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行情
1、郑棉再创新低
上周,郑棉主力合约总体延续下跌走势,再创新低,上周五下跌至三个多月的新低15635元/吨后,开始触底反弹。国内棉花现货价格跟随期货继续下跌,跌幅大于国外,国内外棉价价差有所缩小。4月26日,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6705元/吨,较前周下跌309元/吨,跌幅1.82%;4月26日,郑棉主力合约结算价15695元/吨,较前周下跌190元/吨,跌幅1.2%。
2、国际棉价跌势放缓
上周,国际棉价周初在外围美元走低,能源、谷物市场再度走高支撑之下短暂反弹,之后因投机资金持续离场、外围环境持续打压之下,开启偏弱震荡走势。ICE主力合约总体在80-82.5美分/磅的低位持续徘徊,但并未进一步下跌。从影响因素来看,美棉经过一轮快速下跌后,利空的情绪有所释放,同时产业方面美棉签约数据环比再度增加,短期跌势放缓。但在目前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产业内部尚未出现新增指引之前,纽期或维持偏弱震荡态势。4月26日,ICE棉花主力合约收80.92美分/磅,涨0.42美分/磅。
3、涤纶短纤跌幅有限
上周,涤纶短纤市场调整中略有走弱,国际地缘冲突缓和,担忧情绪下降,使得前期走高的原油价格出现回落,聚酯原料及涤纶短纤价格随之出现小幅回落,但因加工费相对偏低支撑,涤纶短纤价格跌幅有限。4月26日,涤纶短纤价格7370元/吨,较前周下跌30元/吨。
4、粘胶短纤市场相对稳定
上周,粘胶短纤市场相对稳定,成交清淡,工厂开机率基本维持,以前期订单发货为主,个别库存较多厂家报价进一步下调至12800元/吨承兑。4月26日,粘胶短纤价格为13000元/吨,与前周持平。
5、棉纱报价回落 部分纺企有下调开机打算
上周,内外纱线价格小幅下跌。近期棉价持续回落,纺企棉纱报价也有小幅下调,但幅度有限。纺纱即期利润状况略有好转,但大部分内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幅度在500-1000元/吨之间。在原料价格回落情况下,下游新订单和出货情况均有所转差,观望情绪上升,贸易商仍以出货为主,纱线价格可能继续回落。纺企成品库存增加,但多数压力仍不明显,平均在15-30天之内。中小纺企目前大部分保持正常开机,少数处于停产状态,部分纱厂五一有放假打算,且五月份为传统淡季,部分在出货不畅以及纺纱亏损持续之下有下调开机的打算。4月26日,纯棉32S报价22900元/吨,与前周相比下跌150元;人棉30S报价17100元/吨,与前周相比下跌50元;涤纶32S报价11780元/吨,与前周持平。
6、后市展望:短期内棉价仍有下跌空间
美国一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核心PCE物价指数反弹,通胀压力仍存。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避险情绪缓和,宏观压力仍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次访华,中美关系有向好信号,五一假期临近,消费活力显现,国内宏观氛围偏多。
国内方面,外棉进口增量形成压力,需求端疲软,国内棉价仍存在下行压力。国际方面,美棉价格下跌后,出口销售表现良好,供需维持偏紧格局。
在内外棉价差仍在高位,以及需求偏弱的影响下,短期内棉价可能仍有下跌空间,但中长期不宜过于悲观。建议关注新棉播种期间的天气因素、需求端情况以及商业库存去库情况。
二、行业运行情况
1、4月初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约77.2万吨 纱布库存增加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截至2024年4月初,被抽样调查企业棉花平均库存使用天数约为35.2天(含到港进口棉数量),环比减少0.7天,同比增加2.8天,比近五年(即2017-2022年,扣除2020年,下同)同期平均水平减少0.2天。推算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约77.2万吨,环比增加3.2%,同比增加15.2%,比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减少1.5%。此外,被抽样调查企业纱的库存为28.6天销售量,环比增加2.4天,同比增加7.9天,比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加8.8天。被抽样调查企业布的库存为36.6天销售量,环比增加1.3天,同比减少2.4天,比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减少2.0天。
2、企业纱、布产销率下降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2024年4月初,被抽样调查企业纱产销率为89.7%,环比下降9.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比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8.5个百分点。被抽样调查企业布的产销率为90.7%,环比下降7.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比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个百分点。
3、棉纺织市场大调查:传统旺季即将结束 下游需求未见好转
近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全国主要棉纺织相关市场进行大调研,各地市场、棉纺织及相关企业反映如下:
纯棉纱:企业保持正常生产,库存数量有少许增加,总体可控,销售基本正常,不同品种销售出货略有差异。销售价格随行就市,生产成本压力较大。下游客户反馈,后期市场信心不足,没有利好预期。
色纺纱:近期市场维持原水平,大企业客户群体较为稳定,以定纺生产为主,差别化订单利润尚可,常规品种很难盈利。预计5月份随着淡季到来,盈利更加困难。
白坯布:近期市场整体持稳,小批量订单较多,常规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差异化、高端化品种订单好于常规品种。原料价格小幅回落,织厂随买随用,库存在半个月左右。开机率总体在7成左右。目前后市走势尚不明朗,市场信心有待提振。
色织布:目前市场销售趋缓,开台率基本持稳,“银四”整体订单量未达预期,后续订单略显乏力。4月中旬以来,棉花原料价格大幅下调,中低支棉纱价格下滑,高支棉纱价格维持低位,企业备货谨慎,多数按需采购,少量备货;下游需求偏弱,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基本持稳,企业利润较低。对于后市,多数企业持观望态度。
4、1-3月纺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
据国家统计局4月27日公布数据,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55.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纺织业利润总额112.1亿元,同比增长25.0%,营业收入5202.0亿元,同比增长7.0%;纺织服装、服饰业利润总额95.2亿元,同比增长5.8%,营业收入2697.6亿元,同比增长1.4%。
5、3月份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上升6.5个百分点
据中棉行协统计数据,3月份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为52.9%,高于临界点,较2月上升6.5个百分点。棉纺织企业节后顺利复工复产,企业运行恢复正常,棉纺织行业景气水平提升。从分项指数看,构成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的7个分项指数中,原料采购指数、生产指数、产品销售指数、经营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料库存指数、产品库存指数、企业信心指数低于临界点。7个分项指数较2月均出现上升。
6、3月我国棉布出口量同比减少
据海关统计数据, 2024年3月我国棉布出口量4.37亿米,环比增加15.61%,同比减少21.26%;出口金额7.52亿美元,环比增加25.75%,同比减少21.58%。棉布出口单价为1.72美元/米,环比增加8.86%,同比减少0.58%。
2024年1-3月,我国棉布累计出口量13.75亿米,同比减少2.69%,出口金额22.69亿美元,同比下降2.87%。棉布出口单价1.65美元/米,同比持平。
7、1-3月浙江、江苏、广东等五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合计比重超七成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1-3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65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纺织服装出口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分别列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省市前五位,合计比重超七成。
8、3月越南出口纺织服装同比增加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3月越南出口纺织服装达26.63亿美元,环比增加31.7%,同比增加1.41%;出口纱线16.25万吨,环比增加35.2%,同比增加7.42%;进口纱线10.55万吨,环比增加72.12%,同比增加0.21%;进口面料11.92亿美元,环比增加50.85%,同比减少6.4%。2024年1-3月越南出口纺织服装达78.21亿美元,同比增长8.8%;出口纱线44.07万吨,同比增长17.9%;进口纱线27.3万吨,同比增长13.4%;进口面料31.56亿美元,同比上升5.8%。
三、行业动态与政策
1、填补空白!新疆中泰25万吨涤纶短纤项目投产
4月19日,新疆库尔勒中泰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5万吨聚酯短纤项目投产,标志着西北地区最大的涤纶短纤维生产基地建成,填补西北地区涤纶短纤维生产的市场空白。该项目投产后将实现本地资源最大化利用,打通从石油化工到纺织服装的‘最后一公里’。这进一步推动新疆巴州石油石化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耦合发展,助力巴州打造纺织全品类纤维及服装面料生产基地。
2、赛得利年产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落户山东济宁
4月21日,山东济宁市与新加坡金鹰集团在上海举行年产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落户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计划投资11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4条世界单线体量最大的15万吨莱赛尔纤维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04亿元人民币,促进就业2000人以上,带动“纺织新材料、纺纱、面料、下游应用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形成500亿级的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对济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雅戈尔年产6千吨纺纱项目签约
4月21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在贵阳举办。其中,贵州毕节高新区与雅戈尔集团(宁波)有限公司签约毕节高新区年产6000吨亚麻纺纱生产线项目,与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轻纺产业生态链基地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贵州纳雍经开区与广州特护机器人防护罩有限公司签约纳雍县机器人防护服(车衣/防护服)加工生产项目,与香港晶苑国际集团签约纳雍晶煌制衣二期项目。
4、江苏吴江两个面料项目正式启用
4月19日,江苏吴江高新区举行产业更新项目竣工启用仪式,吴江中冠纺织有限公司国际高品质家具面料智能化车间与吴江正峰织造厂高端时装面料智能化车间两个产业更新项目正式竣工启用。吴江中冠纺织家具面料智能化车间项目总投资1.52亿元,引进进口喷气织机192台、加弹机5台、分条整经机8台、倍捻机30台、络丝机5台、倒筒车2台,项目投产后将年产沙发布面料3700万米。吴江正峰织造厂时装面料智能化车间项目总投资1亿元,引进丰田230进口喷气织机192台、加弹机6台,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
5、针织巨头申洲国际宣布涨薪10-15%!
4月23日,申洲国际发布通告,决定对国内一线员工和基层干部的工资进行提薪,平均提薪幅度在10%~15%区间,调整后的新工资方案将于2024年7月实施。对于此次涨薪的原因,申洲国际解释称,2023年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成功地走出了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困境,稳住了公司的经营大局,使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好的产业基础,也使公司为员工加薪有了较好经济基础。此次提薪旨在适应公司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公司的凝聚力,并让大家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6、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贸部副部长到魏桥集团参观考察
4月20日,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卡西莫夫·伊尔扎特一行到魏桥创业集团参观考察。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蔡小平等陪同参观。在魏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纺织股份公司总经理魏家坤陪同下,卡西莫夫·伊尔扎特一行参观了魏桥纺织研发创意成果展厅和绿色智能化第三分厂;观看了企业宣传片和各类纱线、面料及纺织产品,认真听取了企业发展历程、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研发应用等情况的介绍,并走进生产车间实地观摩了智能化纺织生产工艺流程。
7、富春染织日产240吨袜用色纱项目全面投产
4月22日,富春染织湖北荆州生产基地三个车间每天240吨袜用色纱项目现已全面投产。富春染织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秉承一根纱线做到底的工匠精神,建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链。工厂全面实现标准化自动化生产,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纱支标准计量准确、产袜率高、纱筒大、织造效果好、性价比至高。公司决定从4月22日起袜用色纱的富春黑 S777 染色费每吨6100元、富春白B002 染色费每吨4500元。
8、出疆棉花铁路运价大幅下调
近日乌铁局发布公告,自2024年4月16日起调整新疆各发站铁路运费棉花价差系数:南疆区域60吨棚车执行下浮标准72%、70吨棚车执行下浮标准76%,北疆区域60吨棚车执行下浮标准67%、70吨棚车执行下浮标准72%。这是自2024年2月7日起铁路运费棉花价差系数调整(60吨皮棉棚车下浮10%、70吨皮棉棚车下浮23%)2个多月后新疆棉铁路运费再次下调,且运费下浮幅度、力度显然要明显高于上一次。随着新疆各发站铁路运费棉花价差系数大幅下浮,棉花出疆“公转铁”数量逐步回升,预计新疆棉铁路发运量将追上甚至超过公路运输。
四、国内外要闻回顾
1、国务院国资委最新部署
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湖南株洲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会议指出,要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加大“两非”“两资”处置出清力度,要多措并举“减亏止血”,力争限期“清零”。
2、商务部:组织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平台和卖家出海等专项行动
4月28日,商务部印发《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通知指出,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方式。组织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平台和卖家出海等专项行动。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服务体系。提升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
3、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
截至2023年末,全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同比增长1.0%;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页岩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516.1亿立方米。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179.3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61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2.1%。
4、联合国警告:全球2.82亿人口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难民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4月24日联合发布的《2024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口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冲击等持续存在的挑战危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5、日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55,创34年来新低
近日,日元兑美元汇率自1990年6月以来首次跌破155日元关口,引发了跌至这一关键水平可能促使日本官员入市干预的猜测。日本官员一再表示如有必要他们将采取必要行动来应对日元过度波动的问题。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在国会中称,目前具备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的环境。
6、韩国统计厅:今年2月的新生儿数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3.3%
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4年2月韩国新生儿数创下了历史最低值19362人,比2023年同期(20020人)减少了3.3%。此外,2月新生儿数自2014年达到36754人的峰值后,逐年持续下降。2018年(27575人)跌破3万人后,今年又跌破2万人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