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棉休市一天,美棉种植面积报告偏空,种植面积超出市场预期,关注7月供需报告是否会对产量做调整。郑棉经过此前连续下跌,短期上下空间或均受限,或区间震荡。
当前,棉花产业正面临着显着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需求端的疲软。经过近一年的行业亏损,加之传统淡季订单稀少,成品销售滞缓,自6月中下旬起,纺织企业纷纷调整产能,棉花需求显得尤为低迷。与此同时,国内主产区气候条件适宜,预示着丰产的可能性,而棉花商业库存维持高位,外棉供应亦存增加预期,全球新年度的丰产格局使得市场呈现出“供强需弱”的局面。这一背景下,尽管郑棉价格在美棉反弹的带动下有所上扬,但国内终端需求的持续疲软限制了其反弹幅度,反映出市场对棉价大幅回升持谨慎态度。
7月5日,郑棉主力合约涨30元,收于14770元/吨。国际上,美棉实播面积高于预期,但下方70美分受到成本的支撑,短期美棉需求偏弱,且美棉产量存在上调预期,短期美棉或维持低位震荡。
国内市场方面,国内方面,棉花市场基本面变化不大,现货销售基差稳中略有偏弱,部分高基差下调基差,滑准税配额增发悬而未决;国内纺企开机继续回落,成品库存继续增加,基本面表现仍偏弱。
郑棉价格虽受美棉提振呈现一定涨幅,但国内需求的疲态制约了其上涨空间。下游纺织企业遭遇订单萎缩、库存积压的困境,部分企业采取限产策略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即使外部市场有所提振,国内棉花市场的需求依然乏力,难以支撑持续上涨的行情。近期,15000元/吨成为郑棉价格的重要阻力位,凸显市场对当前供需格局的审慎判断。若终端需求未能实质性改善,棉花价格难以有效突破此阻力位,形成趋势性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正处于对政策和供需变动高度敏感的时期。政策层面,滑准税配额的增发时机和规模尚不确定;供需层面,则需密切关注天气对新棉产量的影响、即将到来的纺织旺季对库存的影响,以及新棉上市前后市场供需和预期的变化。
当前棉花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需求端的疲软和市场供需失衡,政策不确定性及天气因素对新棉产量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市场对棉价走势持谨慎态度,短期内突破关键阻力位的可能性较小,除非终端需求出现实质性改善。在此背景下,内地纺企通过调整产能、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寻求出路,但面临的市场环境仍然严峻。短期内,适度限产和错峰生产可能是应对行业困境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