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冯喜奎、王雪峰/郑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郑凯旋/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0前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和升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纺织业也进入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阶段。要走出困境,必须提高装备水平、创新生产模式,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发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是我国制造业也是纺机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梳棉机是纺织装备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设备,梳理针布作为梳棉机的心脏,为其高效、智能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而随着梳理装备技术研究的进展,附加分梳对高产、高效梳理的作用与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附加分梳延伸纤维路径,扩大梳理作用区,细化区域功能组合,不但增加台时产量,且显著提高棉网和成纱品质。附加分梳的核心是分梳板的针布,它的设计、优化及创新对梳棉机整机功效提升至关重要。

1.附加分梳板针布现状

伴随着梳理技术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口及国产新型高产梳棉机不断涌现,新型高产梳棉机在追求高产的同时,更加关注棉网及成纱质量,普遍采用扩大梳理面的措施:在刺辊部位加装预分梳板,在活动盖板前后两侧加装固定盖板,增加分梳和除杂,确保足够的梳理度,同时提高梳棉机的一次分梳能力,改善棉网及成纱质量[1~3]。进口梳棉机附加分梳元件的更换、国产新型梳棉机附加分梳元件配套、老型梳棉机的附加分梳元件改造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十年对国外先进梳理主机的研究和借鉴,国产附加分梳元件作为高端器材,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再加上国产分梳板有成本和价格优势,逐步形成了与国外名牌(如Trützschler、Graf)分庭抗争的局面[4]。但高端梳棉机配用国产附加分梳元件的比例仍然较低,国产附加分梳元件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设计创新等方面与国外一流品牌尚存在一定差距。

2.附加分梳板针布设计

2.1附加分梳板针布设计要则

2.1.1分区段、巧对应

附加分梳在梳棉机上跨度大,配置在三个不同工作区间:刺辊预分梳区、后固定盖板区、前固定盖板区,由于在不同区间及同一区间的不同位置所处理纤维的状态不同,针布具体承担的任务不同,针布应具有的梳理特性也截然不同,需要作针对性的特殊设计[5、6],其变化规律是伴随着纤维束的细化、分解、顺直,针布的齿距和齿深减小、齿密增大。

2.1.2小角度、大容量

分梳板齿体处于内弧面,在锡林或刺辊离心力作用下纤维层极易向齿底沉积,影响梳理效果,小角度(小α—齿前面与底面垂线之间夹角)有利于将纤维调控在上齿区。

在刺辊预分梳及后固定盖板工作区间,纤维层中以较大束状为主,且混杂较大破籽杂质,束状纤维的松解、细化,杂质的剥离、破碎,都要求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大的齿隙容量能保障良好的释放性能,可有效避免充塞及嵌杂的发生。对前固定盖板来说,来自回转盖板区的纤维流不会因齿隙容量骤减(回转弹性盖板的齿隙容量比金属针布要大得多),而影响精细分梳和整理分梳的效果。

2.1.3高自洁、免维护

附加分梳被固定封装在工作位置上,其状态无法观测,维护及检查也十分不便,要求其自洁能力强(不挂花、不嵌杂)、检修周期长、免维护。

采取小角度(小α)、楔形齿截面、错位排齿、较大齿夹角、圆弧形齿底、加大过渡圆弧等设计特点,保障对纤维的有效释放,最大限度地避免挂花及嵌杂的发生。

2.1.4高耐磨、长寿命

由于刺辊梳理作用区预分梳板总齿数远少于刺辊,锡林~盖板梳理作用区工作盖板(回转加固定)的总齿数远少于锡林,故梳理作用中分梳板的磨耗要大得多,产品寿命周期的匹配要求附加分梳板具有高耐磨、长寿命特性。

应采用高碳细晶钢、合金钢材质,特殊热处理工艺,高耐磨齿形设计等措施,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纤维梳理量[7]。

2.1.5布局好、分梳强
在附加分梳的各区段,通过不同规格针布的设置与布局,强化与对应梳理元件针齿面的协同作用,使纤维层处于恰当的梳理条件之下,最终获得增强的分梳效果。

2.2产品分类细化

与传统梳棉机不同,新型梳棉机大量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设备造价高,具有高速、高效、高针对性的特点。附加分梳依附于主分梳,依据梳理主机梳理特性的不同需要应具有针对性的针布配置,以保障梳理过程的高效和产品的高品质。为此作者认为附加分梳板针布应细化产品类别,逐步形成以下品类。

2.2.1通用型分梳板针布

适用于中、低端具有附加分梳的梳棉机配套,与老型梳棉机做附加分梳改造相配套。适用于纺织企业生产中在棉和棉型化纤之间经常变更,对针布通用性有一定要求的梳棉机。

2.2.2高耐磨型分梳板针布

适用于高档清梳联生产线配套的梳棉机。高档设备投资大,要求设备的开台率高、维护周期长,梳理器材耐用、寿命长,需要配用高耐磨、长寿命的针布。应采用优质的合金钢,采取特殊的热处理等强化工艺,对齿形作高耐磨设计。

2.2.3高速高产型分梳板针布

适用于高速、高产梳棉机。梳棉机车速高使离心力加大,需减小针布前角;高产条件下,梳理强度高,需要足够高的齿密来应对;高负荷强分梳条件下要求针布具有高耐磨、长寿命特质,应采用优质的合金钢,采取特殊的热处理等强化工艺,对齿形做高耐磨设计。

2.2.4化纤型分梳板针布

适用于纯化纤或以化纤为主的混纺,以小角度(小α)、大齿隙设计应对化纤梳理中因静电而缠绕及糊齿的现象。

2.3齿形设计

针布作用于纤维时,所表现的效能包括对纤维的穿刺、吸纳、握持、均混、分梳、释放、转移等,随针布所服务的梳理机型特点、纤维种类、工艺配置、纺纱产品、包覆或固装工作部位等的不同,其效能的突出和强化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类别、不同齿形、规格众多的各型针布产品。就针布产品的齿形而言,在满足冲模加工和冲齿工序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有广阔的设计空间。

2.3.1直线负角大容量齿形设计

较大规格的附加分梳板针布相对于刺辊针布而言齿深要浅些,设计成直齿齿形时,齿前面前角直线部分过浅,对纤维的容持空间不足,应设计成负角前面,并适当减小齿尖角(大约40°),增大齿体空间面积(在齿深平面区域内无齿体的空间~齿空远大于有齿体的空间~齿体),形成直线负角前面大容量齿形,如图1所示。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1  直线负角大容量齿形设计

2.3.2高耐磨慢衰退齿形设计

当为直齿齿尖时,齿尖角设计得过小,有两大缺陷,一是齿尖强度不足易掉尖(崩尖),二是齿尖部体积容量小,储备的供磨损的材料不足。加大齿尖角又影响锋利度且齿空容量下降。

高耐磨慢衰退齿形如图2所示,在较小齿尖角的负角前面齿形基础上优化齿形,将齿前面靠近齿尖部(直线部分的三分之一)角度加大(α约8°),齿背靠近齿尖处设计成弧形(弧尖),α角是针布的主要技术参数,影响对纤维的握持与释放,仅在齿尖部小区域加大α角,对全齿深纤维流层的握持与释放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此设计方案的优越性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既采用了较小齿尖角,获得较大的齿空容量,又增加了齿尖强度,抑制掉尖发生;二是有效地增加了齿尖区域可用磨损体积,为梳理磨损储备下较多的材料,可明显提高齿体的耐磨性和寿命[7];三是可有效减慢针布的衰退。齿体的衰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齿高变矮、齿尖及棱角圆钝、形态“走形”。

图2所示的齿形设计可以减缓齿高变矮,尤其是对减缓齿形衰退将有所作为,观察针布齿体的磨损可知,磨损极不均匀,越靠近齿尖磨损越快,伴随着齿体磨损,α角在逐渐变小,纤维的握持逐渐不足,而释放及滑脱在加剧,梳理功效逐渐衰退。当采用齿尖区加大α角并做弧顶设计时,在高耐磨慢衰退的预期方面会有不俗的表现。

图3是两种齿形齿体磨损衰退的比对示意图,在齿体的早期及中期磨损中,齿尖部优化的齿体以特别增加的齿体材料抵消了齿体磨损,齿高矮缩变慢,特别是α角的衰变大大减缓,有效保持齿体形态,为取得较好的梳理效果创造条件。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2  高耐磨慢衰退齿形设计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3  针布齿体磨损衰退比对

2.3.3直线负角弧背齿形设计

弧背形设计使齿尖区域强度加大,不易掉尖,针齿齿尖角减小,形成较大齿空容量;同时弧形齿顶耐磨性优于直齿,可有效增加梳理寿命。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4  直线负角弧背齿形设计

2.3.4其它齿形设计

直齿齿形,直齿平底齿形,直线负角平底齿形等。

2.4刺辊预分梳板针布设计

刺辊预分梳板的任务是开松和分解粗大棉束、剥离籽壳、细化杂质,工作中针齿受力强度高且不均衡,杂质、粉尘对针齿的磨耗极大,应作如下设计。

2.4.1稀齿密

齿密与刺辊齿条匹配,可接近但一般不高于刺辊齿条。Trützschler设置齿密为78、90齿/(25.4mm)2,Graf齿密设置为40、60、90齿/(25.4mm)2;鉴于预分梳板针布制造及应用日臻成熟及国内企业已形成的共识,作者推荐60、90、120齿密系列。纵向齿距3.2~5.6 mm,横向可以隔距片作密度调整。α角5°~-5°,刺辊转速越高α角越小,纤维静电越高α角越小。

2.4.2大容量

横向间距大形成宽松纤维通道,纵向大齿空,使齿板具有足够的纤维容量。齿形设计为直线负角大容量齿形,或直线负角弧背齿形、直线负角平底等齿形。

稀齿密与大容量的融合力图产生对粗大纤维团束的握而不塞、释放自如的效果。

2.4.3高耐磨

除了材质和淬火工艺保障之外,必要时可施加表面(层)强化措施,齿部形态符合高耐磨设计:齿尖宽可厚于刺辊齿条,并对齿形作高耐磨慢衰退齿形设计。

2.4.4高强度

体现在齿体的高强度和齿板固装的高强度,以应对强大且不均匀的梳理力。应以较浅的齿深、楔形齿提高齿体强度,齿深在2.2~3.0 mm之间,当齿尖角≤40°时,要作弧形齿顶或弧形齿背设计,以增加齿体强度。

除了上述设计之外可对齿板上的齿段作齿序错位排列、齿段斜角排列、“V”型排列等,以优化分梳效果。

2.5后固定盖板针布设计

后固定盖板是预分梳的推进,为主分梳(回转盖板与锡林)创造条件,进一步开松和分解纤维束,分离杂质和短绒,均混纤维。工作中齿体受力强度仍较大且不够均衡,应作如下设计。

2.5.1齿密梯增

从上游的刺辊预分梳板到下游的回转盖板,针布的齿密有巨大的跳跃,从预分梳板的60~90 齿/(25.4mm)2至回转盖板400~550齿/(25.4mm)2,用单一齿密规格不利于纤维的渐进梳理,以几种齿密梯度增加的规格,梳理效果更好,依机型及纱线产品不同,齿密可在90~330 齿/(25.4mm)2所形成的齿密系列中适选一个齿密组合,如:160/270/330。

2.5.2上下衔接

预分梳板具有较大的齿体,植针型回转盖板也有着较大的针高,处于两者之间的后固定盖板,其齿体高度及齿密设置都要充分考虑与上下游的衔接,齿高比预分梳渐小,但不可过小,否则会引起纤维流的涌堵,影响梳理效果。可形成齿深在2.2~0.9 mm之间的递减系列。

2.5.3不充塞、不绕挂

该作用区存在较大束状纤维,且分布不均匀,瞬间涌堵时有发生,极易产生充塞绕挂,应以7°~0°设计α角,选择较大齿空容量的齿体形态,确保对纤维的有效释放。

以上设计形成了后固定盖板是一组(三种或两种规格)齿体尺寸递减、齿密递增、分级跨接的分梳板组合[8]。

2.6前固定盖板针布设计

前固定盖板梳理区是梳理的补充或延伸,重点解决回转盖板因出入端兼顾所造成的出口端齿密不足的缺憾,在齿密梯增条件下完成精细分梳、整理分梳、顺直纤维,进一步清除残余杂质、微尘及短绒,达到改善棉网及成纱品质的目标。

2.6.1具有衔接性

密及梳理度与上游的回转盖板相衔接(高于回转盖板)。

2.6.2具有延伸性

为实现精细分梳、整理分梳,进一步提升纤维的伸直度,要将梳理的收官区段向高齿密延伸[8],齿体规格梯级减小,但不小于锡林针布,以5°~7°设计α角(当为化纤时α角更小),尽量选择较大齿空容量的齿体形态,依机型及纱线产品不同,齿密可在310~860 齿/(25.4mm)2所形成的齿密系列中适选一个齿密组合,如550/720。

以上设计决定了前固定盖板是一组(两种或一种规格)齿体形态尺寸较小、齿密大于回转盖板且递增的分梳板组合。

3.附加分梳板针布的创新与优化

3.1普遍适用的创新优化

3.1.1齿形高耐磨、慢衰退设计

其必要性及设计方法前面已详述。其可行性已经过多次成功尝试,不但可得到精准齿体形态,还可大幅提高冲齿时的冲模寿命。

3.1.2以表面处理保障高自洁、不绕花

(1)机械刷光

可设计回转式齿板刷光机,将镶排好的齿板像梳棉机回转盖板那样低速循环,在回转通道上设置软毛刷式的抛光辊(刷毛上覆着抛光磨料),对抛光辊的转向、转速、摆动、刷毛方向作科学设计,有效地清除毛刺及氧化膜。

(2)电化学抛光、镀层

电化学抛光也称电解抛光,是被抛光工件黏膜作用下的阳极溶解。在去除毛刺和氧化皮的同时,由于表面凸起的溶解度大于低凹处,其整平作用使齿体的表面粗糙度获得改善。镀层处理不仅是获得高耐磨的表层,其镀前预处理有溶解毛刺作用,使镀后的表面具有好的表面粗糙度。

3.1.3大齿空容量设计

齿体式分梳板针布的齿高比植针式针布的针高要小得多,有必要做大齿空设计,并有明显的齿颈,保障足够的纤维容纳空间及气流通道,提高分梳能力,且有利于清除碎屑和嵌杂。

3.2分类创新优化

3.2.1齿条式

(1)齿段无截冲残齿及毛刺

入口及出口端不留残齿。如图5所示,当前排为整齿时,后排齿段可能会留下残齿(图中箭头所指的浅虚线齿段的端部);模具精度有保障,不产生毛刺。

可行性方案:

①优化截冲工艺及模具,截裁齿段时不留残齿。

②实施冲淬卷线的节段周期冲齿。

借助伺服及其它协同传动技术,将冲淬卷的冲齿牵料与齿条冲截送料长度进行统筹设计,即在冲淬卷线上每牵料一组连续正常的齿距后,牵引1~3个小齿距,生成一段无齿空隔,在此空隔区冲截齿段。无齿空隔设计长度不同,后续截冲时生成具有不同齿位起点的齿段,但它们都不再有较大的残齿。

(2)嵌镶充分露齿

从客户反馈及调研发现,在某些梳棉工艺条件下,齿条式固定盖板易发生齿底积聚碎屑甚至于糊齿的现象。笔者认为除了α角过大、纤维释放不足及齿体不光洁外,齿高不足、齿根空间陷入齿板平面之下也是主要成因。为此,齿段在铝合金板上嵌镶不宜过深,齿部与齿颈部要全部露出底板平面,保持纤维及气流的通道畅通,不给碎屑积聚留空间,为纤维流拖带杂质清除嵌杂创造条件。图6嵌镶过深,图5嵌镶深度恰当。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5  齿条式齿段截冲残齿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6  齿条式齿段嵌镶过深

3.2.2隔距片式

隔距片式分梳板针布在全齿淬火、精细抛光、以隔距调齿密、全齿宽布齿等特点前提下,需要寻求新突破,其创新优化的突破口是由等厚齿(齿尖与齿根等厚)转为楔形齿(齿尖薄齿根厚),图7上侧为优化前,下侧为优化后。此时半成品钢带要单侧带斜面,加工工艺需要相应调整。当为楔形齿后,齿尖变薄,齿根变厚,整齿强度增加,为加大齿高创造了条件,低齿密得以加大纵向密度(大齿距),减小横向密度(减薄隔距),与锡林针布的齿密布局相匹配,强化分梳效果;高齿密针布的齿体锋利度得以提高,还可有效遏制横向齿隙嵌杂的发生。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7  隔距齿片式齿体截面及优化

3.2.3基台齿片式

(1)加隔距片

带基台的齿片式分梳板针布属传统型产品,除了还在用于包夹式固定盖板以外,现主要用于预分梳板,其规格尺寸较大,轧制时基台的形态规整有难度,台侧平面不足或厚度不一致会影响排列精度。设置隔距片,减小基台高度,可提高轧制精度,串排后的齿板精度将得到提高。另外,加了隔距片后,齿片大大减薄,可大幅降低材料成本(隔距片材料成本低)。如图8所示,上侧为整体式,下侧是加了隔距片后。

【纺织技术】梳棉机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与创新

图8  基台齿片式截面及优化

(2)齿段无截冲残齿及毛刺(略)

短针式在刺辊、刺辊预分梳板、固定盖板等分梳件上的试验效果明显优于锯齿式分梳件[9-11],但在针齿截面与强度、梳针基板选材及结构设计、生产效率、高针密应用、针尖平面度等方面尚需有全新的创新与突破,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4],此处不赘述。

4.结语

(1)梳棉机附加分梳的设计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还包括分梳板结构、附加分梳装置、主附分梳元件的选型与配套等方面,此篇仅涉及与针布齿板技术性能、质量特征、规格参数分布相关的设计、创新与优化,借此为行业梳理技术进步助一臂之力。

(2) 附加分梳板针布的设计要抓住三个关键:结合不同作用区的纤维状态;围绕各作用区针布的具体任务;与对梳元件(预分梳的刺辊针布、固定盖板的锡林针布)相适配。

(3)附加分梳延伸纤维路径,扩大梳理作用区,实现梳理作用多区段,利于梳理的分区域功能组合设计、优化针布配置,使梳理作用富有针对性,更加高效,为提高棉网和成纱品质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费青. 国外新型高产梳棉机的主要特点和技术措施[J].棉纺织技术,1996,24(1): 10-16.

[2]李妙福. C60型梳棉机机构创新和机理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8,36(6): 11-15.

[3]曹继鹏.TC03梳棉机的特点简析[J].辽宁丝绸,2004,2:19-22.

[4]曾一平,冯喜奎. 梳棉机附加分梳装置的结构形式与特点[J].纺织器材,2014,41(5): 57-62.

[5]王介生,王茜芳.梳棉机固定盖板针布的设计和除杂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3,31(4): 11-14.

[6]Lieven Vangheluwe.现代梳棉机针布及固定盖板的应用[J].纺织器材,2008,35(4): 25-30.

[7]冯喜奎,秦汝明,文九巴.金属针布高耐磨的技术瓶颈与突破[J]. 纺织器材, 2010,37(5):  9-13.

[8]冯喜奎,温倩,郑凯旋. 梳棉机附加分梳的作用与贡献[J]. 纺织器材,2014,41(4):64-66.

[9]邱镇南.梳针型固定盖板的作用与性能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2,30(6):20-23.

[10]刘福堂等.梳棉机用植针式固定盖板的应用研究[J]. 纺织器材,2010,37(5):29-32.

[11]费青.短针式分梳件的研发[J]. 纺织器材,2005,32(4): 15-17.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细旦莫代尔5.9tex紧赛纺纱的生产实践

2019-12-18 17:37:07

纺织技术

【纺织技术】卡摩纺降低气流能耗的措施及原理分析

2019-12-20 17:54: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