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行业发展遇到困难,双清智能逆势而上,总体销售额半年报增长40-50%,产品从半自动到全流程筒纱输送与包装系统的创新,今年还抓住新疆棉异纤问题的痛点,从大恒接过异纤机这一优势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零突破。双清发展也迎来了历史上新的时期。在百年一遇的行业困境面前,双清智能将如何看待行业挑战与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专访青岛双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文超,一位把知识变成生产力的管理者。
左二为青岛双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文超,右二为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
突破:异纤机的历史跨越
鞠总:今年纺织整个产业链形势都很严峻,不少企业都面临着停产或者限产,影响很大。双清的运营情况有何影响吗?
蔡总:我们主要做自动化辅机,不是主机,是非必需品,是改善性需求。今年行业形势不好,资金紧张,企业对改善性需求就没有那么紧迫。
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订单减少较为明显。但是,今年双清产品在更新,半自动升级为全流程自动打包,单品价格目前看相对较高,虽然实际订单数量减少,但是总销售额在增长。
今年,还从大恒接来异纤机这一业务,对双清来说是从无到有,增加了业务线。双清发展也迎来了历史上新的时期。
概括一下,双清目前虽然订单少,但是产品丰富了,总体销售额半年报增长40-50%。
鞠总:这个很不容易了,数据很真实也很客观,虽然订单数量减少,但是整体的销售额在提升。
蔡总:这说明一个问题,公司还是要以研发为主,只有研发才能驱动产品。单一产品再好也有不好的时候,只要有新的产品出来,才能实现零突破。像我们的理管机虽然小,但是也在发力,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我们就是用产品的升级和丰富,来抵抗行业的“寒冬”。
升级:全自动打包系统
以后会成为一个标配
鞠总:这个我比较有感触,7月份枣阳万通使用的全智能筒纱输送与包装系统,成果鉴定后专家组给予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用户也给了很多正面评价。
蔡总:这次的全自动打包系统我们有很多新的创意,协会给我们做了鉴定。产品就是要做出新意,才有竞争力。
鞠总:您刚刚讲的改善性需求定位很准确。
蔡总:改善性需求就是当企业资金紧张的时候,购买该类产品的意愿就不强烈。不像主机产品,是配套必不可少的。我预计再发展三年,打包机就会成为必需品。
鞠总:现在对纱厂来说,打包机推广速度越来越快。打包是一个重体力劳动,上年纪的男工体力跟不上,年轻男工不愿意干。
蔡总:市场都是开发出来的,全自动打包系统以后会成为一个标配,现在是有实力的工厂才会上。现在的一个事实是打包工难以招到人,所以未来三年全自动打包系统应该会成为纱厂的标配。
鞠总:我们刚刚参观了装配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近期产品研发上有何亮点?
蔡总:5月份我们搬进新车间,新产品也支撑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有两款新产品:一个是异纤机的回清机,还有一个是1.6米宽幅的异纤机。客户对异纤机的需求相对来说旺盛些,“三丝”的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尤其新疆棉地膜检出这块,要求很高。地膜检测单面检出增加为双面,在安阳会议我也汇报检出率提升了70%以上,已经持续做了多次实验,现在还在做这个实验。异纤机回清机就是解决异纤棉的问题,这是异纤机产品线的新东西。
打包机重点是在全流程上面一些模块的增加,因为随着包装形式的变化,有个明显趋势就是托盘缠绕膜式的包装,不管出口还是内销,比编织袋要省事一些。现在托盘缠绕膜式包装我们是做到全自动。全流程还在针对多品种如何保证不错支,可以兼容更多品种,防止工人误操作进行完善,我们努力的目标是不允许出现工人误操作。
鞠总:多品种筒纱识别系统,在线双通道结合,这个技术大家也很感兴趣,可以介绍下吗?
蔡总:空中吊环的纱,比如说大概四五百个纱计算,必须配重精准就要等待,产量就跟不上。我们第一反应最好是在空中配重到位。如果碰到有困难,不放纱下来产量就不行。所以第一步降低标准,下纱是双通道,分大纱、小纱,先初配一次,比如两边都放20个,有一定的配重,再进行细致配重,这样就可以极大缓解空中压力,相当于一个初配,一个是微调整。
异纤:解决新疆棉异纤问题
鞠总:还有一个问题,新疆棉是优质棉花,但“三丝”令企业很头疼,地膜是一个透明或半透明状态,提高异纤检测精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蔡总:现在新疆棉异纤最大的问题是90%甚至95%的异纤都是地膜,这是做实验统计来的。我们新版异纤机型号叫清云-IV+, 就是超宽幅+双面检测地膜,增加一个检测工位,以前技术没有突破,位置摆不开。
鞠总:现场看到的,下面两组就是检测地膜的模块。
蔡总:是的,实测效果检出率增加70%,效果很明显,这个还需要一个数据的跟踪,检出对下游客户的影响还需时间确认,地膜影响主要是染色,布面疵点有没有明显的下降,客户还在做跟踪和测试。新疆棉上我们也在做籽棉异纤机,有自己的专利。新疆陆续有两个厂在用,数据我们也在跟踪。
鞠总:在籽棉成为皮棉的过程中就加装了异纤机,这是一个创新点和亮点,现在新疆棉、进口棉的差距就在异纤方面。
蔡总:是的,2017年就有了这个产品,潜力比较大,效益明显。可以让国产棉在“三丝”方面和外棉抗衡。我们曾经卖给山东一个企业,靠这个设备原棉有了相对较好的利润。所以我们一直在这个行业深耕,没有懈怠过。
服务:要尽量和客户融成一体
鞠总:现在国内客户有几百家了,如何保证对客户的服务承诺,有哪些举措?
蔡总:我们现在异纤机市场占有率很高,服务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把服务做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贴心服务。
现在公司对所有员工的要求就是要和所有客户保持紧密联系,解决他们的需求,新客户要求安装完回访,再培训。在服务客户上,最新的突破是介入信息化,我们开发每款设备的关键指标,后台会用程序来检测,会回访客户使用的情况。目前客户信息在逐步完善,要确保2017年及以后的设备,今年年底全部联网,除非客户明确说不需要。我们要尽量和客户融成一体,一起努力,把设备维护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我们成立了一个专人的客服小组进行跟进。我相信这个事情做成了,我们才能做到客户量越大,口碑越好。
鞠总:对的,维修、服务的体系特别适合使用技术手段,来解决大量客户群体使用的问题,保证保姆管家式服务。
蔡总: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监控关键指标反馈到服务器,在客户发现之前发现问题,客户肯定满意,这个技术对我们来说不存在问题。现在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使用这种互联网手段。
未来:最终会留下优秀的企业
鞠总:疫情叠加俄乌危机影响,市场艰难,突破口在何方?双清未来有何计划?
蔡总:刚刚说我们的产品是非必需品,生存之道就是存量市场。今年的这个行情,大家都在反复地搏杀,最终会留下优秀的企业,不断的实现设备的升级换代。纺织是民生行业一定不会垮,需求还是在增长。2018-2019年我们已经在开拓国外市场,未来出口到东南亚是很正常的事,不存在市场有危机感的问题,行情我们不担心。
鞠总:有不少人判断,接下来几年可能会有20%-30%企业支撑不住。
蔡总:只有这样,行业才能盘活,留下来的企业都是生命力顽强的企业。等企业回春的时候,我们就有足够的舞台。
核心:创新研发是好产品的发展引擎
鞠总:这几年双清发展速度很快,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您的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或者竞争优势有哪几个方面体现?
蔡总:首先我们要选好产品,其次有足够研发实力做这个产品。以半自动打包为例,都是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地在车间摸索出来,需要接地气,包括自动缝口、布局等。研发人员都是深入一线摸索,成为敢于吃螃蟹的人。我们既能打响第一枪,还能维持领先优势,研发成本也是高的。
鞠总:研发队伍都是高手,来自清华、北大的高等院校人才,另外一个研发人才深入一线,切合实际研发客户的需求,形成的产品驱动力特别强。
蔡总:这样产品比较受欢迎,产品出来还要持续改进,保持领先优势。我们要时刻保持研发实力,紧盯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产品领先性。
以全流程包装系统为例,从软件到硬件到检测算法,没一项外包。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反应速度快。我们是做异纤机起家的,在软件算法方面行业认可度很高。比如对传统的纺机企业来说配重很难,但是对我们来说恰好是优势所在。
实力:产品眼光,要做开创性的创新
鞠总:蔡总最后来给我们解读一下双清背后的实力。
蔡总:实力绝对是产品的眼光。
第一要做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样见效快,比如打包机我们是从半自动切入做到全流程,这样切入市场速度快,推广速度也快。
第二要有强劲的研发实力,我是清华毕业,我要带领很多优秀人才进入这个行业,成就我们的团队。我们要做开创性的创新,抄袭很简单,摸索起来很费事。
为什么全流程打包系统会通过鉴定,从卷料上袋到多品种,到配重,都是以前没有的概念。我们要在一个产品不停注入“软”的成分,附加值才会不断提升。我们还要继续做新的东西,后期计划做一台络筒打两个品种,适应范围会越来越广。
只有不停扩大自己的能力,不断创新,跑得比对手快,才能永远保持领先。
鞠总:产品定位和布局很重要,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补链、强链。沿着产业链向上延伸,并且强化整个产业链的功能,这对行业很有意义。
双清智能的两条增长曲线
第一条:
全自动打包系统以后会成为一个标配
第二条:
为新疆棉异纤问题赋能的异纤机业务未来可期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