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山东、河南等地几家棉花贸易企业反馈,随着3月下旬郑棉主力合约CF2405再次跌破16000元/吨、15900元/吨等整数关口,少数棉纺织厂、中间商逢低点价交易增加(多为锁基差模式),而疆内外仓储库“一口价”因报价偏高而成交处于半停滞状态。
整体看,近期国内棉花市场现货出货虽较2、3月份略现回升,但“乍暖还寒”的迹象突出,用棉企业补库大多按需、按订单进行,短期没有大量囤积原料、积极备货的打算。一方面3月份以来,郑棉继续反弹动力不足,CF2405合约盘面价格陷入15800-16200元/吨区间盘整,国内棉价波动幅度明显收窄,纺企恐慌情绪减弱;另一方面“金三银四”行情成色严重不足,大部分棉纺厂订单只排至4月中旬前后,在“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预期下,棉纺厂、织布及面料等终端对采购原料的操作均回归到“随用随买,看菜下饭”的状态。
从统计来看,郑棉注册仓单+有效预报经过3月上中旬的持续回落后,3月22日开始日新增数量再次由负转正,新疆棉花加工企业、棉花贸易商仓单预报止跌回升。截止3月27日,郑棉仓单14220张(-12张),低于上年度同期442张,同比降幅30%;而有效预报则低于上年度628张,同比降幅近43%。但考虑到2023/24年度新疆地区棉花产量同比预计下降60万吨以上,再加上2024年1月下旬以来棉花加工企业产销倒挂大幅减弱甚至已实现顺价销售,而棉花期现仍倒挂800元/吨以上,因此郑棉仓单+有效预报较2022/23年度大幅减少在预料之中。
山东德州某纺企表示,由于2023/24年度新疆棉花质量达近年来最好水平,“双29/双30”的高指标占比明显提高,因此目前疆内外交割库仓单、预报以高等级、高指标、高升水的棉花资源为主,或与大部分主导产品为40S及以下支数棉纱的纺企需求存在匹配度问题,制约中小企业接仓单、消化仓单,郑棉实盘压力稀释、减轻需要充足的“时间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