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行
■1、国内棉花现货小幅上涨
上周,轧花厂积极抢收籽棉,各地开秤价格不断抬高后,市场观望情绪增加,国内棉价先涨后跌,整体上涨。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2868,较9月18日上涨65元/吨,涨幅0.51%;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12750元/吨,较9月18日下跌20元/吨,降幅0.16%。
■2、国际棉花小幅下跌
上周,欧美疫情反弹引发再度实施封锁的担忧,美股重挫,美元指数上涨,国际棉价随之下滑。9月25日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报价71.53美分/磅,按1%关税下折算人民币价格为12208元/吨,较9月18日下跌104元/吨,降幅0.84%。
■3、涤纶短纤价格小幅下跌
涤纶短纤厂家个别报价略有下调,商谈出货为主,整体市场气氛清淡,1.4D主流报价5350-5700元/吨左右,实单在5300-5400元/吨左右。福建涤纶短纤厂家报价下滑,1.4D厂家报价5600元/吨短途送到,实单商谈在5450-5550元/吨。山东、河北涤纶短纤报价调整,1.4D半光商谈价格在5350-5500元/吨附近。9月25日涤纶短纤价格指数收报5320元/吨,较9月18日下跌60元/吨,降幅1.12%。
■4、粘胶短纤价格维持平稳
粘胶短纤市场气氛平静,工厂报价较高,节前成交减少,工厂安排订单发货,下游有所备货,预计节后短期内对粘胶短纤需求量不大。目前中端粘胶短纤价格8500-8800元/吨、高端粘胶短纤价格8900-9100元/吨。9月25日粘胶短纤价格指数收报8500元/吨,与前期持平。
■5、国内纱线价格保持平稳
上周,虽然终端纺服接单量有所回升,但C32S及以上支数棉纱、涤棉纱表现一般,人棉纱价格有所上调,纺企加快去库存;纯棉32S报价18520元/吨,涤纶32S报价9530元/吨,与前期持平。人棉30S报价12100元/吨,上涨100元/吨。随着国际棉价下跌,市场需求走淡,外纱报价止涨回落,目前常规外纱均价高于国产纱623元/吨。下游坯布市场以小批量走货为主,纯棉布价格持稳。
■6、第14周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12339元/吨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20年第1号)对中央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计算公式,第十四周(9月27日-30日)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为12339元/吨(折标准级3128B),较前一周下跌4元/吨。
(来源:中国棉花网)
■7、后市展望
欧洲多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确诊人数持续增加,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骤然升温。世卫组织表示,过去两周超过一半的欧洲国家病例数增长10%以上。欧洲多国可能将会因二次疫情的爆发,再次采取严格防控措施。这引发了人们对全球需求的担忧,外贸订单的恢复遥遥无期,今年纺织行业旺季不旺已成主基调。
整体来说,到目前为止,纺织行业各个环节库存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纺纱企业订单多以短单、急单等刚需订单为主,下游企业备货意愿较弱,纱线价格上持稳为主。近期欧美地区疫情反复,外贸订单持续性很不乐观。
二、经济及行业运行情况
■1、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166.5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7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
1-8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5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纺织业增长1.6%,汽车制造业增长1.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84.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3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3.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3%。
■2、 纱布去库存提速 纺企压力仍然不减
据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棉纺织企业反馈,近一周多来高支纯棉纱、涤棉纱等询价和出货顺畅,C40S及以下环锭纺纱、OE纱在终端消费市场“金九银十”的拉动下阶段性回暖(40S纱需求持续向好),大部分纱厂去库存加快。尽管下游织布、服装、外贸等企业货款支付多以1-3个月账期为主,但整个棉纺织产业链启动、运转、缓慢提速的迹象显现,纱厂、布厂、纺服企业的信心随终端企业接单、备货而不断回升。
从调查来看,棉纺织企业对10月份以后的终端消费能否“给力”有些顾虑,纺纱、织布等产能有所保留,设备负荷一般维持在75-85%,并且尽可能实现“快接单、快加工、快交货”,“去成品库存、加速资金流转”仍是大方向。
■3、河北衡水:籽棉采摘比例超过三成 棉企近期仍无意收购
9月24日,河北衡水调查发现,当前当地籽棉采摘率较上周同期大幅增加,但棉企表示近期仍无开秤收购打算。
据当地棉企普遍反映要到“十一”国庆小长假以后(10月中旬左右)再考虑开秤收购加工。如按当前棉贩籽棉收购价格3.20元/斤、棉籽价格按时价1.36元/斤、(衣分率40%、损耗率2%、费用600元/吨)计算,折皮棉加工成本价格将超过12700元/吨,和24日的郑棉主力合约CF2101结算价12770元/吨相差无几。本年度的地产棉销售只有两条途径,或者现货,或者期货。销售现货方面,成本+财务费用+运费,和当前指标接近的国储抛售成交价格没有可比性;期货注册仓单方面,成本+财务费用+短途运费+贴水(200元/吨)+注册交割环节费用,当前的籽棉收购价格令当地棉企无法承受。
■4、2020年8月我国进口棉花14万吨 进口棉纱17万吨
据海关统计数据,2020年8月我国进口棉花14万吨,环比减少6.7%,同比增加54.1%。2020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19万吨,同比减少16.8%。2019/20年度(2019.9-2020.8)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59万吨,同比减少21.7%。
据海关统计数据,2020年8月我国进口棉纱17万吨,环比持平,同比增加13%。2020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16万吨,同比减少9.5%。
■5、美国服装零售回暖势头放缓 破产潮持续
近日,美国统计局发布最新零售统计。美国服装市场连续4个月保持回暖态势,但8月份恢复势头明显放缓。8月美国商品零售环比微涨0.6%,同比增长2.6%,表明经济的一个主要部分已恢复到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其中,服装和服饰行业8月环比增长2.9%,但同比仍下降20.4%。
据最新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减少了消费。自2月以来,美国人支票账户上的存款数量增加了1.3万亿美元,增幅达56%。受疫情封锁等影响,很多美国人减少了外出用餐、服装和旅行方面的消费。
截至8月,今年已有45家负债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申请了第11章破产保护,超过了2009年同期38家的水平,其中不乏J.Crew、JCPenney、Neiman Marcus和Lord & Taylor等主要时尚零售商,超过了自2010年以来任何一年的同期水平。
三、行业
■1、美国再次宣布推迟对新疆棉的制裁
美国财政部上周五(9月25日)宣布,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XPCC)的人权制裁推迟两个月。美国企业最初被要求在9月30日之前停止与该兵团的业务往来,但美国商务部表示,在距离最后期限还有5天的情况下,美国企业现在可以在11月30日之前“结束”业务。
■2、证监会批准开展短纤期货交易
9月2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通报,证监会批准开展短纤期货交易,正式交易时间为2020年10月12日。
郑州商品交易所9月10日发布《关于短纤期货合约和规则制度征求意见的公告》,面向全市场公开征求对短纤期货合约和规则制度的相关意见建议。
市场人士表示,近年来短纤现货市场波动较大,短纤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强烈。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此次公开征求市场各方意见建议,能促进短纤期货合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确保短纤期货上市后市场平稳运行、功能有效发挥。
■3、世贸: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环比下降
世界贸易组织23日发布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较第一季度下降14.3%,其中欧洲和北美地区跌幅最大。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量下滑15%,进口量缩水13.6%。同期,欧洲和北美地区的货物贸易量缩水最为严重,分别减少21%和20%;亚洲地区受影响较小,跌幅为7%。
同期,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下滑21%。具体而言,5月全球贸易额跌幅最大,缩水26%;6月,随着部分欧洲国家放松封锁措施,部分亚洲经济体贸易小幅回升,全球货物贸易额跌幅缩至10%。
■4、“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联科技奖评审结束
9月17~20日,“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无锡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陈文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的专家和代表70余人参加了评审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
今年收到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申报项目175项。经过形式审查合格的168项目进入网络评审。网络评审按申报项目专业分布,分成纺织1组、纺织2组、化纤组、产业用组、染整组、机械组、自动化与仪器组、标准与检测组、软科学组9个专业小组,同时奖励办公室遴选了70多名专家按专业组参照奖励范围对项目进行初步评审。
四、国内外要
■1、全球累计确诊逾3326万例 死亡病例超过100万
据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28日5时40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33,269,938例,累计死亡病例达1,001,494例。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全球最多,达7,317,189例;累计死亡病例达209,422例。
另据巴西卫生部的最新数据,该国27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318例,累计确诊4732309例。巴西确诊病例目前依然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印度。
■2、美法官叫停禁令 TikTok暂时无需下架
9月2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当地时间9月28日的听证会后,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法官尼科尔斯“叫停”了美国政府对TikTok的禁令,使得TikTok暂时不必从美国应用程序商店下架。
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签署的行政令,从9月27日午夜起,将禁止TikTok在应用商店的下载。但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卡尔·尼克尔斯做出裁决,暂缓实施美政府的这一行政命令。
■3、 科技部:我国已有4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三期试验,进展顺利
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进展情况。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会上透露,我国有11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其中3个为灭活疫苗,1个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按照现在的估算,到今年年底,预计新冠疫苗年产能达6.1亿剂,到明年,年产能可以达到10亿剂以上。
■4、近3500家美国企业就对华关税起诉特朗普政府
近两周包括特斯拉、福特汽车、塔吉特超市等近3500家美国企业就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施加的关税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出了诉讼。这些公司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告上法庭,指控联邦政府通过非法施加第三轮(2000亿美元商品)和第四轮(1200亿美元商品)关税激化了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
■5、道指狂泄500点 美股“坠崖下跌”
当地时间上周三,随着美联储官员接连发声警告经济风险,罗森格伦称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新的财政支持,美股三大指数全天持续下挫。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2.37%,报3236.92点;纳指跌3%,报10632.99点;道指跌1.92%,报26763.13点。科技龙头带头下跌,特斯拉跌超10%、苹果、亚马逊跌超4%;热门中概股亦多数下跌,蔚来、理想汽车跌超6%、拼多多跌超4%。
■6、上海落户新政:新增四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4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7、刘元春:建议“十四五”增长目标可确定为5%左右的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第二届中国“科”公司峰会上表示,我们充分考虑中美冲突和新冠疫情带来的趋势性影响,基于两个方面的修正,2020—2035的平均增速就能达到4.92%,这个增速略高于4.8%,能够支撑第二个百年第一个阶段的实现,能够保证我们在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