳工艺。
(2)配棉接批比例超过15%时,棉检员应提前15天向分厂领导和生产管理中心主管配棉领导汇报,监督分厂做好先作先用管理工作。
(3)配棉周期低于要求天数时,棉检员应提前15天向分厂领导和生产管理中心主管配棉领导汇报,监督分厂做好先作先用管理工作。
五、其它配套措施
除了要注意调整批量小于15%、保证混棉均匀等常规性措施以外,还应做好以下配套措施:
(1)清花一定要按排包图装盘。装盘后平包很重要,因为棉包一般较大,不注意平包在盘头会出现部分色差卷,因为棉包较紧,在盘底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故打到盘底时要适当翻动棉包,盘底成份不全时不能再抓。
(2)要注意观察开松效果,不能出现较大的棉团。
(3)在并条上使用生条时,要遵循“交叉搭配使用”的原则,尽量避免出现少量机台供应一个眼的现象。
(4)要做好“先做先用”管理工作。要清净纱仓中原来相近品种的粗纱,否则容易出现黄白纱。
六、结语
我公司在生产管理中严格执行原棉进厂分批、检验、定级、配棉的标准要求,确保了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目前还没有收到过客户关于布面染色起横等质量问题的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