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理调整立达精梳E66产量

由于用工的紧张、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许多企业纷纷更新了设备,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此前提下某公司引进了立达公司的四套精梳设备,就如何制定合理的精梳速度,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一、 试验目的

对立达E66精梳机进行速度优化,达到高质高产的目的。

二、 试验方案

JC40s 原工艺400钳次,分别调整到460、480、500钳次,就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如下:

工艺流程:条卷机E35  1# →精梳机E66 1#→并条机RSB-D45C 1#→粗纱机JWF1425  1#→细纱机DTM129  5#

【技术】合理调整立达精梳E66产量

以上所有对比试验均采用统一棉卷,并在相同机台相同锭位上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

【技术】合理调整立达精梳E66产量

三、 对比分析

1) E66在相同的给棉长度4.7mm和相同的落棉率20.3%左右的情况下,采用460、480、500钳次与400钳次相比,高钳次运转各项质量指标反而要好。条干CV值下降了0.1左右,粗节+35%下降了15.7%、粗节+50%下降了33.3%,棉结指标(+200%)分别下降了31%、27%、25%;棉结+140%下降了28.5%左右。速度上去了,产量提高了而成纱质量反而有所提高。同400钳次相比产量每小时要高8—13kg。

2) E66在500钳次下落棉率减少2%,同400钳次相比各项质量指标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产量提高了14.5kg/h,并且明显降低了用棉成本。

3) E66在480钳次时给棉长度由4.7mm增加到5.2mm,各项质量指标同400钳次相比差不多,但是产量增加了16.5kg/h。

四、结论

通过对比试验可以明显看出,E66高速生产(480或500钳次)对成纱质量没有影响,还可以通过试验合理调整给棉长度与落棉,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合理调节顶梳插入深度,定期检查锡林与毛刷之间的隔距保证良好的梳理质量,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用棉成本的目的。

作者:陈磊磊 中国纱线网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新时代棉纺工程若干技术进步及瓶颈突破展望(上)

2020-6-9 14:17:32

纺织技术

【技术】新时代棉纺工程若干技术进步及瓶颈突破展望(下)

2020-6-10 16:51:2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