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棉持续大幅下跌,郑棉维持窄幅振荡走势,内外棉价有所分化。近期需求偏弱、棉纱库存高位持续对上游形成负反馈,再加上储备棉销售、进口放量,棉价有所回落。10月以来,郑棉连续回落,近期维持窄幅振荡格局。郑棉连续大跌后利空情绪已消化大半,随着收购进度加快,收购成本将逐渐固化,中期看,国内棉花供需趋于宽松,棉价在需求端负反馈的持续积累之下,下行的压力将逐渐增加。郑棉中期行情仍不乐观,需求仍待提振、棉纱库存高位、储备棉销售等均对价格形成压制,支撑主要来自新棉成本。关注新棉产量及储备棉销售情况。
11月10日,郑棉主力合约收盘价为15710元/吨,较昨日跌60元/吨,跌0.38%。
近期郑棉主力合约走势
棉花:缺乏上涨驱动
ICE棉花当前主要关注需求,由于担忧全球棉花消费前景和美棉出口需求,ICE棉花最近2周大幅下跌,创一年新低。10月USDA对巴西棉花的产量数据进行了修正,对其他国家的供需数据调整不大,美棉和澳棉产量小幅下调,报告整体偏中性。美棉新季的减产预期维持不变,但该因素已经基本在盘面交易,支撑力度减弱。此外,近期外围宏观氛围不佳,全球棉花消费复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抑制棉价上涨。
国内棉花市场,国内棉花年底之前供应非常充足,而需求端并不理想,下游利润较差、成品库存压力上升限制开工率和原料采购,短期棉纱高库存风险仍未化解,所以棉价缺乏上涨动能。
供应端,减产对于棉价的驱动正在减弱。郑棉快速下跌带动籽棉收购价下调,棉农虽对当前收购价接受意愿不强,但心态较前期有所松动。尽管本年度国内棉花减产已成为共识,但储备棉和进口棉资源的持续投放,使得国内棉花供应相对充足。
需求端,下游旺季不旺特征显着,纺织企业开机率持续下滑,成品库存累积,纱线贸易商库存高企,步入淡季后下游订单预期进一步走弱。
目前棉价的支撑主要来自成本端,国内新棉成本基本固化,四季度的棉花进口成本也相对偏高,所以在棉花期价大幅倒挂现货价格的情况下,预计现货点价需求对郑棉期货将构成支撑,短期郑棉期价偏弱震荡,暂且观望为主。
新增订单不足 纺企减停产增多
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国内成本优势逐渐下降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纺织服装业产销、出口恢复遭遇重重阻力,“强预期与弱现实”的矛盾较为突出。
从山东、江苏、湖北等地部分棉纺企业反馈看,10月下旬以来,棉纱出厂价下调幅度普遍超过1000元/吨,其中OE纱及高支普梳/精梳纱回调幅度稍低,C16-C40环锭纺/紧赛纺纱报价下调稍大,但纺企即期利润仍有所好转。
当前企业遭遇的最大问题是新增订单不足,车间开机率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纱线累库率持续上升,现金流逐渐趋紧,虽然在棉纱贸易商降价抛货及棉纱大量进口的冲击下采取了较大幅度让利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山东淄博某中型纱厂表示,按目前现金流、纱线库存以及对未来的预期,若12月中旬前新增订单有限,只能减产甚至阶段性停产。对调整设备及工艺转纺混纺纱、化纤纱而言,该公司认为一方面混纺纱市场产量已处于“过饱和”状态,开拓市场的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欧美日等国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恢复仍任重道远,混纺、化纤面料和服装出口短线企稳、反弹压力大。从调查来看,内地部分棉纺织企业减停产的比例预计高于2022年同期,少数企业甚至提前进入春节假期,棉花消费景气度或进一步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