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行情
1、郑棉主力合约最高至15025元/吨
上周,国内纺织市场走弱迹象逐步显现,多数企业接单数量下降,随着3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数据止跌回升、美国通胀指标继续下降,在外棉企稳下,郑棉在周四开始强劲拉升,本周郑棉主力合约最高至15025元/吨,现货价格跟随期货小幅上移。4月14日,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5522元/吨,较前周上涨99元/吨,涨幅0.64%。郑州棉花期货9月合约结算价14930元/吨,较前周上涨115元/吨,涨幅0.78%。
2、国际棉花价格企稳
上周,美国3月通胀指标CPI同比上涨5%,低于市场预期的5.2%,市场认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步入尾声,美股及大宗商品部分板块价格攀升,外棉企稳。4月14日,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报价96.24美分/磅,按1%关税下折算人民币价格为16242元/吨,较前周下跌29元/吨,跌幅0.18%。
3、涤纶短纤价格止跌回升
上周,涤纶短纤价格止跌小幅回暖。当前成本端表现偏强,叠加聚酯大厂减产刺激,对涤纶短纤价格形成利好。但终端需求疲软态势延续,市场内外贸需求乏力,使得涤纶短纤价格上涨乏力,预计短期涤纶短纤价格僵持整理为主。4月14日涤纶短纤价格7550元/吨,较前周上涨130元/吨。
4、粘胶短纤市场报价持坚
上周,粘胶短纤企业以执行订单为主,需求未见明显起色,下游市场相对稳定,周内粘胶短纤企业报价持坚,整体变动不大。终端需求短期内难有明显起色,粘胶短纤企业生产基本维持稳定,大厂供应量相对充足,下游刚需采购为主。预计短期粘胶短纤整体持稳运行为主。4月14日,粘胶短纤价格为13050元/吨,较前周持平。
5、国内外棉纱价格下跌
上周,纺织市场内销订单转少,外销订单依然低迷,国内棉纱价格下跌。外纱市场消费延续不振,印度、越南纺织品出口需求疲弱,外纱价格下跌。4月14日,纯棉32S报价23110元/吨,较前周下降150元/吨;人棉30S报价17050元/吨,与前周持平;涤纶32S报价12000元/吨,较前周下跌50元/吨。
6、后市展望
纺织市场消费走弱,短期国内棉价波动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尽管有所回落,但景气水平仍为近两年次高点。棉花市场方面,2022年度全国棉花销售量维持在偏低位置,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4月13日当周,2022年度全国棉花销售量为18.1万吨,环比增长5.8%,较过去4周均值下降27.8%;累计销售量为519.8万吨,销售率为77.5%,同比提高30.1个百分点。2023年南疆新棉春播已进入高峰,预计4月底前结束,北疆主产棉区也拉开春播大幕,预计5月中旬前后完成。纺织市场上,企业前期订单收尾后,新增订单形势转差,棉纱价格未能跟随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有所收窄,部分企业下调开机率。有终端企业反映,部分坯布企业开始降价抛售。短期,预计下游消费以谨慎为主,在无突发情况下,预计郑棉价格将在15000元/吨的近期波动区间上限遇到较强阻力,纱布价格将随着需求下降趋于继续走弱。
二、行业运行情况
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份棉花供需预测,2022/23年度美国棉花出口量调增,期末库存调减,产量和消费量没有变化。根据近期的美棉出口签约和装运情况,美国棉花出口量环比调增4.3万吨,为265.6万吨,期末库存从93.6万吨下调至89.3万吨,库存消费比为29%。本年度陆地棉农场均价为82美分/磅,环比下降1美分。
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调增,贸易量调减,期末库存环比上升。全球棉花产量环比增加18.1万吨,其中中国产量调增21.8万吨,完全抵消了巴西棉花产量的减少,全球期末库存环比调增18.8万吨,最大增长来自印度,库存增加9.8万吨,原因出口减少。全球棉花消费量环比调增1.5万吨,中国消费量调增10.9万吨完全抵消了孟加拉国和土耳其消费量的减少。
2、3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3.4%
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我国3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4.8%;进口同比下降1.4%。以人民币计,我国3月份进口同比增长6.1%,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3.4%。其中,3月出口总额环比2月增长48.4%,进口总值环比上升15.9%。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8%。我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7.3%。
3、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止跌回升 同比增长20%
根据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数据,3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止跌回升,出口额超过今年2月和去年同期。
按美元计,3月纺织服装出口263.9亿美元,环比大增82%,同比增长20%。其中纺织品出口129.05亿美元,增长9.5%,服装出口134.85亿美元,增长32.3%。1-3月纺织服装出口672.3亿美元,同比下降6.75%,降幅较上月收窄。其中纺织品出口320.7亿美元,下降12.1%,服装出口351.6亿美元,下降1.3%。
按人民币计:3月,纺织服装出口1800.1亿元,增长28.9%,其中纺织品出口880.3亿元,增长17.5%,服装出口919.8亿元,增长42%。1-3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462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0.71%,其中纺织品出口2204.5亿元,下降5.1%,服装出口2418.5亿元,增长6.7%。
4、1-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 衣着类同比上涨0.7%
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CPI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8%。其中,3月份,衣着价格同比上涨0.8%,环比上涨0.5%。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其中,衣着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7%。
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截至4月14日,主流地区纺企开机负荷为91.8%,周环比增幅0.22%,同比增幅16.79%。下游普遍面临的情况是以小急散单为主,5月初之后的订单普遍较少,企业对于后市预期普遍持观望或偏悲观态度;具体产品类型来看情况有所分化,部分普梳品种价格普遍弱势运行,甚至出现累库现象,而中高支纱走货则相对较好,部分纱支甚至出现缺货情况。
6、中国轻纺城棉布成交量较上周增加6万米
根据中国轻纺城数据统计,上周轻纺城布类总成交量(周均)955万米,较上周增加105万米;棉布周均成交量47万米,较上周增加6万米;化纤布周均成交699万米,较上周增加91万米。
三、行业动态和政策
国家发改委网站4月14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一)稳定目标价格水平。继续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收益的作价原则确定目标价格水平,合理收益综合考虑棉花产业发展需要、市场形势变化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2023—202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如遇棉花市场形势重大变化,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及时调整。(二)固定补贴产量。统筹考虑近几年新疆棉花生产情况以及当地水资源、耕地资源状况,对新疆棉花以固定产量510万吨进行补贴。(三)完善操作措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着力提升质量,进一步用好目标价格补贴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质量补贴,合理确定质量补贴标准,利用“优质优补”引导优质棉花生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有序推动次宜棉区退出,推进棉花种植向生产保护区集中。
2、鲁泰纺织2022年年度报告: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177.28%
4月11日,鲁泰纺织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69.38亿元,同比增长32.46%;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177.28%;扣非净利润7.95亿元,同比增317.59%。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鲁泰解释称,报告期内,企业面临整体消费市场低迷、国际贸易壁垒、中美贸易摩擦、大宗物资价格大幅波动等多重挑战。公司通过利用自身国际化供应链体系和国际化产业布局优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得以实现产品订单逐步恢复,获得经营业绩的大幅回升。报告期间,公司加快开展绿色产品研发,重点推出EcoF!t、生物基防水、赛丽丝等可持续新产品,引领消费市场需要及行业发展趋势。2023年,公司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充分发挥东南亚生产基地的成本优势,在稳定品质的同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以保持公司在全球色织行业的领先地位。
3、百隆东方2022年年度报告:净利润15.63亿元,同比增长14%
4月11日,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89亿元,同比下降10.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63亿元,同比增长14%。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百隆东方解释称,报告期内的第一季度,国内外市场延续上年末爆发式增长势头,订单饱满,企业生产、经营业绩持续向好。进入二季度以后,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消费疲弱;海外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欧美主要经济体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纺织服装消费需求急剧萎缩,加之海外服装品牌去库存压力,对纺织企业带来较大冲击。
4月7日,江苏阳光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总部隆重举行了11万套制服的签约和样品交付仪式。阳光集团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更加积极地参加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中,持续深耕埃塞俄比亚广阔市场,让高标准、高质量的阳光产品及服务“走出去”“融进去”“扎下根”,不断提升品牌的辐射力、知名度、影响力,让民族品牌的光芒闪耀世界舞台!
3月31日,山东泰安市纺织服装产业链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仪式顺利举行,安驾庄镇作为签约单位出席会议并签约3个项目,分别与高端纺织服装制造、家纺产品智造、全自动高端智能家纺3个项目进行签约。签约落地后,将进一步壮大安驾庄镇纺织服装产业,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据商务部12日消息,菲律宾日前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根据规定,RCEP将于6月2日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商务部称,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后,在货物贸易领域,菲律宾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上,新增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部分塑料制品、纺织服装、空调洗衣机等零关税待遇,经过一定的过渡期,上述产品关税将从3%-30%逐步降为零。
据外媒4月11日消息,孟加拉国纺织厂协会(BTMA)近期呼吁暂时停止成衣行业的棉纱进口,以保留外汇储备并提高附加值。该协会会长在给孟加拉国银行行长的一封信中转达了这一建议。反对这一提议的出口商辩称,此举将削弱它们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上述纺织厂协会称,当地510家纺织厂可以满足以出口为导向的成衣行业70%的棉纱需求。虽然由于需求下降,工厂有大量的原材料库存,但以出口为导向的成衣行业仍通过保税仓库设施进口大量的粗梳纱和精梳纱,这需要大量的美元。
3月27日至4月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4月1日,新加坡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关于宣布实质性完成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续谈判的谅解备忘录》,确认实质性完成两国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中国在自贸协定实践中,首次采用负面清单模式作出服务和投资开放承诺。在这个新自贸协定下,中国将对来自新加坡的外资“大开国门”,特别是纺织品贸易。近三年来,中国对新加坡的服装出口持续增长,去年贸易的上升趋势也保持不变。数据显示,中国对新加坡服装出口额从2021年的13.91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4.54亿美元,增长了76.41%。2022年,新加坡在中国1661.46亿美元的服装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仅为1.48%,但中国仍是新加坡最大的服装供应商。
据越南纺织和服装协会主席称,2023年3月,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约达32.98亿美元,环比增长18.11%,同比下降12.91%。目前客户以小订单为主,与2022年相比,订单单价下降了约20-50%。许多服装企业甚至不得不改变产品结构,被迫制造非主营产品才能维持生产活动。与此同时,越南对大多数主要市场的出口同比大幅下降。其中欧盟市场下降了4.2%;东盟下降8%;今年前两个月,日本下降了5.9%,美国下降了21%。此外,4月3日,同奈省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表示,自2023年4月起,TKG Taekwang MTC Vietnam Co., Ltd(鞋厂)裁员近800名工人。原因是从2022年底开始,公司面临订单减少,因此将按计划进行裁员。
四、国内外要闻回顾
1、《求是》重磅文章:解决“卡脖子”问题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文章指出要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要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2、IMF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IMF下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并警告称,由于银行业危机、高通胀和俄乌冲突等负面因素,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2024年增速为3.0%,均相比1月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今年约90%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速为3.9%,2024年为4.2%,强于发达经济体。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拉动经济,零售和旅游业等经济指标快速回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将给其他国家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
3、我国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年增长率近30%
据工信部消息,近年来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增长率近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截至去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4、新交所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新加坡交易所集团发布消息,2023年头三个月,新交所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总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70%,达490万张合约。新交所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在3月创下新纪录,月度成交量达220万份合约。不仅如此,3月日均成交额环比也增长44%至95亿美元。
5、吴尊友:从世卫数据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
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严重”,吴尊友说。“无论是从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或者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发现,我们认识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窗口在医院。”吴尊友说。医院是未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窗口和哨点,所以医防结合非常重要。如今,疾病控制体系改革已经完成了行政框架的构建,下一步技术框架如何支撑疾病控制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全面规划。
6、GPT-5将于4季度推出 会更接近人类思维
有Twitter用户爆料称,OpenAI希望GPT-5能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AGI的发展代表具备与人类同等智能、或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能表现正常人类所具有的所有智能行为。目前,OpenAI的官方Blog已证实该消息,但只写明在今年第4季推出,并未确认GPT-5是否有AGI元素。OpenAI表示,GPT-5将更加复杂和细致的方式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GPT-5模型将突破机器学习可能性的界限,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与技术交流和互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