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FA306并条机同时出现40cm和80cm机械波是怎么回事?
答:此种情况是速度较低时(250米/分左右)容易出现。原因是FA306并条机的正常使用速度是360米/分以上,条子从椭圆形出口前端出来,此处倒角良好。低速时条子从圈条斜管出口侧面出来,而这个侧面的倒角较小,在波普图上显示为“机械波”,实际是“圈条效应”波。一般输出φ400条筒的圈条效应波表现在40cm及40cm的整数倍,如80cm、120cm等处,输出φ500条筒的圈条效应波表现在50cm及50cm的整数倍,如100cm、150cm等处。
解决办法:将侧面硬角倒圆即可。或者先用托盘接棉条做一下乌斯特,如果没波了说明是圈条波,如果还有则说明是机械波。在检查皮辊、罗拉、罗拉轴承、齿轮、键、键槽等。80cm的波可能是基波,40cm为谐波。
52.我厂的立达并条机是RSB-401C,现在纺的是长绒棉7.3tex,在条子重量合适的情况下,经常自动停车,显示屏上显示“达到临界值(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RQM A报警,有可能有几个问题:1、检查条子重量是否有偏差,如果无偏差,则问题在RQM监控上,与自调匀整无关,如果有偏差,说明自调匀整工作不正常。2、自调匀整:察看零偏差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自调匀整的指示灯应该在绿色附近跳动,否则需要调解总牵伸倍数,或者重新警醒自调匀整设定。3、RQM A设定是否过窄?一般来说2%,RQM A有没有归零?是否使用了要求的喇叭口?或者可以进行RQM校准。
53.如何解决FA411粗纱机精确定长问题?
答:天津的FA411粗纱机的程序规定,只有计长表纺到预设的定长长度后在下龙筋上升到中间的满纱位置后才能进行落纱程序,这样就会出现5-80米的误差。80米的误差对一般的纺织厂来说不算什么,但细纱要求整体换粗纱就会使每次换下的小粗纱有30-150米的余纱勾掉回用,造成人力、原料、电力的浪费,赛络纺还造成缺一根粗纱的长细疵点。
实际我们只要把PLC的程序稍加改动就能做到精确到5米的定长要求,其实就是把进入落纱的网络段的满纱位置和龙筋上行的两个常开触点并上一个常闭触点,把龙筋向下的常开触点并入落纱程序,然后就是加一个12秒的定时器,定时器是在落纱时要是正好龙筋下行时起到定位停车后启动双向吸铁左吸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不管龙筋是向上或者向下都可以只要定长一到就进行落纱程序,为了保险起见,不在倒向时落纱就要把防冒开关串入落纱的启动网络段就OK。
54.我厂是JWF1415型粗纱机,现在车速是1150,速度达到最高时龙筋换向整车纱线松,车速开1000时一切正常,为什么?
答:JWF1415粗纱机锭距216mm,卷装尺寸为152×400(直径×高)较大,随着粗纱卷绕直径的增大,粗纱重量也随着加重。由于锭速过高(1150r/min),龙筋换向时确实会产生整车纱线松的现象,132锭此现象应该比120锭严重。JWF1415粗纱机锭速一般应不超过1000r/min。
另外,冒粗纱头还与粗纱假捻器的材料、形状有关,应积极推广塑料和聚胺脂耐磨的带槽假捻器。后区牵伸倍数增大,虽有利于冒粗纱的改善,但不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在成纱条干不恶化情况下,要选择合理的后区牵伸倍数。钳口隔距块虽有利于冒粗纱头的解决,但对成纱CV%和粗细节有一定的恶化,在配置工艺过程中不能“一刀切”。粗纱捻系数的降低有利于冒粗纱头的改善,在工艺调整时要做到精细调整。温湿度对冒粗纱较为敏感,在纺纱工艺一定的条件下,要做好温湿度的精细调整,细纱纯棉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60%范围内。
55.对于混纺品种的幷合道数有什么讲究和原则?
答:并条混纺一般经过化纤的预并和混一、混二和混三(或只有混一、混二)。化纤预并在梳棉重量比较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六根并,对化学纤维比较好控制;混一一般根据配比进行合理搭配,原则是尽量少并合,达到混合比例即可;混二(包括混三)尽量采用少并合,加强牵伸控制为原则,一般六根并和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各道并条隔距根据并条机型和化纤长度,合理调整,化纤预并适当放大,并条加压适当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