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提升JMJC9.7tex成纱质量的实践

我公司在生产JMJC9.7tex纱线时,出现了质量差、细纱断头多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技术攻关,通过设备整机、调换专件、工艺优选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成纱质量,降低了细纱断头,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分享一下。

一、生产现状

1.1 纺纱设备和工艺流程

BO-A2300开棉机→CL-P预清棉机→MX-I6型集成混棉机→CL-C1精清棉机→TC5-1梳棉机→FA313B予并→E35条并卷机→E66精梳机→RSB-D45C并条→CMT1801粗纱机→G32细纱机→ACX5细络联

1.2 原棉指标

我公司使用的是甘肃和新疆机采棉,原棉等级3级,马值4.3,主体长度28.8mm,成熟度0.9,整齐度82.6。

1.3半成品及成品指标

半成品条干使用Uster ME100测试,成纱使用长岭CT2000条干仪测试,质量指标见表1。

【技术】提升JMJC9.7tex成纱质量的实践

二、原因分析及攻关措施

2.1 试验分析

我们使用X129棉结和短绒快速检测仪对半成品棉结和短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见表2。

【技术】提升JMJC9.7tex成纱质量的实践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1)筵棉棉结增长幅度较大,从原棉到筵棉增加了近1.7倍,说明清花工序开松强度大,产生的棉结较多,需要进行改进。

(2)梳棉棉结去除任务较重,针布梳理负荷较大,针布磨损会较快。

(3)生条到条卷棉结略有增加(理论上应该逐渐减少或基本维持不变),说明预并条工艺应进行适当调整,机台清洁(特别是牵伸区内的清洁)应加强检查、考核。

(4)精梳条的有效纤维长度变短,说明精梳对纤维的损伤较为严重,应优化相关工艺参数。

2.2工艺参数优化

2.2.1 前纺各工序的工艺优化

(1)优化打手速度。双轴流打手速度由原来的817rpm、791rpm降为600rpm、580rpm,精开棉打手速度由375rpm增加为420rpm(提高开松效果)。

(2)优选针布型号。锡林选用AC1835×01740,道夫选用AD4030×02090,刺辊选用AT5010×05030,活动盖板针布由MCH42更换为MCH45。

(3)校正隔距。锡林-活动盖板隔距严格按8、7、6、6、6、7英丝逐台进行调校。

(4)提高定量。生条定量由21g/5m提高到26g/5m,出条速度120m/min,预并条定量由19.7g/5m提高到21g/5m,条卷并合根数由24根改为28根并合,棉卷干定量由65g/m增大为80g/m,熟条定量由16.8g/5m提高为26g/5m,粗纱定量由4.6g/10m提高为5.2g/10m。

(5)优化精梳准备工序工艺。预并采用6根并合,后区牵伸采用1.791倍,罗拉中心距42×40×48mm,条并卷采用28根并合。

(6)加强清洁管理工作,提高机台运行状态。强化挡车工的机台清洁工作,每班检查皮辊运行状态;设备包机人随时检查摇架加压和光电系统,保证条子质量的稳定性。要求条子通道光滑顺畅,条子横向排列均匀整齐。

(7)优化精梳工序工艺。锡林-钳板隔距由0.3mm改为0.25mm,导棉板位置由1.8mm改为2.4mm,将主牵伸区握持距由45mm改为47mm。

(8)采用一道并条,5根条子并合,后区牵伸1.15倍,牵伸区握持距40×48mm,输出喇叭口3.8mm,出条速度450m/mim。

(9)粗纱采用“两大一小”工艺设计,罗拉中心距39.5×52×67mm,前皮辊前冲4mm,二皮辊前冲2mm,中铁辊后移2mm,后皮辊后移2mm,粗纱捻系数125,后区牵伸1.15倍,锭速1000rpm。

经过工艺优化和设备校正后,半成品指标见表3。

【技术】提升JMJC9.7tex成纱质量的实践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从原棉到筵棉的棉结增长率降低到了97%,精梳短绒率有所降低。

2.2.2 细纱工序的工艺优化

细纱工序罗拉中心距42.5×70mm,后区牵伸1.143倍,压力棒隔距块由2.25mm调整为2.5mm,降低了质量指标的离散性,见表4。

【技术】提升JMJC9.7tex成纱质量的实践

2.2.3 细纱设备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情况

(1)钢领板横梁变形较多,造成钢领板向外侧倾斜,不水平,造成断头多。校正、更换钢领板横梁。

(2)紧密纺大小皮辊的牵伸比为1.085,较大,调整为1.065。

(3)网格圈粗糙度内外圈均在16μm以外,下皮圈粗糙度到达1.7μm,上皮圈达到1.3μm,皮辊粗糙度为1.4-1.6μm,后皮辊更大,纺纱条件较差。优选配件,网格圈外层粗糙度12μm,内层10μm,皮圈更换为上皮圈粗造度0.9μm下皮圈粗糙度1.0μm的国产新皮圈;降低磨床速度并重新磨皮辊,使皮辊表面的粗糙度保持在0.8-1μm之间。

(3)皮辊前冲由原来的6mm统一调整为4mm。

(4)清洁器隔距较大,钢丝圈挂花多。清洁器隔距统一调整为1.8mm。

(5)网格圈和笛管位置差异大,隔距太小,网格圈上转圈不顺畅,隔距太大,断头后吸不走须条,容易缠绕网格圈。网格圈与笛管隔距统一调整为1.5mm。

(6)气圈环、导纱钩、钢领和锭子中心不对中。在钢领板10mm位置,将气圈环和导纱钩与锭子中心对中,在做好气圈环与锭子中心对中后,用专用工具电子式锭子对中仪对中,要求锭子中心与钢领中心偏差必须小于0.15mm。

(7)导纱动程6mm,喇叭口位置偏。将导纱动程调为4mm,保证负压集聚效果,在凸轮右偏45度,即为0偏心距,将喇叭对中于负压管吸管斜槽入口。

(8)优化锭子的速度曲线,见表5。

【技术】提升JMJC9.7tex成纱质量的实践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最高锭速由原来的13500rpm提高到了16500rpm,断头率降低了一半以上。

三、攻关效果

通过技术攻关,纱线质量得到了改善,络筒机切次数也有很明显的变化,见表6。

【技术】提升JMJC9.7tex成纱质量的实践

四、结语

通过检测半成品棉结短绒和纤维长度等指标,按照棉结、短绒增长规律分析数据变化情况,优化打手速度,校正分梳、转移隔距,从生条到粗纱实施大定量生产工艺,改善了成纱质量,提高成纱条干水平。通过对细纱机各项措施优化,对设备进行全面整机,消除钢领板歪斜、三同心不对中、须条集聚效果不良等问题,提高了锭速,减少了断头,络筒产量有所提高,达到增速、增产、提质的目标。

作者:付银科 咸阳纺织集团三分厂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棉纺厂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实践

2020-5-28 17:20:43

纺织技术

【技术】利用条干仪简便地检测道夫转移率(上)

2020-6-1 15:22: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