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郑棉期货进入趋势性下跌行情后,至今已超三个月的时间,分阶段来看,郑棉前两次跌势迅猛,6月18日触底最低14340元/吨,之后棉价向上有所反弹,7月4日达到反弹高点后,棉价再次下降至最低14380元/吨附近并获得支撑,之后郑棉主力在下降斜通道区间上沿附近反复试探,7月16日突破下降区间上沿后维持窄幅区间震荡走势,近两日回调再次回到上沿附近,技术面上或形成假突破。7月23日郑棉主力收盘价14530元/吨, 较昨日结算价下跌95元/吨。
国内方面,供需仍呈宽松格局,供给端增产预期逐渐明确,疆内新棉生长进入开花结铃阶段,生长进度快于去年同期。此外,虽然6月进口棉数量大幅下降,但今年1-6月已进口棉花180万吨,同比增幅达213.1%。在进口大增以及需求不畅引发的去库缓慢之下,6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同比增加37.66万吨,同比增幅较上月扩大,同时疆内库存同比由减转增,疆内偏紧格局或基本证伪。需求端来看,下游淡季特征加深,6月纺企开机率和用棉量下降幅度较大,进入7月纯棉纱仍维持亏损生产,虽然一些打样单下达使得部分品种棉纱走货出现边际好转,但持续性仍待观望,对棉价支撑力度较弱。
国际方面,市场仍在消化USDA7月最新报告带来的利空,且目前旱情较重的东南棉区预计后续降雨高于正常水平,苗情有望得到改善。根据上周美棉出口销售报告,当周本年度销售创下年度低位,装运也再次走弱,同时新年度累计签约较慢,显示需求端仍然较弱。总体来看新年度产大于销带来的库存压力仍在,同时近期外围方面多空并存,大选带来的资金避险心理较重,原油及农产品均走弱,棉价也受一定波及。但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大增,对商品价格形成一定弱支撑,美棉在70美分/磅附近有止跌迹象,后续仍需关注新棉种植及天气情况。
总结,尽管当下交易的主要逻辑仍保持供需宽松不变,但是主要矛盾下价格下行已超三月,市场利空消化阶段性到底,因此与前两次下跌行情而言,短期下降缺乏足够动能。尽管国内宏观环境稳定向好,后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较为集中,有利于刺激经济的稳定性和活跃性,但纺织需求旺季能否到来仍存不确定性,因此在缺乏明显利好因素支撑下,郑棉向上拉涨空间有限。短期来看,棉价维持区间震荡可能性较大,长期趋势需等待供需格局确定、美国大选等宏观因素对金融造成的波动性的落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