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高产梳棉机梳理作用及针布选型配套研究探讨(上)(紧接上期)
二、高产梳棉机针布选型配套及其工艺效果
高产梳棉领域梳理用针布的设计、制造及其选型配套,应充分体现与高产梳棉机的梳理作用的适应性,应以高产梳棉机梳理作用要求来指导针布的设计、制造及选型配套。
客观来说,高产梳棉机对针布的首要要求,是梳理质量的持续性,即针布的有效使用寿命(寿命长,能够减少更换针布的频率,提高机台效率),因为从目前国内外针布的使用总体情况来看,满足梳理或成纱质量要求不成问题(只要针布选配正确,个例除外);其次就是针布梳理过程中自身的清洁状态(维护方便,不因此给梳理质量带来隐患),如锡林、道夫的绕花、嵌杂,盖板针布的充塞等;再次是针布在较大外力作用的同时抵抗自身刚性变形的能力,如倒针、乱针、断齿等。
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体现在广义的针布选型配套里面。可见,包含有针对性的针布优化设计、精良制造工艺、针布合理选型配套,是适应高产梳棉机梳理作用要求,并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为适应上述高产梳理作用要求,对锡林针布采取齿尖加厚设计,提高寿命;采用小基厚、大齿距,整体密度略有提高,提高分梳质量;大工作角设计,加强对纤维的控制能力。
对盖板针布MCH原有型号做了部分参数调整、开发了新品种MCBH系列(植针纵向曲线稀密排列,加大了植针角度,调整了横向针尖距、纵向针数等措施),更好地适应高产状态下机采棉原料的梳理特性,使纤维通道更加顺畅,满足梳理要求的同时,降低或消除充塞等现象。
道夫针布通过弧背、横纹及大齿距设计,增强了抵御变形、容纤及握持能力,确保高产条件下道夫凝聚、转移纤维的顺畅、高效。
刺辊针布(三刺辊),采用国内外通用的密度、角度渐进配置。
固定盖板针布采用了较高密度搭配。
锡林针布采用等离子抛光处理、盖板针布采用喷砂抛光处理,改善工作中自身清洁状态。以下为部分配套针布试验举例。
2.1山东某纺织企业
梳棉工艺:机型为特吕茨勒TC05,纺纱原料为低级棉(高含杂、高短绒),纺纱支数OE6、7、10Ne等,刺辊转速:第一刺辊1200r/min、第二刺辊1600r/min、第三刺辊2100 r/min,后固定盖板与锡林隔距为0.45、0.40 mm,锡林盖板隔距0.25、0.23、0.23、0.20、0.20、0.20 mm,前固定盖板与锡林隔距为0.35、0.35、0.35 mm,锡林转速512 r/min,盖板线速度200 mm/min左右,出条速度180~200 m/min,定量36.75 g/5m,台时产量80 kg/h左右。对比机台为全套国外某品牌针布,在同套清梳联中的同机型、同原料、同纱支、同工艺,且上机时间基本相同。
针布选型配套见表1,工艺效果见表2。
由表2可见,上述近11个月对比测试数据显示,金轮配套针布AFIS PRO2棉结、短绒数据基本与国外某品牌针布持平。
2.2广东某纺织企业
梳棉工艺:机型为DK803,纺纱原料为美棉、印度棉、巴基斯坦棉等,纺纱支数10Ne、16Ne等。刺辊转速:第一刺辊1156 r/min、第二刺辊1794 r/min、第三刺辊2351r/min,锡林盖板隔距0.23、0.23、0.23、0.20、0.20、0.20 mm,锡林转速510~520 r/min,盖板线速200~250 mm/min,出条速度180 r/min左右,定量26.5 g/5m,台时产量70 kg/h。对比机台为全套国外某品牌针布一(两套)和国外某品牌针布二,在同套清梳联中的同机型、同原料、同纱支、同工艺,且上机时间相当。
针布选型配套见表3,工艺效果见表4。
由表4可见,金轮配套针布AFIS PRO2棉结/短绒数据,介于国外某品牌针布一的两台车之间,好于国外某品牌针布二。
2.3总述
通过上述两家客户的对比试验数据整体效果反馈,在肯定优势的同时,我们分析针布配套还有一定的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如第一刺辊采用针辊,后固定盖板密度配置调整,及道夫针布改用50系列产品等有助于提高梳理质量的措施,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三、结 语
高产梳棉机针布选型配套,应在充分遵循高产梳棉机的梳理作用及其相关要求,并结合纺纱原料质量情况、成纱与梳理质量要求、梳棉机产量、恰当的梳理工艺等的前提下进行,才能正确的落实针布选配,确保梳理质量的优质实现。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客户原料、梳棉机型、机台产量及梳理(成纱)质量要求的变化,针布选型配套也应及时做相应的调整,同时针布新产品不断出现,应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孙鹏子.梳棉机锡林速度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 2006, 38(8):17-18.
[2]费青.金属针布和高速梳理是高产梳棉机发展的两大要素[J].纺织器材, 2004, 31(1):6-10.
[3]孙鹏子.梳棉机盖板速度的研究与选择[J].棉纺织技术, 2007, 38(7):12-14.
[4]于学智, 孙鹏子.梳棉机锡林与活动盖板间隔距的探讨[J].纺织导报,2011,(2):37-40.
[5]张文庚.高产梳棉机梳理作用的理论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3):307-308.
作者:孙鹏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