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纺织市场环境中,特种纤维纱线市场占比增加是一种趋势,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原料和工艺优势!近期,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专访了青岛东佳纺机董事长毕晨峰。东佳纺机历经70年积淀,凝聚工匠精神,深耕技术工艺,开出创新之果,破解棉纺行业特种纤维梳理痛点。
△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拜访企业合影(左二为青岛东佳纺机董事长毕晨峰、左三为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
01
跨界解决棉纺行业的痛点
鞠总:上次去了东佳,了解到东佳已有70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特种纤维梳理方面,东佳有这么多年这么深的技术积淀,挺震撼的。在棉纺行业领域,大家大都知道东佳就是原来的“胶南纺机”,生产各种规格的梳棉机,但在特种纤维领域,实事求是的讲,东佳缺少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想跟毕总聊聊,后面就这个问题有什么考虑?
毕总:上次鞠总在我们公司对我们进行了“号脉”,鞠总真知灼见,对我们启发很大。之后我和团队进行了反思。
青岛东佳集团,从1952年建厂至今成立70周年了,好像大家知道东佳棉、毛、丝、麻梳理机什么都做,但对我们的主导产品、核心产品是什么,还存在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是在大约10年前专注特种纤维梳理机的研制,目前已有16个规格的梳理机对应50多种特种纤维的梳理。但并不为市场所熟知,因为不同于棉和化纤的量大面广,特种纤维梳理,包括半精纺,属于小品种多批量生产,尽管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去研制梳理设备和市场开发,但前几年特种纤维仍属小众产品,每年销售的梳理机数量不大。近两年不同了,纯棉市场压力很大,非棉纤维的使用比例在提高,大家对特种纤维、异形纤维、功能性纤维和保健型纤维的需求越来越多。作为“心脏工序”,能否梳理成网或成条,直接决定了该纤维的可纺性,特种纤维梳理机应运而生,销量逐年提高。我们认为此刻需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将我们的特色与优势介绍给大家,必须贴近行业需求,与棉纺企业共同针对特种纤维梳理的难点,共同创新工艺,和大家一起推动棉纺行业的发展,推广特种纤维的梳理理念。
鞠总:是的,现在大部分棉纺厂是用传统的清梳联梳理特种纤维的,但是梳理的质量有时达不到客户的要求。随着市场对非棉纤维的青睐,大家肯定会对现有梳理工艺进行革新。我们纱线网这两年也贴近市场需求,对于特种纤维的梳理成纱工艺进行一些对接和推广,帮助棉纺企业进行工艺创新。东佳是有70年悠久历史的原国有企业,转型后保留的很多制造工艺都体现了传统的大工匠精神与文化底蕴。另外,东佳的团队具有创新精神,特种纤维梳理机的思路跟棉纺系统的截然不同,属于跨界解决棉纺行业的痛点,在下一步市场推广方面,我们可以深度合作。
02
集众智而成的特种纤维梳理机
毕总: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美国的服装额102.5亿美元,越南出口美国的服装额91.9亿美元,越南增长很快,美国在寻求和中国的脱钩,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迅速,中国纺织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那么未来我们中国纺织工业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从原料和工艺上来讲就是特种纤维、异形纤维的使用。
最近我去了一家向欧美国家出口沙发布的工厂,需要用到大克重条干的梳理机,我们出的梳理方案,定重非常大,每米达到20克以上,这在棉纺很难实现。这家老板说,目前像越南、印度等国家还做不了这种沙发布,所以这个老板很自信,说美国人一定会买他的沙发布。
鞠总:对,中国纺织具有产业特色和产业配套的优势。
毕总:咱的纺织产业太有优势了!再加上我们中国人勤奋,绞尽脑汁地去钻研这些事情,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每天一睁眼就面对许多未知纤维领域,客户的需求在那里摆着,客户的痛点需要我们去解决,想想就很兴奋!并且特种纤维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工业用纺织品,我们现在的陶瓷纤维和玻璃纤维梳理机就是用于汽车内饰,我们正在做的玄武岩纤维梳理是用于冶金行业。我认为工业用纺织品将来很可能超越服饰和家纺,从这一点来说,纺织行业是朝阳产业!
另外,对纺机来讲,必须要有原创,那么恰恰特种纤维梳理机就是原创,日本人没有,欧洲人也没有,只有我们去做,突破了目前的认知。盖板式加罗拉式的梳理机,我们想到并做到了,这也是给中国的纺机业争光,体现中国式原创。
03
模块化、智能化、通用化的结合
鞠总:特种纤维梳理机的工艺措施,包括对应的辅助设备,和棉纺的都不一样,这是如何根据纤维的特性来做的设计呢?另外,东佳是如何满足纱厂不同比例成分的需求,例如满足多组份纤维梳理的要求?
毕总:其实,特种纤维的梳理过程是一个变量,原料的变化、速比的变化、隔距的变化、针布的变化、梳理形式的变化等等,我们的梳理机可以做到变量的调节,然后把这些变量组合起来满足不同的梳理要求。同时,梳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面对多组份纤维,准确的比例和精确的混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从原料的开松、混合和养生去通盘考虑,特别是在多组份纤维的配比方面,我们配置了电子式称重计量喂入,即在线称重,保证了多组份纤维的精确配比。在混合方面,充分考虑了纤维不同比重、长度和细度之间的差异,做到了混合均匀。还有梳理器材的配套,也是针对不同纤维的特性去斟酌配置。
棉纺是标准的模块化,棉纺多一个设备不行,少一个设备也不行。恰恰特种纤维就不一样,可以自由组合,比如开松,我们既有单独开松,还有双组开松。我们还有多种自动喂入方式可选,结合行业面临的用工情况,也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
总结下来就是:第一,装备模块化。第二,器材模块化。第三,工艺模块化。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推出系列化、模块化的装备,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满足了客户多样性的需求。
04
集精度、材质、可靠性、稳定性于一体的特种纤维梳理机
鞠总:东佳的特种纤维梳理机和常规的、传统的棉纺设备相比,有哪些优势?
毕总:先举个例子,有位江苏客户原来用传统的清钢联来做一种纤维,做出来的产品制成率达到八十几,毛粒特别多,梳理效果也不好,用了我们的设备以后,各方面的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再一点,我们的梳理机性价比特别高,客户对我们的评价是好用不贵。
有个说法是,毛纺厂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比棉纺低,但是特种纤维对梳理度的要求反而更高,这是为什么?因为它梳理的原料价格要比棉和化纤贵很多,比方说羊绒,俗称“软黄金”,目前差不多80多万元一吨的价格。亚麻、汉麻、竹原纤维的价格也比棉花要高,所以要求梳理的过程中纤维损伤更小、制成率更高、条干均匀度更好,这就对梳理机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我们认为特种纤维梳理机的精度比普通梳棉机要高一个档次的。对东佳来讲,我们做了一辈子梳理机,从毛纺罗拉式梳理机起家,我们就是做好本分,把机器的精度、材质、可靠性、稳定性做得更好。
鞠总:现在一部分棉纺厂做差别化产品比较多,他们有这种需求,只不过还没用到东佳的设备。针对这一大批客户,毕总会怎么说服他们?
毕总:首先,东佳的设备,它的品种适应性非常广,目前成功梳理过的纤维有50多种,包括纯纺和混纺。第二,我们不仅能做,指标也好,制成率比传统的棉纺设备高很多。条干均匀度、棉结、纤维分离度、纤维的短绒率指标都有提升。第三,能耗和用工方面也有优势。第四,嫁接了物联网DIT2.0(东佳物联网2.0版本)。第五,投资不大。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一家世界上最大的做台球桌布的企业,他们拥有全世界70%的市场占有率。他们的原料是羊毛和一种特种纤维,他们试用过很多其他品牌的梳理机,都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最后在江阴的一家企业看到我们的设备,先订了5台,试用后感觉比传统的棉纺设备指标提升一大截,马上一次订购25台,现在运行非常好。
05
强化产学研合作
鞠总:毕总,看来特种纤维的梳理还真是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像棉纺单纯,东佳在下一步产品开发方面有什么举措和方向吗?
毕总:我们在进一步地挖掘设备的潜能,这需要使用厂家跟我们设备厂家保持紧密的衔接,强化产学研的合作。特别是前期有大量的工作,我们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他们有的是纤维专家,对原料特性熟知;有的是原料养生专家,从车间的温湿度、空调到地吸、回潮、加湿、毛仓的数量配比,包括怎么混合等等,整个系统工程都要一丝不苟。
同时,我们建立了特种纤维梳理实验室,配置了从原料开松、混合、养生和梳理的全套试验样机,也配了空调和加湿,模拟棉纺车间温湿度,可以接受客户送来的原料,进行梳理试验和测试,反复试验,将纤维梳理完后反馈给客户,共同解决梳理难点。
在产品开发方面,我们下一步将围绕提速和自动化生产方面进行第五代产品的研发。目前,新式柔性开松机已经进入样机原料实验阶段,提高产量的同时,将大大改善纤维损伤度,提高制成率。同时,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我们正在研制气流输送的原料和落杂模式,减少用工,提高效率。目前正在解决气流输送过程中回潮的保持问题,年底将实现样机实验。
今天和鞠总聊得意犹未尽!我们非常希望能借助纱线网这个行业优势平台,为特种纤维梳理技术抛砖引玉,为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鞠总:我们纱线网也准备开设特种纤维纺纱专题板块,也是目前贴近市场需求、专注行业变化的顺势而为。纱线网有很多活动,比如走进产业集群,能精准地和当地企业做对接,筛选出优质客户和意向客户,我们之后可以进一步加强交流。今天信息量很大,毕总介绍得非常全面,相信对感到困惑的棉纺客户有很大启发。70载风雨兼程初心不改,相信东佳在特种纤维梳理方面有更大作为!感谢毕总接受采访。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