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行情
1、国内棉价震荡上行
上周,郑棉维持震荡反弹态势,交易重心较前一周明显抬升,主力合约向上最高至13680元/吨。纺织下游市场订单略有增量,但整体需求仍维持弱势运行,市场对于旺季启动仍存在期待,短期内形成支撑,但郑棉内在驱动力尚显不足。现货基差报价调整有限,贸易商销售积极性提高。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部分疆内库双29资源含杂3.5%以内对应01合约销售基差在1000-1400元/吨左右,内地库基差略有下调,双28资源对应01合约销售基差在800-1300元/吨左右。8月23日,国内棉花3128B价格指数为14866元/吨,较上周上涨146元,涨幅0.99%;郑棉主力合约结算为13590元/吨,上涨175元,涨幅1.30%。
2、国际棉价向上突破70美分
上周,国际棉价呈震荡反弹走势,向上突破70美分/磅。从市场影响因素来看,宏观层面美国服务业PMI数据仍好于市场预期以及大幅下修的就业数据,显示出美国经济仍有韧性,美联储议息会议巩固了9月降息的预期。产业层面美棉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干旱面积增加,棉株优良率再度下降。周内,国际棉价涨幅高于国内,内外棉价差持续缩窄。8月23日,ICE棉花主力合约价格为70.78美分/磅,较上周上涨3.54美分,涨幅5.26%。
3、涤纶短纤价格弱势运行
上周,涤纶短纤市场维持弱势运行,成本端支撑偏弱,但近期短纤装置检修增多,供应端偏紧带来一定支撑。纺织下游已有少量订单出现,但库存水平偏高,对原料采购较为谨慎。8月23日,涤纶短纤价格为7350元/吨,较上周下跌150元,跌幅2.00%。
4、粘胶短纤市场平稳运行
上周,粘胶短纤市场持稳运行,目前原料走势较为坚挺,成本支撑尚可,下游纺企以消耗库存原料为主,需求端暂无利好支撑。8月23日,粘胶短纤价格为13400元/吨,价格与上周保持不变。
5、纺织市场:低支纱和气流纺等品种需求量增加
上周,纱线价格持续下跌,纺企生产利润持续亏损。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目前低支纱和气流纺等品种市场需求量增加,厂家出货较为顺畅,库存下降明显。但整体来看,需求市场旺季特征仍不明显,下游订单增量持续性仍需观望。8月23日,人棉30S价格为17170元/吨,较上周下跌30元,跌幅0.17%;全棉32S价格为21550元/吨,较上周下跌80元,跌幅0.37%;涤纶32S价格为11800元/吨,较上周下跌100元,跌幅0.84%。
6、后市展望
在外围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影响下,国内国际宏观情绪均有所好转。从国际棉花市场运行情况来看,美棉新棉产量因干旱、降雨分布不均等天气的不利影响,短期或仍将支撑棉价运行。从国内棉花市场运行情况来看,短期市场仍存在一定的需求转好预期,加上宏观层面利好提振,合力支撑棉价震荡反弹。但当前阶段仍需注意的是,传统旺季表现和新棉丰产预期使得供需共振尚难形成;如果需求转好预期无法实际落地,或将对市场心态造成一定影响,当前反弹走势仍面临一定挑战。
二、行业运行情况
1、2024年全国棉花总产量预计同比增长3%
据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调查数据,2024年全国植棉面积为4075.5万亩,同比下降2.4%;预计总产量约为605.2万吨,同比增长3%。新疆地区自棉花播种以来,气象条件总体适宜,棉花长势好于去年,单产有所增长。内地7月末棉花处于花铃期,部分棉区遭遇大雨,加之前期高温天气,导致蕾铃脱落现象不同程度发生,单产低于去年,仅河南、河北、天津地区单产有所增长。
2、全国主流地区纺企开机负荷环比上升
据Mysteel农产品监测数据,截至8月23日,全国主流地区纺企开机负荷为69.1%,环比上升2.83%。近期,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好转,纺企订单增加,开机率小幅回升,纯棉纱成交也逐渐出现好转,纺企库存逐渐下降。
3、粗支纱需求回暖 溯源订单表现强
据江苏、浙江等地部分织造、面料及服装企业反馈,进入8月中旬外销订单有所好转,而内销订单起色不大,市场信心依旧不足。布厂开机率逐渐提升,成品库存有所减少,常规品种出货缓慢,而粗厚品种和弹力纱品种出货量增加。从调查来看,外销订单询价增多,其中粗厚订单增长相对明显,前期备货基本消化完,坯布工厂都在赶货。值得的注意的是,近期出口美国、欧盟等国订单对外棉追溯资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抽检频率提高,需要引起纺服企业的高度重视。
4、棉纺织市场大调查:传统旺季暂无迹象 外销订单有所改善
近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全国主要棉纺织相关市场进行大调研,各地市场、棉纺织及相关企业反映的情况如下:
纯棉纱:近期企业生产正常,开机率保持稳定,总体产销率持续下滑,纯棉品种销售迟缓。下游企业观望情绪更加浓厚,维持刚需采购,市场信心依然不足。
差别化纱:当前企业生产仍以外单为主,内销需求疲弱,开机率维持在正常水平,库存无明显增加。企业表示,差别化产品未来或将不存在明显淡旺季区别,对“金九银十”预期减弱。
白坯布:近期市场出现小幅回暖,订单分化,粗厚品种订单有所增加,高支高密品种单量较少,开机率较前期提升。织厂原料采购谨慎,随买随用。预计后市继续回暖,但幅度有限。
色织布:市场整体平稳,内销订单变化不大,外销订单稍有改善,开机率有所提高。多数色织企业刚需采购,大量备货意愿不强;企业的面料产品价格相对持稳,市场竞争较大。对于后市,企业多持谨慎态度。
5、7月我国棉花进口同比增加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7月我国棉花进口量为20万吨,同比增加80.8%。1-7月我国棉花累计进口量为200万吨,同比增加191.7%。2023/24年度(2023.9-2024.7)累计进口棉花311万吨,同比增加148.8%。
6、7月我国棉纱进口同比减少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7月我国棉纱进口量为13万吨,同比减少19.7%。1-7月我国棉纱累计进口量为90万吨,同比增加7.8%。2023/24年度(2023.9-2024.7)累计进口棉纱156万吨,同比增加35.65%。
7、7月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
据中棉行协统计数据,7月份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为48.8%,较6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进入7月,市场淡季格局没有扭转,棉纺织行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但仍处于临界点以下。从分项指数看,构成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的7个分项指数均低于临界点。7个分项指数中原料库存指数、生产指数、产品销售指数、企业信心指数较6月上升,其余指数较6月下降。
三、行业动态与政策
1、圣善纺织二期正式投产 产能已达45万锭
8月10日,上海数智世界集团旗下雅安圣善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正式投产。据了解,圣善纺织二期的规模在一期基础上扩大了三分之一,设备统一“大升级”,采用国内一流的清梳联,细络联,自动打包系统,全流程智能化,新上18万锭纺纱生产线,企业总产能大幅度提升。圣善纺织生产主任朱慧贞介绍,在二期项目的建设中,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全过程智能化生产不仅大幅减少了用工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圣善纺织在芦山县的产能已达45万锭。此外,二期设备全流程智能化联网,生产数据远程传输,实现全流程产量、质量、能耗实时在线控制,促进棉纺生产高效高产。全面投产后,圣善纺织棉纱日产量将达到100吨。
2、20万锭气流纺、30万锭紧密纺项目签约新疆
8月17日,第十四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举行投资喀什——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本次签约仪式共计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3个,涉及纺织服装、绿色矿业、 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文旅等领域,签约总金额达586.27亿元。其中,纺织项目包括年产3000万米织布项目、180台喷气织机项目、20万锭气流纺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和30万锭高端精梳紧密纺环锭纺项目等。
3、总投资1.5亿!彩辉纺织集团数字化智能工厂落户佛山
8月21日,广东佛山顺德彩辉纺织集团数字化智能工厂入驻开工仪式举行。彩辉纺织集团董事长李锋介绍,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其中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投入约2000万。项目依托彩辉纺织信息化系统云平台,以MES制造执行系统(技研超级中控系统)为核心,实现生产计划执行、生产过程监控、设备管理、物料管理、产品质量过程追溯等多个关键生产环节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确保了产品品质,增加了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国际纺联发布报告:细纱机交付总量978万锭 气流纺出货量同比下降17%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近日发布《国际纺织机械交货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纺织机械市场增长态势复杂,产能格局发生调整。2023年全球细纱机出货总量达978万锭,同比增加15.5万锭。其中亚洲与大洋洲交付量占比85%;欧洲(含土耳其)与北美、中美洲交付量分别下滑13%、27%;非洲交付量激增120%至47.5万锭,其中埃及占比85%;南美洲市场交付量增长140%至8.1万锭。中国、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及埃及成为引领增长的六大关键投资国家。气流纺纱机出货总量降至100万头,同比减少约20万头。其中,亚洲与大洋洲占据85%的新增份额达86万头,但同比下降19%;中国、印度、土耳其投资量分别下降4%、24%、20%;巴西、墨西哥交付量分别增长20%、46%。毛型纤维纺纱机发货量增长5%至9.8万锭,其中中国占比31%,土耳其占比29%,伊朗占比19%位列第三。
5、魏桥“神奇织物”:织在衣服里的传感器
近年来,魏桥纺织秉持“链式思维”全力培育产业智能矩阵,精心打造了集“智能纺织、智能染整、智能服装、智能家纺”于一体全产业链智能工厂。走进魏桥纺织创意展厅,实地领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一件看似普通的运动衣,实则蕴藏大科技,穿在身上既舒服又智能,它就像织出来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心跳、呼吸、体温等数据,并通过手机屏幕呈现出来,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6、无锡一棉、山东岱银等纺企产品入选“纺织之光”2024专精特新推介合作项目目录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2024年度“纺织之光”纺织行业专精特新新技术、新产品推介合作项目,共87项产品和42项新技术列入《“纺织之光”2024年度纺织行业专精特新新技术、新产品推介合作项目目录》,其中无锡一棉、山东岱银、魏桥纺织、华强布业、正凯纺织、南通双弘、无锡四棉等知名纺织企业均有产品入选。
7、突发!印度港口大罢工
据外媒报道,印度12个港口的工人因长期未解决的工资和津贴问题,宣布自8月28日起无限期罢工。印度全国港口工人协调委员会指出,过去五年缺乏实质性谈判,交通部态度消极,导致工人不满加剧。罢工将严重影响港口运营,扰乱进出口物流,对经济造成冲击。工人们的核心诉求包括调整工资标准、装配福利、保护现有福利、执行旧方案、取消津贴欠款,并特别要求保障养老金福利。此外,生产力挂钩奖励的延迟支付也加剧了工人不满。面对危机,印度物流巨头已警告罢工将带来延误、成本增加和拥堵,呼吁政府尽快采取行动。
四、国内外要闻回顾
1、事关数字化绿色化,十部门联合发文!
8月24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指明双化协同两大发力方向:一是要加快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电子信息产品等关键领域的绿色化转型。二是要发挥数字科技企业创新作用,促进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城市、农业、生态等九个重点领域的绿色化转型。
2、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研究显示超过半数世界500强企业视AI为风险
最新报告显示,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81家企业将AI视为其业务潜在风险,占比到达了56.2%,而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9.8%。
4、日本7月再现巨额贸易逆差
7月,贸易逆差达6218亿日元,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3%至9.62万亿日元,今年以来,日本多个月份出现贸易逆差,仅3月和6月实现贸易顺差。
5、鲍威尔发出迄今最强“降息信号”
8月23日,鲍威尔释放最强降息信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发表讲话表示,为避免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疲弱,美联储打算在9月降息。
6、人民币7月国际支付份额升至4.74% 创新高
SWIFT公布,7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价值份额由6月的4.61%升至4.74%,连续9个月高于4%,且创有数据纪录以来新高;国际支付排名继续9个月维持在全球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