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花工序的重点是减少纤维的损伤。在原棉含杂不高的情况下,降低各打手的速度,放大握持打击点的隔距,无论对毛羽还是棉结都有改善。
保持气流通畅,不噎车不堵车。噎堵是造成索丝棉结的主要因素,而这些索丝在梳棉会产生大量的短绒,从而使得毛羽大幅增加;同时,气流通畅可以从尘笼排除部分短绒灰尘,有利于后道工序加工。
保持一定的湿度,使得棉卷到梳棉处于放湿状态,有利于梳棉的分梳,减少短绒和棉结。实际上,棉卷的回潮率是空调要重点控制的一个指标。
二、梳棉工序
工艺上的思想是:减少损伤,排除短绒,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采取的措施:采用较低的刺辊转速、较大的锡林与刺辊的速比、适当的刺辊—给棉板隔距,对盖板顺转采用稍大的锡林—前上罩板上口隔距,对盖板反转采用稍大的锡林—后上罩板上口隔距,适当提高盖板的运行速度。
设备上的重点还是保证机械状态和针布状态,刺辊降速后应加强刺辊状态的检查,为了弥补刺辊降速后的分梳度不足,可采用齿尖薄、齿密大的刺辊齿条,刺辊上的倒齿乱针必须及时修复,机上除尘吸口保持足够的负压。运转要加强清洁,防止短绒附入。
三、精梳工序
精梳工序是减少纱线毛羽的一个重要工序。其主要体现在:大幅度的排除短纤维,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为减少毛羽提供了最有效的帮助;所以,精梳纱毛羽少、条干好、纱线光洁。
要降低棉条的短绒含量,在一定的落棉率情况下,提高落棉的短绒含量是节约成本、改善质量的有效措施。除精梳设备状况外,精梳的准备工艺尤为重要。
精梳工序由于棉条被充分梳理,纤维伸直平行好,所以抱合力特差,操作及运输稍有不慎将造成毛条破条,产生质量问题。有些厂为了预防这些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落筒后用锦纶绸做的帽子将棉条罩住,挡车工接头时使用爽身粉,严格定长防止落高筒等等,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毛条破条,效果很好。
四、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的重点是优化牵伸工艺,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头预并并合数和总牵伸倍数宜小、不宜大,后区牵伸倍数宜大、不宜小,后区隔距宜大、不宜小;二并的并合数和总牵伸倍数宜大、不宜小,后区牵伸倍数宜小、不宜大,前区牵伸倍数宜大、不宜小,前、后区应实施重加压、紧隔距、强控制的工艺思想;对于纯棉精梳采用单并带自调匀整,对防止纤维过熟、抱合力差、棉条易破烂从而使毛羽增加的问题,有极大的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并条通道的光洁是降低纱疵、减少毛羽的有效措施,做起来很简单,但关键是长期坚持做好。有的厂片面追求条筒容量,定长很长,造成上层的棉条大量摩擦起毛,严重影响质量,这些问题一定要杜绝。另外,条筒的质量差、静电严重,在条筒四周会出现一层毛绒,严重影响棉条的光洁度。同时,机后棉条在退绕时,棉条高低、条筒位置如果不合适,会严重碰毛、拉毛棉条,造成后工序毛羽增加。这些不起眼的工作对毛羽影响很大,需要认真关注。
五、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降低毛羽的重点,应放在增加须条紧密程度、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改善粗纱光洁度上,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粗纱总牵伸倍数偏小掌握为宜,后区隔距偏大掌握,后区牵伸倍数偏小掌握(最好控制为弹性牵伸1.08倍~1.15倍)为佳;
② 粗纱捻系数在满足细纱正常牵伸的前提下偏大掌握,有利于减少毛羽;
③ 粗纱采用有整理区的四罗拉牵伸型式,有利于减少毛羽;
④ 采用开口合适的前、后区集棉器、选用合适的假捻器,有利于减少毛羽;
⑤ 适当提高粗纱的回潮率(掌握在6.5%~7.5%),有利于减少毛羽;
⑥ 合适地储存运输粗纱、防止粗纱表面发毛,有利于减少毛羽。
六、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既是加捻毛羽的产生点,又是过程毛羽的严重增加点;因此,细纱工序的各项状态对毛羽的影响极大,是控制毛羽的关键工序,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 优选合理的细纱工艺
① 粗纱轻定量,细纱牵伸倍数越大,毛羽越多;
② 增大粗纱捻系数;
③ 增大细纱后区罗拉隔距;
④ 减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后区小牵伸,有利于毛羽、条干及重量CV值;
⑤ 选择适当的纺纱速度,锭速越高则毛羽增长越多;
⑥ 适当增加前胶辊对前罗拉的前冲量,有利于捻回的传递,减小加捻三角区的长度与宽度,从而达到减少毛羽的效果。
2) 合理选用牵伸部件
① 选用自动张力调节尼龙上销;
② 选用新型阶梯下销(如MD-1型);
③ 选用低硬度高弹性优质胶辊;
④ 采用内、外花纹胶圈。
3) 钢丝圈的选用
① 适应性好,走熟期短,断头少;
② 拎头爽快,特别在小纱时不应过重且接头容易;
③ 通道宽畅,防止纱线通道与钢丝圈跑道产生交叉从而造成摩擦割断头;
④ 高速运转时抗楔性能好,纱线通道宽畅、气圈稳定,不出现气圈过紧、过松和抖动问题;
⑤ 有较长的使用周期;
⑥ 钢丝圈不易过宽,以免挂花而使其重量大大增加;
⑦ 钢丝圈的重量应根据温湿度情况、钢领老化程度、锭速高低来确定,尽可能保证气圈不碰纱管头和隔纱板,在断头较少的情况下应偏重掌握。
4) 钢领的选用
① 材质晶粒细腻;
② 表面硬度适中均匀;
③ 内外跑道光滑,摩擦因数小而均匀;
④ 内径圆度偏差越小越好;
⑤ 只与只、批与批之间的一致性好;
⑥ 钢领顶面平面度及顶面与底面平行度要好。
5) 导纱钩的选用
导纱钩孔径越小,对毛羽改善越好;导纱钩应光洁耐磨。
6)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① 严格工艺上车,校直3列罗拉,严格控制钳口和罗拉各部件的隔距;
② 做好钢领板水平和锭子水平;
③ 做好导纱钩、钢领、锭子三同轴;
④ 在纺纱最低位置时,导纱钩与纱管顶端相距25 mm~30 mm为宜;
⑤ 校正好清洁器与钢领的隔距;
⑥ 钢领板上下运动无顿挫;
⑦ 纺纱通道光滑、无毛刺;
⑧ 做好锭子清洁加油工作,减少锭子振动,更换麻手锭子。
7) 加强运转管理
应做好各部位清洁工作,及时巡回,处理好断头,严防粘、缠、挂、堵。
8) 加强空调管理
加强空调管理,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在胶辊不缠绕的前提下,提高相对湿度有利于消除静电,改善卷绕条件对减少毛羽有利,一般以湿度60%~65%,温度22 ℃~32 ℃,回潮率(7±0.5)%为宜。
七、络筒工序
由于络筒工序卷绕速度高,锥形筒子每一个点的卷绕速度不一样,纱线在卷绕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滑移;因此,管纱经络筒后毛羽将严重恶化,是纱线过程毛羽的严重产生点,也是我们解决毛羽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
1) 络纱速度
由于纱线毛羽恶化随络纱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为了控制毛羽恶化,络纱速度不宜太高。
2) 纱线在槽筒上的包围弧
纱线在槽筒上的包围弧弧长越短,经络筒后毛羽恶化越少。在GA014型络纱机上将筒锭握臂提高1 cm(减少纱线在槽筒上的包围弧弧长),毛羽恶化对比降低60%,千米棉结也降低了一半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络纱张力
络纱张力大,纱线与机件摩擦力加大,毛羽增多。
4) 机械状态
槽筒质量,纸管质量,筒子的跳动,探杆的灵敏度,握臂下降的阻尼,通道的光洁程度,纱线在电清检测槽中的位置等,都与毛羽的增加密切相关。
5) 温湿度
适当增加络筒车间的温湿度有利于减少毛羽,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70%~75%,温度控制在22 ℃~30 ℃较为有利。
6) 管纱质量
管纱毛羽越多,经络筒后增长越大。
综上所述,解决毛羽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人,机,法,料,环五个方面进行细致有效的工作;细纱工序既是加捻毛羽之产生点,又是过程毛羽的严重增加点。因此,细纱工序的各项状态对毛羽的影响极大,是控制毛羽的关键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