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据统计2018年中国化纤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吨,占全球的70%,其中涤纶化纤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0%。与巨大产量相伴而生的废弃物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再生涤纶纤维是利用涤纶的布料、废旧聚酯瓶片、纺丝废液、泡泡料、浆块作原料经过干燥、熔融制成的纤维。这种纤维既能解决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又能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还可以带来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的绿色生产方式。最近我公司开发了不同号数的再生涤纶缝纫线品种。本文以再生涤纶13.6tex品种为例,对再生涤纶纱线的生产及纱线性能分析做简要介绍。
2 原料的选用
原料100%再生涤纶,规格1.33*38mm,断裂强度≥5.2(cN/dtex),实际值为:5.7(cN/dtex),断裂伸长率:23.3%,卷曲数9.3(Crimps/25mm),油剂含量:0.18(%)。
3 纺纱工艺流程
A002圆盘抓棉机→JWF1207多仓喂棉机→ FA106梳针滚筒开棉机→TC10-1特吕梳棉机→FA306并条机→JWF1446C粗纱机 →JWF1510细纱机
4 主要工艺参数配置及生产管理措施
4.1 清棉工序
将再生涤纶在车间放置24小时以上进行平衡。进入圆盘排包时严格按照排包的顺序排包,要求排包均匀、密度一致、削高排平,以保证抓取的一致性。由于再生涤纶的强力较普通涤纶的强力较低,该纤维中无杂质,只有少量的并丝、硬块、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疵点,根据原料的性能,在清梳工序应贯彻“多梳少打、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抓棉小车运行速度:2.0r/min,每运行一圈下降3mm,抓棉打手速度720r/min。梳针打手的速度:409r/min。
4.2 梳棉工序
再生涤纶纤维通常对高强度的梳理较为敏感,和棉品种一样也容易产生短绒。特别是对于相对强度较低的再生涤纶纤维,因此为控制生条中的棉结和短绒含量的增加,要选择较大的隔距、低齿密针布和较低的转速。刺辊速度:874r/min,锡林速度407r/min,道夫35r/min。
主要隔距:锡林盖板:0.36mm 0.36mm 0.36mm 0.36mm 0.36mm 0.36mm;锡林与刺辊隔距:0.28mm;锡林与后固定盖板隔距:0.64mm 0.64mm 0.61mm 0.61mm 0.58mm 0.58mm;前固定盖板隔距:0.41mm 0.41mm 0.41mm;生条定量为26g/5m,出条速度128m/min。由于再生涤纶强力较低,因此在梳理过程中应比棉纤维的梳理要柔和。在针布的选择上应选择工作角度较小,齿密较稀的针布:锡林针布为:T2520*060*742*12/X,道夫针布为:T4030R*090*0367*31/BRZ,盖板针布为:NOVOTOP 40S。生产中加强日常清擦,确保过棉通道的顺畅避免因挂花和过棉通道的不顺畅造成大量棉结的产生。开车后棉网清晰度良好,棉网等级一级;结杂粒数每克为1粒。
4.3 并条工序
再生涤纶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卷曲比棉纤维较多、摩擦系数较大等特点,在工艺上采取“重加压、大隔距”、在生产过程中保持通道光洁、防缠防堵等措施。在牵伸分配上为了降低牵伸中较大的牵伸力,适当的加大后区牵伸倍数。出条速度方面,为避免出条速度过高产生静电引起缠罗拉、皮辊及速度过高引起的意外牵伸,出条速度略低于纺棉时速度。设计如下:由于梳棉机带有自调匀整重量上比较稳定,在并条上采用了两道并和。罗拉隔距为:10*20mm、后区牵伸倍数分别为1.81倍、1.33倍;头并、二并的定量分别为:17.0g/5m 16.8g/5m。出条速度:210m/min。开车前做条干CV%确保机械状态运行良好,生产中确保过棉通道光洁顺畅。
4.4 粗纱工序
加工化学纤维在粗纱工序一般采用“大隔距、重加压、小张力、小捻系数”的原则,但这种工艺配置用在纺再生涤纶上效果并不理想。试纺效果:粗纱定量为:5.0g/5m,罗拉隔距:12*30*36mm,后区牵伸:1.26,刚试纺粗纱捻系数63.7,纺出的粗纱表面毛羽较长,假捻器有带花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再生涤纶的抱合力较普通涤纶的抱合力较差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1、加强温湿度控制:化纤比较蓬松、表面的摩擦系数和导电性能都与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化纤的回潮率比较低,水分吸附在纤维的表面,因此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要求车间对并条、粗纱区域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2、增大粗纱捻系数(通过试验尝试加大捻系数,最终选定粗纱捻系数为75.1)3、选择合适的假捻器型号,减少纱条之间的摩擦4、减小粗纱张力 5、降低锭速(锭速700r/min)。通过以上措施粗纱的表面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另外大粗纱捻系数提高了粗纱表面纤维的紧密性,能有效的减少纱疵,提高成纱质量。
4.5 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采用了偏紧的前区罗拉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偏紧的的前区隔距有利于控制浮游纤维,使纤维的变速点比较集中,较小的后区有利于改善纤维内部结构稳定产品的质量。细纱工序的工艺参数配置:罗拉隔距:18*39mm,总牵伸倍数:42倍,后区牵伸;1.21倍,罗拉速度190m/min。
4.6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要求纱线的毛羽要少,外观成型、纱线的强力要好,电清的工艺参数要设计合理。为减少毛羽的产生在速度上采取了较低的车速、适当的张力并保持过纱通道光洁,定期进行打纱情况进行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
5 结束语
再生涤纶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梳理的过程中容易损伤,造成短绒的增加。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纱疵增加。因此清棉工序采用“多梳少打,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同时要保证过棉通道的顺畅,避免挂花,防止索丝和棉结的产生;梳棉工序采用较大的隔距,低齿密的针布和较低的速度,来减少纤维的损伤。并条工序“重加压、大隔距,适当的加大后区牵伸倍数”的原则,有利于加强整理,获得更好的伸直度、平行度、能尽大可能的降低棉结、短绒,减少偶发性纱疵;粗纱采用较大的捻系数、小张力,增加纱条的紧密性;细纱工序应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纱线质量;络筒工序工序采用低速度、适当张力等措施;加强各工序温湿度的管理工作,防止因温湿度不合适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