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郑棉止跌震荡回弹,结束三连跌,今日续涨。11月3日,国内期货市场集体上涨,棉花、棉纱涨逾1%。其中棉花主力2401合约收于15860元/吨,涨220元,涨幅1.41%。
近期棉花主力合约市场走势
9月上旬以来,棉花期货持续下跌,郑棉CF2401合约、CF2403合约先后跌破15500元/吨整数关口,10月份,郑棉主力合约下跌已超2000元/吨。
今年棉花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中信建投期货棉花分析师吴新扬表示,政策调控下,内地市场皮棉供应增加,储备棉持续投放,滑准税配额发放带来进口棉增量,同时在棉纱的高库存压力下,棉纱价格持续走弱,导致纺纱厂延续亏损,进而降低纱厂开工负荷,降低棉花直接消费需求,供需呈现双弱局面。
另外,新年度伊始,储备棉每交易日挂牌量从1.2万吨升至2万吨,叠加75万吨滑准税进口配额发放至企业以及10月份持续抛储,市场上棉花供给由偏紧转向宽松。
“新棉上市初期,随着‘限贷’传闻的流出以及蛋棉水分偏高不易储存等,籽棉收购价格松动回落,郑棉大幅走跌。尽管市场预期新疆棉减产幅度或超之前预期,但关注重点已由供给端转向需求端。10月份,郑棉主力合约下跌已超2000元/吨。”弘业期货棉花高级分析师王晓蓓说。
疆内新棉收购高开低走
对于近期郑棉价格的持续下跌,在吴新扬看来,主要因供应端偏利多的抢收预期被证伪。在籽棉收购资金监管下,国庆节期间籽棉价格平稳运行。在皮棉供需呈现双弱之际,部分轧花厂争抢新棉上市时期的销售流动,提前预售或套保,进一步与籽棉价格形成相互踩踏。
新疆地区的一位棉花贸易商告诉记者,今年籽棉交售市场呈现高开低走的走势。相较于去年5.2—6.2元/公斤的价格,本年度新疆大部分地区开秤价格在7.7—8.1元/公斤,但实际成交相对有限。“成交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于棉农和轧花厂的博弈。”该贸易人士说。
疆内新棉收购“哀鸿遍野”,轧花厂哀的是,越收越迷茫,降价收不上量;停工观望两天,可又面临着厂内籽棉资源快加工完的困境,目前,机采棉收购价已经下跌至7.0-7.2元/公斤左右,个别根据籽棉衣分和水分报价在7.4元/公斤左右,手摘棉收购价跌至8.0-8.2元/公斤左右,北疆棉籽价格在2.85-2.9元/公斤左右,南疆棉籽价格在2.95元/公斤左右。按照机采棉收购价粗略计算皮棉成本在15600-16000元/吨左右,与期货行情持续倒挂。
而对棉农来说,现阶段囤棉等价面临的不仅仅是价格下行的风险,还有籽棉品质下降的可能性,抱有轧花厂最后肯定不收也得收或者说看好后期棉价一定会涨的心态,最后很有可能就是失望而归。
纺织企业新增订单稀缺
但成品库存并没有下降
目前下游需求表现不佳,这是棉花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从纱厂和布厂的开工负荷来看,两者开工负荷指数在9、10月份相比之前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但纱厂和布厂的产成品库存越来越多。近日郑棉大跌,棉纱价格不断下调,贸易商出货意愿较强,部分纱厂出现抛货现象,但整体成交一般,下游纱厂订单更加稀少。”王晓蓓说。
一位行业人士说,当前纺织企业新增订单稀缺,产销亏损,开机率下滑,但成品库存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下降趋势,尤其是纱线,当前统计在内的社会库存不断创新高。
企业工业库存处于近年高位,纱线库存的负反馈作用仍在向上传导。而且在整个终端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短期内很难有效去库存。就目前情况来看,近一段时间这种偏弱的基本面难以改善。
据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部分棉纺厂反馈,受10月中旬以来郑棉深度下跌、沿海地区轻纺市场/棉纱经营商开启降价抛货模式及纺企累库率不断上升、现金流持续趋紧等等利空施压,近几日少数规模以上棉纺厂也被迫较大幅度下调出厂价,试图抓紧出货回笼资金,但效果或很难达到预期。
如山东泰安某10多万锭纺企,为维持开机率,本周下调棉纱出厂价500-1000元/吨(50S及以上高支纱厂因出货较差,库存持续升高,降价幅度偏大),期望实现“以价换量”。业内分析,随着大中型纺企加入降价跑货、去库行列,再加上棉纱贸易商对有限订单的“截胡”,小纱厂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11、12月份继续下调开机率甚至阶段性停产的概率明显上升。
另外,国际棉花产业链方面,从东南亚地区纱厂开机情况来看,并没有明显的旺季特征,且开机率出现下降势头的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而国内进口纱的价格近期也是持续走低,出货低迷。
棉花市场以需求情况为定价导向
吴新扬认为,目前棉花市场以需求情况为定价导向,市场将焦点放在棉纱库存上。短期市场焦点在于新棉定价上。下游疲软导致的棉花需求流动性收紧,会进一步降低轧花厂和农发行的风险偏好,产业链负反馈传导下,籽棉价格还有进一步走弱可能。同时郑棉上方受制于套保压力,反弹乏力。新花定价完成后,市场运行焦点将集中在棉纱高库存上。前期囤货质押的棉纱贸易商,因下游订单恢复有限,抛售压力增大,进一步降低对棉花价格的支撑。
国际方面,同样因前期充分体现而面临热度降温的是美棉减产的炒作,加之外围紧张的政治局势、高企的通胀环境等等因素拖累,市场的投资氛围持续偏冷,资金在承压之下持续撤出棉花市场。结合美联储最新会议消息来看,虽然基准利率再度维持不变,在缺乏利好因素提振的情况之下,国际棉价重心面临较大下挫风险。根据最新统计,国内10月PMI重回收缩区间,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不足,难借产业提振之力。当前棉农和轧花厂博弈力量有所下降,市场更加关注需求端的变化。整体来看,短期内郑棉或将仍以偏弱震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