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纺织行业作为关键的一环,其发展与全球贸易政策紧密相连。近期,美国、墨西哥和欧盟针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贸易政策,包括加征关税和制裁措施,对我国纺织行业将造成显著影响。本文将探讨这些政策的影响,并分析中国纺织企业的应对策略。
美国、墨西哥、欧盟接连出手
1、美国船舶法案
近日,美国国会正在审议一项名为“美国船舶法案”的新提案。根据该法案,所有由中国所有或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运往美国的进口商品将必须缴纳额外的新关税。此外,至少10%从中国进口的集装箱货物必须由在美国建造、拥有美国船员并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运输。此举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振兴美国商船队,但同时也将使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更加昂贵。
2、墨西哥关税政策
12月19日,墨西哥签署法令,对100多种进口纺织成品征收35%关税,有效期至2026年,直接增加了中国纺织产品的成本。据报道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来自低价市场的进口纺织品,据墨西哥经济部称,2023年中国是墨西哥纺织品的主要供应国,出口额达46亿美元。
3、欧盟制裁
12月16日,欧盟对中国7个实体和个人实施全面制裁,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全面制裁”,包括旅行禁令、资产冻结和禁止提供资金资源等措施。
贸易壁垒加剧的背后
1、美国船舶法案
提高了中国纺织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
2、墨西哥高关税
将直接削弱中国纺织产品在墨西哥市场的竞争力。
3、欧盟制裁措施
直接限制了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活动,也对中欧的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冲击。
中国出口及出海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
为深入了解当前中国企业出口及出海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迫切诉求,证券时报联合价值在线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贸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历时半个月,最终回收有效样本233份。参与调查的企业来自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覆盖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食品农产品、化工、纺织服装等主要出口类别。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和美国、欧盟的间歇性贸易摩擦不断,汇率波动加剧,同时,贸易摩擦推动物流成本不断上升,主要航线纷纷宣布运费涨价,一系列外部环境作用之下,外贸企业的出口压力增加。
问卷结果显示,44.64%的样本企业认为贸易摩擦增大是当前企业出口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阻碍,企业普遍面临的其他困难还包括物流成本高(43.78%)、汇率波动(42.92%)、成本上升(42.49%)和关税高(35.62%)。
为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变化,抢占市场份额,出海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相比于出口,企业出海则面临更大的难度和风险。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在出海投资建厂、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提及遇到最多的困难为当地政策风险(70.39%)、当地市场风险(54.51%)和法律合规风险(47.64%)。
虽然近几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不断下降,但美国仍是中国商品的第一大出口国。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占全部出口金额的14.62%。
图为2024年1-10月我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图源:深圳供应链)
面对美国大选后可能带来的对华贸易政策变化,多数样本企业对未来的出口和出海面临的挑战有较充分的估计。
具体来看,外贸企业最主要的担忧依次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盛行(76.82%)、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63.09%)和供应链成本上升(47.64%)。此外,担忧转口贸易受冲击和订单减少的企业占比也超过30%。
为应对海外复杂形势未来可能对企业出口和出海带来的负面影响。
1、降本增效
57.94%的企业选择维持价格竞争力。
2、加速出海建设
48.07%的企业选择建设海外生产基地,避免关税冲击。
3、跨境并购
39.48%的企业计划实现“曲线出海”。
4、调整出口目的地
38.2%的企业选择调整出口和出海目的地。
纺织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产业转移和出海企业的增加,中国的纺织制造尤其是中低端的产能大规模流向了东南亚、印度等地,税负差异和东南亚的市场潜力依旧是吸引中国企业的主要原因。东南亚的年轻人口和中产阶级崛起,带动了购物需求,未来市场广阔。
即使在传统淡季,江苏企业依然能够接到大量海外订单。江苏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了出口增长。除了墨西哥、欧美的封锁,日本市场反而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出口重要目的地,在位于南通外贸中心的一家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生产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装,目前公司的在手订单已经接到明年8月。这款保湿缩绒面料是公司今年研发的新品,一经推出就在海外市场反响热烈。江苏亦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在东南亚拥有海外面料仓储,产品90%出口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近一个月,公司面料出口额100多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明显。
但是出海也有风险,出海是强者的搏击场,不是弱者的避难所。即便是国内的知名大企业,出海经营十多年仍未能盈利的比比皆是。出海并非易事,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实力和正确的策略。中国企业出海将更注重品牌和科技创新,投资重点将放在新兴市场、高新技术产业、“一带一路”倡议及可持续发展领域。
新赛道和新趋势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消费分化趋势明显:虽然常规、基础款服饰的需求收缩,但在功能性上不断迭代出新以及具有可持续性、更强品牌力与个性元素的服饰,在消费市场高歌猛进,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对苏州梵诺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蒲小娟而言,正是抓住了户外和运动类赛道持续向上的机会。“我们匹配70%以上的头部运动和户外品牌,10%的设计师品牌,再加20%的中端品牌或代工厂。”蒲小娟表示,得益于细分市场的发展以及品牌客户的增长,叠加自身在面料开发和转型方面的积累,他们才能在今年收获翻倍增长的业绩,其中欧美品牌仍是他们主要的客户来源。与此同时,他们还参与了部分海外品牌的收购。
罗曼罗兰户外新材有限公司同样是户外赛道和创新的受益者。“我们今年无论内销还是出口,都比去年增长超过20%。”该公司负责人江南表示,不管是销售额还是利润率,今年都是过去几年里最好的一年,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售价和利润率也不乏上涨动力。在他看来,整体行情下行的背景下,“两头尖”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优质企业的订单持续增加,做相对低端的产品或缺少竞争力的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
作为柯桥纺织转型求“新”的其中一员,浙江鹏越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漏仲林表示,2023年外贸销售额增长超过23%,在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的当下,他们今年的出口与去年持平。面对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和外部形势,他们的应对方式之一就是精选赛道,持续开发新产品,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亚麻服饰越来越流行,为此他们开发了新型的仿麻布料,不仅在质感上接近亚麻,而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以及更好的透气性等。
综上所述,中国纺织企业在全球贸易政策的挑战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积极应对和战略调整,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