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德州举行“争当新时代德州工匠”新闻发布会,德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秀彦介绍,自2017年以来,市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德州工匠选树宣传活动,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闪耀德州大地,凝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正能量。2022年,选树德州大工匠4名、德州工匠50名、德州市工匠工作室10家。
德州恒丰集团理事单位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操作员,高级技师于芸芸获得德州大工匠称号;德州兴德棉织造有限公司织布工、高级工夏冬霞,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筒并摇工、技师刘梅,陵县恒宇纺织品有限公司纺纱工,高级工王东春获得德州工匠称号;朱长松大工匠创新工作室获得德州市工匠工作室称号。
德州大工匠于芸芸
于芸芸自2000年进入棉纺织行业以来,她认真研究技术,刻苦训练,先后获得德州市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细纱操作工竞赛第二名、山东省细纱职业技能竞赛及全国选拔赛第二名、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经纬—常山杯”细纱工竞赛传统接头法单项奖第三名、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经纬—常山杯”细纱工竞赛第五名。她在各项技术难题面前不断开拓思路,大胆尝试,先后提出创新项目58项,培养技术骨干力量156人。她扎根一线,在纺纱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先后创出“滚纱引头”的操作法、“横向接头”操作法、“阶梯式换纱新方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情况下,每年可以为公司节能降耗几百万元。
德州工匠夏冬霞
夏冬霞曾获得“德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首届“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奖、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为了练好基本功,她抓住了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抓紧点滴时间练习,虚心向老师请教,要求自己一定要按标准练习,很快她的结头率数由原来的十几个提高到每分钟38个,多次打破结头记录,连续多年在公司运动会上夺得第一名。夏冬霞在自己提高的同时,还帮助身边的姐妹共同进步。每天下早班、夜班她都给操作差的职工讲解、操作技巧,手把手示范,并与多名学员结成对子,为她们进行单独辅导,反复给大家作示范,把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大家。经过培训,她所带过的徒弟优级率已达98%以上,为提高车间的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日常的工作,夏冬霞带头主动干好工作,她所负责的车位平均每月超产上万米,均为优质档。
德州工匠刘梅
刘梅,1997年毕业后进入德州恒丰纺织,现任德州恒丰纺织后纺车间主任。她曾获公司“劳动模范”、“工人技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德州市劳动模范”、“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筒并摇工二级技师”“纺织纤维梳理工、纺纱工、并条工考评员”等荣誉称号。在她的带领下,后纺车间分别在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获得公司“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分别在《总师俱乐部》、《棉纺织技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2篇,其中《提高进口腈纶混纺纱捻接质量的工艺优化》在2022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征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她培养的后备人才张萌获得德州市举办“技能兴德”职业技能大赛自络操作工第二名,后备人才杨文斌获得集团设备维修技能大赛一等奖。
德州工匠王东春
王东春于2010年8月进入陵县恒宇纺织工作,多年来,她苦练操作,由她独创的饶、掐头同步工作法使接头速度提高了0.3至0.5秒,被其他落纱工争相学习。工作中,她跟踪记录,不断摸索,总结出了纯棉、精棉、化纤等不同强力的纱线叶子板应抬起的不同高度值,经过试验对比,使细纱断头率下降了50%左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她还积极分担车间招工压力,主动把自己小组成员由四人减至三人,经过她的合理调配和有序控制,产量始终保持在15个落纱小组之首,自2017年以来,她连续六年被公司评选为劳动模范。2020年10月份,王东春在德州恒丰集团操作大赛上取得应会第一名的好成绩。之后,她代表集团参加了“德州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细纱落纱工技能竞赛”,取得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
德州市工匠工作室 朱长松大工匠创新工作室
朱长松大工匠创新工作室由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中国纺织大工匠朱长松领衔创建,成立于2018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自主完成细纱机导丝轮集束装置技术研发与应用、细纱机油浴机型新式维修操作法等1000余个创新项目,为公司降低成本费用600余万元。通过采取精益维修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率达100%,设备运行效率提升30.7%。目前工作室已有国家专利35项,获“全国纺织行业创新型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设备管理工匠工作室”,2022年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下一步,德州恒丰集团要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造就更多的德州工匠,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