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涤粗支数的重量控制案例分析

某公司常年生产纯涤大化T21S,涤纶用100%仪征大化38mm×1.56dtex,质量较为稳定。最近接到了T10S、T8S的单子,由于量不大,所以粗纱定量没变还是保持6.7g/10m,粗纱捻系数56,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个别纱支偏粗的严重质量问题,,用户意见很大。

经查细纱在每落纱中总会无规律地出现十几个重量要偏粗1支以上的管纱,经追踪粗纱重量正常,对应锭子无异常。

一、原因分析
该公司的细纱机是2017年的JWF1566,主要上机工艺为罗拉隔距23mm×38mm、后区牵伸1.35。根据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排查:
1. 对相应锭子的细纱摇架进行检查,压力是否到位、压力分配是否合理;
2. 前后档胶辊直径大小,位置;
3. 上下胶圈及上销、隔距块大小;
4. 下胶圈张力架的位置;
5. 更换新的摇架;
6. 加大细纱后区牵伸由1.35→1.40→1.45;
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试验后都没有什么效果,还是偏重1支左右,但是成纱条干相对正常。同样的粗纱同样的机台做T21S一切正常,而做T10S或T8S时就有一小部分管纱偏重,并且是整只管纱,而不是一段一段。那就说明细纱设备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应从工艺和纺纱原理上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二、纺纱原理和工艺技术分析
牵伸的实质就是把须条中的纤维移距增大,沿轴向将纤维在较长的位置上重新分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须条中的纤维必须要得到良好的控制,如纤维控制不住那重量肯定控制不住。由于粗纱重量没变,纺T10S、T8S时,细纱的总牵伸倍数只有11.34、9.08,并且前罗拉转速又快(285r/min)。细纱的总牵伸倍数小,那就要考虑后区牵伸倍数要选择比临界牵伸倍数小,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控制纤维。如后牵伸大,那么进入前区的纤维根数就更加少了,不利于对纤维的控制。
三、采取措施和结果
根据这一思路,把细纱的后区牵伸从1.35调整1.25,试验后数据恢复正常。连续观察几天无异常偏粗的管纱出现。客户反应无异常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质量问题。
四、结论
从上面的质量问题可以看出,在牵伸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牵伸区纤维的控制相当重要,要综合考虑影响控制纤维的各个因素(罗拉隔距、细纱牵伸倍数、细纱后牵伸、钳口大小,胶辊胶圈、上下销等),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当增加粗纱捻度,当然做粗支纱时粗纱定量最好要合理设定。如粗纱定量合理的话,上面的质量问题不会出现。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赛络纺纱线性能分析及工艺实践

2020-3-28 11:41:55

纺织技术

【总师俱乐部】细纱导纱杆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2020-3-30 11:59: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