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计划在2022年举行的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 ASIA + CITME 2022将在今天落下帷幕,老方在7号馆和8号馆转悠了5天,就看到的有一点感想,分享给大家。
纺纱是靠产量吃饭的
纺纱是靠产量吃饭的,抓产量就是抓效益。纺机企业深谙此道,提升产量成为一大看点。先来看梳棉机:如青岛宏大JWF1217梳棉机,门幅从1280mm增加到了1500mm,同样情况下,产量增加17%;特吕的TC30i,锡林直径增加到了1400mm,在提升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梳棉机的产量;卓郎的Autocard SC7梳棉机,门幅1380mm,也是从提升产量的角度考虑;立达虽然没有展出实体设备,但屏幕演示C81梳棉机,门幅也为1500mm,是高产梳棉机的代表。
再来看精并粗,特吕史无前例地推出12眼的精梳机,相同情况下,产量提升50%;天门T2、T3系列并条机出条速度最高可达1200m/min。龙筋分段多电机驱动的粗纱机,采用多电机两端传动的设计方案,为高速高产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HCP2035智能粗纱机的锭速平均超过了1300r/min,最高锭速达2300r/min,同和粗纱机现场演示锭速达1400转。
展出的细纱机,现场演示速度基本上在20000rpm以上,其中同和现场演示达26000rpm多。卓郎转杯纺A11实纺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8万转;村田、萨维奥、卓郎涡流纺皆可以达到550m/min、立达在演示屏上介绍可以达到600m/min。萨维奥展出的新型自动络筒机PROXIMA(铂络星),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和提升,产能可以整体提高15%。
纱产量,是纺企老板关心的话题,也是纺机企业追求的目标,更是纺纱设备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没有质量的产量是没有意义的。纺纱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主要是在抓质量,质量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金轮的太锐克针布,乌斯特自调匀整USG3MAX,TC30i梳理弧长增加,乌斯特360Q等都是提升成纱质量有力的武器。
采用自动化装备减少用工是当务之急
在劳动力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采用自动化装备减少用工是大多数老板的选择。粗纱自动落纱及粗细联有多家厂商展出,如天津宏大、同和纺机、青岛环球。集体落纱已经是细纱机的标配了,单锭检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挡车工的看台能力,也是减少用工的一项利器。
今年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项目是将自络纱库改为托盘式或在纱库式的基础上加装自动上纱系统,有多家厂商展出类似产品,虽然形式各异,但基本思路都是机器换人。几家企业展台上的设备围观者都颇多。老方在展馆里面和多位企业家交流,都表示出对此项技术改造感兴趣。展商有铜陵松宝、深圳微埃、上海天孚、常州长荣等。
省工的另一个关注点是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今年立达没有展出实物,屏幕演示了ROBOsipn的风采,显示在美国的Gildan公司中,有86台1824锭的环锭细纱机上安装了ROBOspin,并在展位和国内某企业签署了ROBOspin使用协议。品特裕华展出的是细纱接头机器人样机,老方仔细观看了其生头操作,感觉动作干净利落,三个接头全部成功。品特裕华的接头机器人还在经纬JWF1590细纱机上进行了展出。
沈阳宏大今年推出了“并并联”和“并粗联”的概念。并并联是在头并和末并之间,让条筒自动实现输出、喂入下一工序、空筒返回、备筒送到指定位置等流程,实现头并、末并两道并条工序之间的条筒自动输送周转,提高效率、减少用工。并粗联是以一种子母车组合输送形式实现的柔性连接,实现并条工序和粗纱工序之间柔性的物料输送及分配,取代人工操作。
筒纱自动包装系统虽然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这项技术也确实能够减少用工,大家还是比较关注的。青岛环球、青岛双清等都有展出。青岛环球展出的AGV小车,在现场一个较大的场地里面演示,关注者也比较多。
智能化是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纺织也不例外
智能化已经讲了好多年了,但具体究竟如何体现在纺纱工程技术上?老方看到的有这么些内容:梳棉机落棉检测和自动调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智能化创新点,如特吕TC30i、青岛宏大JWF1217、卓郎Autocard SC7。梳棉机盖板隔距自动检测和调整、气流辅助生头等。
今年天门纺机在智能化上提出了几个新概念,如智并联、并条产线联动、一控多轴多台技术,这其实就是智能化在并条上的实际应用,这些概念,老方的理解就是一个小型的MES系统在并条机上的应用,将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便利。
青岛双清展出的机器视觉筒纱外观检测模块,能够识别在络筒和包装工序产生的品种差异、油污、网纱、飞纱、菊花纱等常见缺陷。雅典娜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结合了互联网、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
绿色环保并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
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不仅仅是单纯的省电和降耗,而是上升到可持续发展高度的一种共识。
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老方认为细纱电锭是一个发展方向,江阴华方和深圳嘉友均有展出。细纱电锭优势很多,老方前几天已经点评过了。青岛宏大采用锡林直联电机,可降能耗5%,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创新。
陕西金翼通风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蒸发冷空调技术,能实现温湿度智能控制,提高车间生产环境,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无锡万宝的新型低耗紧密纺装置,针对1824锭的超长车,采用独特的结构设计以及特殊阻燃材料,并配上自主研发的调压装置,有效解决了因细纱机超长车头尾负压压差过大的现象,保证整机负压管槽口负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结语
老方在本次展会上最大的感受是,纺纱设备有向着高效率、高质量、智能化和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趋势。纺机企业都在努力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出了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设备,纺机企业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
将在今天结束,不少人表示今年的人气比上一次要旺很多,创新亮点也不少,收获更是满满,仅老方展位送出去的资料就差不多有千余本,特别是展会前刚编印的《梳理技术百问》和《紧密纺技术百问》。
为什么今年人气比较旺,有人总结是因为去年没有纺机展,这也许是一方面,老方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经营状况不太理想,借此机会来看看新技术,看是否能够应用一些新的装备,来提升产量、改善质量、降低消耗、转型升级。
衷心希望来到纺机展的参展者和参观者都有满满的收获,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