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棉价跌幅逾4%。ICE期棉下滑,从前一日触及的逾一个月高位回撤,因美元走强,而谷物和股市下滑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国内新棉暂预期丰产,远期压力相对较大,需求端整体需求依旧低迷,棉纱成品库存继续累积,纺企采购棉花意愿低迷,不过近期因棉花原料上涨,下游棉纱价格局部有所报涨,短期国内棉价或区间震荡。
基本面来看,得克萨斯洲预计迎来降雨,将有助于缓解旱情,且周二的作物生长报告显示,当前美棉长势较好,优良率为60%,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48%。国内产区天气亦较好,对棉花生长有利。
近期ICE棉花期货市场走势
需求上来看,上周五公布的美棉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美国棉花销售净增20.30万包,较前一周增加30%,较前四周均值增加19%,中国采购占比较高,高需求对美棉价格形成支撑。
5月30日,在由中国棉花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英国考特鲁克有限公司董事长、主编Michael Edwards发表了题为”全球棉花市场近期走势与展望”的演讲。
Michael指出未来世界棉花格局可能会发生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产量、出口和装运三个方面。产量方面,2023年美国德州天气不佳,削减了近一半的产量,中国约购买了美国23/24年度三分之一的棉花,使得美棉处于偏紧态势,有别于其他棉花供应市场宽松局面。澳大利亚近期降雨充沛,产量有调增趋势。下年度巴西棉产量也有望再创新高。出口方面,南半球对棉花出口市场的贡献大幅提升,巴西已经接近美国在全球棉花出口市场上的比例,这些结构性的调整会对市场产生影响。装运方面,棉花的季节性装运量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往往是三季度出现供应短缺,需等待北半球的棉花上市,现在已经不再是这种局势了。
年初到现在市场的波动的特征之一是基差波动。美棉供应偏紧和其他产棉国供应充足,使得非美棉基差波动较大。美国供应市场期现倒挂使国际棉商无法长期持仓美棉,是期价下挫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构性变化可能会继续持续,未来ice市场无法让棉商通过长期持仓完成套期保值。
从中国进口需求和与国际市场间关系来看,中国棉价和国际棉价相关性很高,今年中国处在补库周期,1-4月中国棉花进口量已达到260万吨,年度内这一数字可能会上涨至约300万吨。如果没有中国强有力的进口,国际棉价能否稳定是存疑的。
2024/25年度,预计美棉产量可能会大幅提升,巴西棉产能能否达到360万吨尚无法确定。此外,洪水、高温等气候灾害对巴基斯坦、印度、希腊等产棉国的产量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世界棉花产量可能会收到较大影响。
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举措也会对未来棉花的消费量造成影响。减少浪费、提升耐用性,促进循环经济的战略,以及可持续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需求的提升,会对棉花未来的消费造成压力。
总体来看,疫情结束后几年内棉花的价格出现了一定波动,市场盈利不佳。全球供应量从北半球向南半球持续转移,带来了风险管理的挑战。中国进口量规模有助于稳定今年的全球棉价,但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口棉花34万吨,维持较高水平,较去年同期增长325%,商业库存下降52万吨,工业库存增加0.66万吨,显示国内棉花去库力度较大,但企业库存处于高位,若终端需求不佳,企业消化库存能力将逐渐减弱。4月份,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9.08%,服装零售同环比小幅下降,终端消费欠佳。
国内需求疲弱,棉花期价再度下跌
郑棉夜盘跟随美棉走弱,国内昨日夜盘棉花、棉纱主力合约下跌1.42%和1.04%,棉价大幅下跌。5月31日,郑棉主力合约跌2.29%,收15120元/吨。
近期郑棉主力合约市场走势
新疆:天气影响有限
据南疆部分棉农、加工企业及地州县农业部门反馈,5月18日以来南疆三大棉区喀什、库尔勒及阿克苏(阿拉尔、库车、温宿、阿瓦提等)等部分棉区先后遭遇强对流天气,大风、暴雨、冰雹导致一些棉田受损。棉农采取及时补水及喷施叶面肥、补种、重播等多种方式积极补救。
由于本次不利天气影响范围有限,农民及时重播、补种早熟品种(生长期110-125天,10月下旬霜期到来前生长期足够),在6-8月份加强田间管理、水肥跟进的情况下,灾害的影响可弥补,再加上北疆各大棉区天气给力、积温较高,棉苗长势好于前两年,因此业内大多维持2024/25年度新疆地区“种植面积略减,产量小幅增加”的判断。
目前纺企处于亏损状态,纺企需求疲弱,棉花销售难以上量。同时,国内再度大量进口美棉也给国内供应端造成压力。尽管市场情绪好转,目前供需格局仍无法支撑棉价持续上行,建议暂时维持观望态度。
棉花市场供需宽松,纱价下跌向上负反馈,棉价存在调整需求。种植面积和天气是国际市场主要预期偏差,目前市场交易主产国天气正常,丰产预期持续,6月底美国面积报告可能增加。国内消费是主要预期偏差,目前市场交易下游淡季加强,但宏观刺激可能提振未来消费。预计短期棉价震荡,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未来供需情况而定,应重点关注供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