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亚麻、羊毛紧密纺品种的开发实践

亚麻是一种植物纤维,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脂肪和蜡质等,在显微镜下观察,截面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中间有空腔,纵向表面有条纹,且在某些部位有横节,形似竹子。

亚麻纤维吸湿、导热性优良,亚麻织物具有超强透气、防腐抑菌、不虫蛀、清新自然、粗犷豪放、色调柔和、防紫外线、低静电、耐腐蚀、低磁场效应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档衬衣、西服面料、装饰和工业用布等。

亚麻纤维属于韧皮纤维,需要经过脱胶梳理后才能在棉纺设备进行纺纱,亚麻纤维粗硬,长度整齐度差,短纤维较多,并伴有麻皮、生麻、并丝、硬条等杂质。

纯亚麻织物具有弹性差、抗皱差、粗硬刺痒、抱合力差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多通过二组或多组性能各异的纤维搭配组合,以增加抱合力,改善可纺性、提高成纱综合性能。

羊毛组织结构分为三层:最外层的鳞片层、第二层是皮质层,部分羊毛中间会有髓质层(见图1)。按照纤维粗细分类则有细羊毛、半细羊毛与粗羊毛,如70NM、100NM等。 

【技术】亚麻、羊毛紧密纺品种的开发实践

图1  羊毛纤维组织结构图

羊毛具有自然卷曲,可以形成许多不流动的空气区间作为隔热屏障,拥有良好的触摸感和较好的拉伸性及回弹性。但容易引起蛀虫、易起毛球等。

一、亚麻、羊毛系列紧密纺

品种的质量控制措施

1.1原料选配要点

原料要根据产品用途、要求及成纱指标来选配。如所纺纱号细,质量要求高,可选用精细亚麻或精梳麻条或漂白纤维切断搭配,并注意控制成本。

目前市场上亚麻生物脱胶短纤和漂白纤维价格很高,适宜用于细号高档高比例亚麻纱产品的开发。

如所纺纱号细,质量要求高,可选用不同粗细的羊毛搭配,并注意控制成本。

目前市场上丝光防缩羊毛及羊毛条等价格很高,适宜用于高档针织类产品的开发。

受亚麻/羊毛纤维粗硬且短纤维多的影响,在纺纱过程中(尤其是清梳工序)亚麻/羊毛纤维散失较其他纤维多,在进行亚麻/羊毛与化纤混纺时,要根据化纤与亚麻/羊毛各自占落棉的比例,来确定最终的混纺比。

1.2投料比确定

亚麻/R/T配料时根据三者各占落棉的70%、20%和10%,调整实际配比为44.6%、28.0%和27.6%(清梳总落率按12%计)。

棉包混和制取Modal∶亚麻=50∶50生条时,其投料比例为Modal∶亚麻=45∶55。

1.3纤维预处理

混纺过程中,由于不同性能的各种原料的混入,使混和原料的总体性能发生了变化,不同的混纺比和混纺方式都对后加工工序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将改变纺纱工艺设计要求和成纱质量。

亚麻/羊毛与化纤本身性能(长度、细度、柔软度等)之间差异巨大,因此需要掌握混和原料的性能,根据混和要求进行预处理,并在混和时注意合理地选取组成纤维的性能与混纺比。如:亚麻纤维含有一定量的残胶、杂质,纤维脆硬,必须进行软化处理。软化的方法是给油、给湿。给油可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和改善纤维表面状态,减少静电产生,给湿可增加纤维回潮率,减少纤维静电积聚;而羊毛纺前应加入和毛油、抗静电剂等,以减少纤维由于鳞片摩擦产生的静电,提高可纺性。

预处理时,先配备处理剂:在喷雾器中加入35~40℃温水,加入一定比例的处理剂,搅拌均匀。

将开松好的亚麻纤维平铺在地上,用喷雾器对其进行喷雾处理。对喷过的亚麻纤维进行翻层,再喷另一面,喷完后堆积,然后用塑料布封好,在密闭空间内放置48h后待用。处理好纤维的实测回潮率在20%左右。

1.4混和方式选择

因亚麻与化纤维色差非常大,若混合不匀会造成纱、布色差而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混合均匀与否就成为影响该品种成纱质量优劣的关键之一。

经过试验采用二次成卷可解决色差问题,即将一次成卷重新上圆盘抓包机,再次成卷,但采用二次成卷必须是整盘打完整盘回用,否则又会出现批量色差问题。

比如要纺制Modal/亚麻80/20 19.7tex的纱线,为减少清棉过度打击形成棉结,采取棉包混和,分别制成Modal∶亚麻=50∶50生条、纯Modal生条,然后在并条工序将Modal∶亚麻=50∶50生条和纯Modal生条混和,最终得到Modal∶亚麻=80∶20比例的成纱。

羊毛品种混和方式可考虑梳棉搭用一根或多根羊毛条。

1.5清花质量控制

应遵循“勤抓少抓、多松少打、多混合低速度”的工艺原则,尽量采用自由打击,避免握持打击,避免对纤维的过度打击,尽可能降低短绒增长率,减少落棉。

工艺调整着眼点:

尽量保证各种纤维混合均匀。

选择好流程,兼顾长流程与短流程各自的优点,保证纤维的充分开松和混合。

控制好回花的使用比例。

减少翻滚,控制棉结的增加。

减少打击,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控制好落棉率,保证精确的混纺比,同时降低消耗。

工艺参数:抓棉打手速度960r/min,打手刀片伸出肋条+1mm,综合打手900r/min,梳针打手480r/min。

1.6梳棉质量控制

应遵循的工艺原则:

柔性和紧隔距相结合,速度适中,适当提高锡林刺辊速比,加强转移,减少棉结,控制好短绒,短绒与棉结做好兼顾,减少棉束,减少云斑,提高棉网质量。

工艺调整着眼点

观察棉网清晰度,分析棉网中纤维的分布状态。

判断短绒产生的原因:梳棉机刺辊处,纤维被拉断、切断产生的短绒;清花开松过程纤维断裂形成的短绒。

控制落棉,多出盖板花以有效清除亚麻/羊毛中的粗纤维,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减少刺辊返花造成的棉结,定量偏重掌握,以改善棉网的抱合力,减少烂边。相对湿度按比纺纯棉高10-20%来控制,以利于成条。

工艺参数:

生条干定量20g/5m,刺辊速度660r/min,锡林速度280r/min,道夫转速18-20r/m,盖板速度137mm/min,锡林与盖板的五点隔距0.28、0.28、0.25、0.25、0.28 mm。

1.7并条质量控制

应遵循“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合理隔距”的工艺原则。

工艺调整着眼点

改善末并质量:合理控制并合数,提高混和效果。

提高纤维伸直度和平行度:头并后区牵伸为1.8倍以上。

降低熟条质量CV值:使用好自调匀整的在线控制功能,每班检查牵伸元件和加压机构是否正常,对异常机械波进行修复。加强运转管理与机台整洁工作,防止并条操作不良造成细纱长细节。

工艺参数:熟条干定量18g/5m,隔距9×5×14cm,出条速度220m/min。

1.8粗纱质量控制

遵循的工艺原则:

大定量,重加压,捻系数偏大掌握,较大后区隔距,较小后区牵伸倍数。

工艺调整着眼点:

粗纱捻度:在保证细纱生活好做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控制好粗纱张力,减小意外牵伸。

大定量:在细纱牵伸范围内,加大粗纱定量,提高生产效率。好的梳理状态、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是大定量的前提。

工艺参数:粗纱干定量3.8g/10m,隔距36×50×63cm。

1.9细纱质量控制

遵循的工艺原则:

采用二大二小工艺,大粗纱捻系数、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小钳口。

工艺调整着眼点:

减少断头:优选纺织器材专件(纲领、钢丝圈、胶辊、胶圈、网格圈等),优化使用周期。

降低成纱质量和条干不匀率:合理进行工艺设计,发挥牵伸机件对纤维运动的控制能力,减小“牵伸波”。值车工加强巡回,将捉出不合格的粗纱。

由于麻纤维中的麻杂、麻尘较多,在生产中容易糊塞网格圈,因此要按周期清洗网格圈。

钢丝圈较纺棉时重,加大成纱捻系数,以减少成纱毛羽值,合理配置摇架压力,减少成纱粗细节。

为减少断头,适当降低前罗拉转速,同时采用滑溜牵伸(中间胶辊下凹0.5mm),并使用低硬度高弹性胶辊。

车间温度控制在29-36℃,相对湿度按比纺纯棉高10-20%控制,以提高成纱指标、减少车间飞花。

工艺参数:前罗拉转速150r/min,隔距44×64cm,捻系数380-450。

1.10络筒质量控制

遵循“低张力、合理电请设定、保持通道光洁”的工艺原则。

根据客户需求和质量现状,合理设定电请参数。

控制好车速,减少质量指标的恶化。

兼顾好质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棉/亚麻85/15 40英支紧密赛络纺成纱指标见表1。

【技术】亚麻、羊毛紧密纺品种的开发实践

二、亚麻、羊毛系列

紧密纺品种关键技术

(1)根据用户对产品的质量需求做好亚麻、羊毛纤维品类的选择。

(2)由于纤维指标差异大,应根据质量要求做好纤维细度等的选择。

(3)考虑到可纺性,应提前做好对亚麻、羊毛的预处理工作,包括预开松、加湿等。

(4)做好投料比的控制,减少落棉,同时分析好落物的含量,保证纱线的混纺比。

(5)根据纱线成分进行优选混和方式,如全包混、部分包混、多组分时与其中一种或多种包混再条混、羊毛条梳棉搭用混和等。

(6)控制好各工序的温湿度,保证成纱质量。

(7)根据原料的变化优化工艺参数,保证成纱质量。

三、结语

亚麻、羊毛具有独特的性能,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工作也有特殊的要求,因此要根据纤维的具体特点,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优异的产品质量。

 

作者:刘玉庆 德州恒丰集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在短车集落改造中锭子的选择和使用

2020-6-11 22:48:17

纺织技术

【纺织百问】质量控制100问「第十三弹」如何减小细纱支数变异系数CVb?

2020-6-15 15:04: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