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提升并条工艺效能的探讨

并条工序在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改善纤维的平行度和均匀度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纺织企业对并条工序越来越重视,因为在并条上产生的质量问题在下道工序中将没有任何机会得到改善和修复。因此,合理控制、充分发挥并条工序的作用,对成纱质量的稳定性和高质、高效、低耗生产至关重要。

合理配置工艺参数

并条工序的工艺参数包括并合数、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罗拉握持距、压力棒位置、集束器及喇叭口径,张力设置等,自调匀整并条机还包括死区长度(匀整点)、放大倍数(匀整强度)、喂入检测罗拉与集束器的规格等。

1.1 并条工艺设计的目标

(1)尽量使纤维得到较好的伸直平行度,条干均匀度得到改善,原料得到充分混和,满足后道生产。

(2)很少产生纱疵,生产状态稳定。

(3)生产效率较高。

 

1.2 并条工艺必须关注的问题

工艺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对获得较好的棉条质量至关重要。

(1)要防止工艺参数设置处于临界位置而造成的突发性纱疵。

(2)要防止造成棉结大幅度增加。

(3)罗拉隔距、牵伸倍数、压力棒高低、条子定量等工艺参数,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要统筹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4)工艺设计必须建立在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上,要注意减小并条机的牵伸负荷,否则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特别是罗拉隔距的设置与集中前区牵伸的设计。

 

1.3 并条工艺配置实例

新疆某企业生产普梳40S纯棉纱,设备头并为双眼带自调匀整并条机,末并为D81S,并条工序主要工艺配置见表1,成纱质量指标见表2。

【技术】提升并条工艺效能的探讨

从表2可以看出,成纱条干等各项指标均较差,特别是纱疵明显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头并双眼匀整后牵倍数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将头并改为在不带自调匀整的D81S上生产,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并条优化后的主要工艺配置见表3,优化后的成纱质量指标见表4。

【技术】提升并条工艺效能的探讨

从表4与表2的成纱指标对比可以看出,在粗纱与细纱工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并条工艺参数,有效提升了纤维的伸直度,成纱条干等各项指标均有较大改善。

 

并条工序控制的关键是解决棉条内在纤维结构(即三度问题),使纤维伸直度和分离度、平行度较好,控制好纱疵比控制条干更重要。CV%好,不一定成纱质量好。

强化运转操作管理

很多企业并条工序的设备配套和运行状态都很好,工艺设置也较合理,但由于运转操作管理不到位,造成后工序出现了质量波动

 

2.1 运转操作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喂入条子交叉摆桶、分段管理以及喂入条牵引位置错乱。

(2)穿条路线不正确,条子交叉重叠。

(3)皮辊、压力棒的加压点偏移。

(4)集束器的位置调整不到位,接头操作不规范。

(5)车间湿温度波动大,不同区域的湿温度差异大。

(6)自调匀整并条机的报警条子没有按规定进行处理。

(7)自调匀整的操作不规范,引起质量波动,造成浪费和损失。

……

 

2.2  运转操作管理问题实例

某企业在使用自调匀整并条机生产过程中,有一大个班次出现了近30桶重量超重达3g/5m的条子。调查发现试验人员输错了实测重量,并在没有确认输出条合格的情况下,开车启动的同时就进行了监控标定,导致一直以超重棉条为标准进行质量报警控制,既造成损失,又影响到后工序的生产。

因此,纺企一定要注重理论培训和实操训练,并持之以恒的进行督查,做好走动管理,及时纠偏。

挖掘并条工序潜能

3.1 补充梳理,加强整理,降低落棉与棉结

随着高速度、重定量工艺的推广应用,为有效减轻精梳机的梳理负荷,必须保证喂入精梳机小卷中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分离、平行度和伸直度,为此可以在解决精梳棉卷粘卷问题的前提下,尝试在精梳前采用多道预并条,如用三道精梳预并条,可使喂入精梳机的小卷后弯钩减少40%,前弯钩减少70-80%;两端弯钩减少70-80%;无弯钩纤维增加70-80%;没有进入精梳机前无弯钩纤维量达到75%以上;精梳条含短绒率减少3%以上,棉结减少10%以上;落棉减少3%以上。

 

3.2 利用并条牵伸工艺打开活棉结,降低成纱棉结

在整个纺纱流程中,并条工序速度最高,也最容易产生纱疵,尤其是容易造成棉结大幅增加。降低棉结,其实就是减少团状纤维。除了保证棉条通道的清洁,减少挂花及皮辊返花等措施外,在并条工艺上需全面兼顾,特别是头并喂入的生条中,纤维平行度、伸直度较差、状态蓬松,方向紊乱的纤维较多,并条应通过牵伸使纤维伸展分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大后区隔距及后区牵伸倍数,从而减小主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同时利用压力棒的控制作用,使已经处于打开的“活棉结”的一端握持牵伸,在下道并条工序中拉直,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前弯钩,为后工序将纤维伸直平行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可以解开一些“活棉结”,减少纱疵。

 

3.3 提高并合效果

受原料特性及混纺比例的限制,两种或多组份的纤维混和在清梳联上混和很难控制,梳理效果较差,造成纱疵多,布面横档等问题。但利用并条进行棉条混和,经过多次牵伸并合或上下两种不同纤维相互挤压渗透,再进行牵伸混和,多组份以上纤维的混和机会可大大提高,比例也能较好地进行控制。

在混纺过程中,并合道数和并合根数相互结合,在达到质量要求的同时,以少并合根数、多并合道数为原则,不同混和方案混和效果的比较见图1、图2。

【技术】提升并条工艺效能的探讨

3.4 精梳后单并

提高牵伸过程中纤维伸直度的重点是尽量使纤维末端充分伸直。纤维头端变速,尾端脱离钳口控制,后部纤维的摩擦力和控制力决定纤维变速过程中的伸直状态。精梳后单并采用二大一小工艺:重定量、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原因是在高速条件下,纤维经过两罗拉钳口的时间变短,没有足够的空间无法在瞬间完成较厚棉层的整理,因此加大隔距,以空间换时间。重定量利用纤维间的内静摩擦力,实现纤维变速时的伸直目标。

结语

在纺纱流程中,并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生产管理中要结合实际,通过优化工艺、强化管理等措施,充分挖掘并条工序潜能,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焦伦进  樊早斌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棉纺企业的几项节能技术改造

2020-5-22 16:21:06

纺织技术

一起由机械波造成的布面横档疵点案例

2020-5-25 16:31: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