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借新质生产力东风,扬高质量发展之帆
2024年,受原料供应端冲击和终端有效需求不足双向挤压,棉纺织行业恢复力度偏弱,承压明显。
“在压力面前,我国棉纺织行业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实现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虽然2025年棉纺织行业仍面临着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但是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行业有望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回顾2024年,展望2025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如是说。
行业主要指标持续修复
记者:棉纺织行业2024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请您总结一下2024年我国棉纺织行业的运行情况与发展特点。
董奎勇:2024年,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贸易保护主义、产业安全等问题持续影响企业经营,受原料供应端影响和终端有效需求不足双向挤压,棉纺织行业恢复力度偏弱。行业淡旺季周期性减弱,旺季不旺、淡季持续局面长时间维持,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和亏损面两项关键比率指标均达到近10余年来最低水平,行业承受压力极其明显。在压力面前,我国棉纺织行业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实现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棉纺织主要经济指标承压明显,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和纺织行业相比,棉纺织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收利润率、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等主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落后,仅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等指标稍好。1-11月,规上棉纺织营业收入同比微增0.7%,利润总额同比降幅为17.9%,拖累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走低,仅为1.92%。从年内趋势看,在“两新”“两重”等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下,亏损面和利润率等主要指标全年呈持续修复趋势。
这一年,棉纺织行业运行和格局也在发生转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发展方式从速度增长进一步转向质量增长。我国棉纺织行业积极转变投资和发展理念,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主要体现在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设备向高速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速。2024年,棉纺织行业生产设备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细纱生产的高速化是发展亮点,高速化生产线从个别企业的尝试,变成为新上企业的标配,2024年新投产的环锭纺生产线,多数是以高速化为目标。高速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占有优势,竞争力显著增强。此外,喷气涡流纺、高速织机等高速高效设备数量也保持较高的增长。纺纱、织造智能化系统更加趋于成熟,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自动验布系统、棉纺织区域物流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在快速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果。整体设备的绿色节能早已是棉纺织企业设备选型的基本要求,2024年以江苏大生为代表的行业优秀企业开始了棉纺织“零碳工厂”探索。
区域布局从中东部地区继续向西部转移。新疆凭借原料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十四五”以来棉纺织产能增长明显。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截至2024年底,新疆纺纱产能已经超过2700万锭,占全国纺纱产能的比重约为25%,比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从常规化向差别化转变。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更多采用多纤维复合混纺和新结构纺纱织造加工技术,风格各异的差异化纱、布新品种持续增加。纺纱企业实现纱线功能及风格的差异化,开发出大量的新型纱线,以细旦及超细旦纤维、功能性纤维、新型纤维纯纺和混纺纱等为代表的差别化纱线产量持续增加,紧密纺纱、紧密赛络纺纱、包芯纱、竹节纱、喷气涡流纺等纺纱技术和纺纱方式规模不断扩大,再生纱线、消费再利用纱线、环保型色纺纱等纱线体现出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理念,受到重视。
新旧动能转换经受阵痛
记者:对于2025年的市场形势,大家普遍认为不确定性上升。您认为棉纺织行业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面临着哪些挑战与机遇?董奎勇:2025年,我国棉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加深。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交织,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我国棉纺织终端产品对美国出口占比较大,受美国关税上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直接冲击影响可能较大。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经历阵痛。当前,我国棉纺织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期,传统与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新疆与内地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发展与海外产业布局、极致单品生产与市场快速反应等几组有代表性的关系,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和优化平衡。当前,行业发展信心和预期尚未明显改善,新的增长动力机制尚需健全,旧动能乏力而新动能尚未充分形成竞争优势。棉纺织行业核心竞争力不显著,受原料供应端影响和终端有效需求不足双向挤压,全要素生产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25年,新旧动能转换给行业带来的阵痛或将持续。
行业面临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原料端,原料占棉纺织生产成本比重大,原料的金融属性及其价格波动对企业运行影响明显。棉花原料和产品库存在占用资金的同时,经常在价格上对企业运行形成压力。不善于运用金融工具的企业,将会遇到更多困难。
在生产经营端,随着用工、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企业综合成本逐渐上升。低成本国家对我国棉纺织行业带来中长期竞争压力。一些核心技术和设备依然受制于人,例如,喷气涡流纺纱机、高端喷气织机等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同时,内贸与外贸是两种经营模式,在技术、质量、标准上存在一定壁垒,企业融入“双循环”存在堵点。
在消费端,终端有效需求不足,对外依存度高。我国棉纺纱和棉织造产能占全球比重分别在50%和45%以上,我国人口占全球比重为17.5%,消费只占全球的13%,产能与消费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导致棉纺织终端产品对外依存度高。而国际市场复苏仍然乏力,行业出口压力仍然存在。我国内需当前总体处于修复扩大趋势之中,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与棉纺织相关的终端有效消费需求仍然不足,棉纺织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2025年,若消费端宏观数据未能有明显改善,自终端传导至棉纺织业的压力或仍将制约行业经济运行。
尤其是从外部发展环境看,美西方挑起的“涉疆问题”还在持续产生影响,我国棉纺织产业链安全存在隐患。
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行业的发展机遇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宏观政策环境发展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利于棉纺织行业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二是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机遇。对于作为传统产业的棉纺织行业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新兴增长动能。棉纺织业正处于传统增长动能和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加速演进的时期,应把握住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数实融合”的机遇,把握住科技革命赋予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机遇,把握住绿色发展机遇。
多措并举护航产业前行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2025年的重点工作。
董奎勇:在行业研究方面,协会将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加强运行分析的深入性、前瞻性和参考价值。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做好调研工作,继续开展“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全国行”“好纱甄选”“牛仔面料流行趋势”等专题调研和常规性调研。配合中国纺联做好“十五五”规划有关内容,做好《棉纺织行业“十五五”发展指导意见》相关工作等。
在科技创新方面,协会将从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开展相应基础研究和行业摸底工作。追踪智能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在行业应用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推广行业成功案例;以产业集群及中小企业为工作重点,推动行业存量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推动上下游合作共同解决差别化纱线企业“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生产过程中智能化生产的痛点和难点。依托分支机构等平台,有序开展各项技术交流活动。
在时尚发展方面,协会将扎实推进与纱线展览、流行趋势、品牌推广、产业链对接等有关的主要工作,包括“2025/2026白鲨·中国纱线流行趋势”推荐产品的发布和推介活动等,展示棉纺织行业时尚化、高水平的产业形象,增强行业文化自信。
在绿色制造方面,协会将引导更多棉纺织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培育和辅导工作,助力更多棉纺织企业跻身市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推进绿色标准建设,加快制定棉纺织行业产品碳足迹标准,在完成5项团体标准的同时,推进纱、布两项产品碳足迹国标的立项和编制工作。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征集和推广活动,其中重点关注能源相关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和推广。
在原料保障方面,协会将高度关注棉花产业安全等问题,发挥好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做好宣传和引导保障企业用棉需求。充分发挥棉纺织行业作为棉花加工利用主体的作用,推动棉花棉花管理体制优化工作,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大局,立足行业,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以原料产业链分会工作为抓手,服务企业原料保障。组织开展原料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交流、资源对接和调研活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与合作,拓宽服务领域,帮助引导企业提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