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棉纺梳理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中)(紧接上期)
2.11 刺辊辊筒圆整度差造成的棉网破边破洞及机械波
2.11.1 棉网破边破洞的现象
锡林、道夫、盖板、刺辊新换针布后生产涤纶产品,棉网从轧辊出来后出现厚薄不匀等问题(见图20),条子上存在机械波,造成生条断头,影响效率和质量。
图20 刺辊圆整度差造成的破洞
2.11.2 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刺辊轴弯曲造成喂棉不匀,机械状态不良(如隔距不准,刺辊、锡林和道夫振动而引起隔距周期性变化,圈条器部分齿轮啮合不良等),均会造成条干不匀率。实际检查发现辊体严重偏心、跳动,校正滚筒轴后问题得到消除。
2.12 道夫针布选配不当造成棉网转移不良,清晰度差
2.12.1道夫针布选配不当问题现象
图21棉网转移不良
2.12.2 产生原因
针布配置不当,低速梳棉机配置齿密过稀的道夫针布,造成针布对纤维的控制能力较弱,形成不了质量优良的网面,在接近道夫与剥棉罗拉剥离点时,纤维被剥棉罗拉提前剥取,造成问题的出现。
2.12.3 控制措施
道夫针布更换为齿密较密的型号,由原来的AD4030×02090更换为AD4030×01890,以加强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同时适当缩小剥棉罗拉隔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见图22。
图22 更换针布后的转移效果
2.13 梳理工艺不当造成锡林针布一侧接针
2.13.1 梳棉机一侧接针的现象
A186梳棉机及部分新型梳棉机左侧(盖板传动侧)容易出现锡林和盖板接针的现象,造成针布锐度下降(见图23),梳理效果较差,而右侧正常(非传动侧)却正常。
图23 接针造成针布锐度差
2.13.2 产生原因
左侧有传动油箱,传动阻力较大,容易造成隔距走动,踵趾面和曲轨的摩擦阻力大,造成磨损加剧,从而造成接针现象。特别是在生产一些色纺品种时,如果锡林盖板隔距设计偏小,就更容易出现盖板传动侧接针的问题。
2.13.3 预防措施
(1)做隔距时左侧适当偏大掌握。
(2)链条张力调整一致,平成时及时检查链条的伸长情况。
(3)调整好(或去除)后托脚处的压环。
2.14 针布锐度差造成火警
2.14.1针布锐度差造成火警的现象
基本配置:国外清梳联配置三刺辊高速梳棉机,一机二线配14台梳棉机,盖板及墙板为铝合金件,生产转杯纺纱,生条定量28.5g/5m,出条速度180m/min,针布配置锡林齿密950齿/(25.4mm)2 ,盖板齿密450齿/(25.4mm)2,锡林速度450r/min,刺辊速度1430r/min(第三辊),锡林盖板隔距0.24、0.24、0.20、0.20、0.20、0.20mm。其中一线梳棉机首台运行1200吨后,经常出现火警。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原因是由于针布锐度不够(见图24、图25),控制纤维的能力较弱而造成火警。
图24 锡林针布锐度差
25 盖板针布锐度差
2.14.2 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拆机检查,发现锡林针布齿尖严重磨损,盖板针尖严重磨损,锐度变差,控制不住纤维,释放纤维的能力过强,造成纤维在针面间转移的次数增加且不受控制,进而使盖板针面的负荷层加重,纤维在锡林和盖板间揉搓成棉束,进而引发棉团摩擦起火而形成火警。
更换针布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2.15粘胶、锦纶混纺梳理异常的原因及控制
2.15.1粘胶、锦纶混纺梳理中异常现象
梳理粘胶、锦纶混纺纤维时,经常出现一些纤维熔块粘附到针布上,还会出现绕锡林、盖板嵌花、纤维落网、风管堵塞、道夫嵌杂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条质量,见图26、图27、图28。
图26 嵌盖板
图27 锡林绕花熔块
图28 道夫针布嵌杂
2.15.2 原因分析
生产粘胶、锦纶混纺纤维时,由于锦纶的比电阻大于1010,在梳理过程很容易产生静电且不易消除,一般在梳理前需要加抗静电剂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适纺性能。在加入静电剂时,如果加湿不匀或者加水过多过少时,都会造成梳理过程中的熔块缠绕。加水过少时易产生静电,造成纤维积聚在梳理区而绕锡林或熔块嵌入盖板等;加静电剂水过多时也容易造成梳理力度过大而损伤纤维,造成绕锡林。
2.15.3 控制措施
(1)合理减小针布的工作角度,以提高释放纤维的性能.
(2)工艺上适当降低速度,放大隔距。
(3)温湿度控制在合理区间。
(4)附加分梳器材多梳少排。
03
在梳理过程中,受到人、机、料、法、环等一些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梳理四要素(针布配置适当、定量合理、隔距合适、速度适宜)不能有效配合,会造成缠绕、纤维损伤、机件磨损、针布适纺性能变差、落棉不正常、短绒增加、棉结清除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实践中应采取合理配置针布、精准工艺上机、有效维护和保养设备、强化温湿度及器材管理等措施,来有效消除异常现象,保证成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