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E86精梳机低落棉高质量纺纱工艺探讨(上)
(紧接上期)
2.6精梳后单并采用“两大一小”工艺
提高牵伸伸直三度加强纤维尾端伸直,牵伸伸直三度重点是纤维末端的伸直状态。纤维头端变速尾端脱离钳口控制,后部纤维的摩擦力和控制力决定纤维变速过程中的伸直状态。采用“两大一小”工艺,即采用重定量,大后区隔距和小后区牵伸倍数。原理是:高速条件下,纤维在两罗拉钳口之间的时间变短。没有足够的空间无法在瞬间完成较厚棉层的整理,因此加大隔距,以空间换时间。重定量利用纤维间的内静摩擦力,实现纤维变速时伸直。精梳后单并采用重定量,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1.15倍,总牵伸倍数5.9倍,罗拉中心距:39 mm×47 mm,末并定量21 g/5m。
2.7粗纱采用“三大一小”工艺
精梳条在低落棉条件下,须条内的短绒含量有所增加,牵伸工艺中的重点是控制短纤维运动,减少纤维在变速过程中的浮游状态。粗纱采用“三大一小”工艺,能够控制纤维在加捻过程中的浮游运动,为细纱提供好的牵伸条件。原理是:大的粗纱捻系数,提供纤维间较好的抱合程度;大后区隔距,便于纤维整理;较大的总牵伸倍数结合小后区牵伸分配,实现纤维变速时,对尾端的控制力,进一步提高伸直平行度[3~5]。粗纱采用“三大一小”工艺,即粗纱定量为5.5 g/10m,罗拉隔距12 mm×19 mm×35 mm,粗纱捻系数127,后区牵伸倍数1.13倍。
2.8细纱采用“三大三小”工艺
在细纱工序采用“三大三小”工艺,其中“三大”即指采用大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前胶辊大前冲位置;“三小”即指采用小后区牵伸倍数、小钳口隔距,小浮游区长度的工艺,能够实现在低落棉牵伸条件下的高质量高效率。其原因是大粗纱捻系数可以控制纤维在后部和加捻区的扩散;大后区罗拉隔距可以缓和单根纤维变速抽取时控制力和引导力的平衡,减少牵伸不开的概率;前胶辊前冲可以减少纱线包围弧缩小加捻三角区;小后区牵伸倍数有利于加强整理,为前区集中牵伸做准备;小钳口和小浮游区主要是控制纤维变速点,使变速点集中且接近于前钳口。
细纱采用三大三小工艺,具体见表4。
三、效果对比
按照低落棉工艺在CJ14.6tex品种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试验条件:温度33℃;湿度60%。精梳条质量对比见表5。粗纱捻系数117时的离线检测结果见表6。在线检测结果见表7~8。低落棉系统工艺粗纱捻系数127时的离线检测结果见表8。
表5 E86精梳条低落棉质量对比
表7 低落棉系统工艺((自络筒上在线检测)条干指标对比
表中分析:在低落棉条件下,高钳次、小分离、重定量、短喂给、早插入的工艺措施,精梳器材选配高密锡林和顶梳,实现低落棉条件下的纤维伸直度及棉结、杂质、短绒去除率的提高。
表6~8分析可知,精梳低落棉条件下的采用低落棉系统工艺,利用重定量条件下,纤维梳理分离的内摩擦力,纤维在梳理前的伸直度得到了改善;梳理后采用牵伸控制力,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在线检测和离线检测得纱疵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实现了20.51%的落棉率与17.35%低落棉条件下的同等成纱质量。
四、结语
(1)经实践,通过清梳联提高“开清三度”;精梳准备提高条卷伸直平行度;精梳机采用重定量、短喂给、低落棉工艺,配合高齿密锡林和顶梳与前进给棉、低落棉工艺相配合,提高纤维伸直三度;精后并条采用大后区牵伸倍数、大后区隔距;粗纱采用“三大一小”工艺提高“牵伸伸直三度”以及细纱采用“三大三小”的系统工艺措施,实现了E86精梳机落棉率降低3.16%条件下的等同成纱质量。
(2)E86精梳机低落棉工艺,采取梳理前准备、梳理中集中控制、梳理后精确定位弥补的系统工艺思路,采用新型梳理器材,优化基础工艺,系统宏观控制的措施,实现了低落棉高质量的纺纱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峰.精梳短绒增长率的控制与探讨[J]. 纺织器材,2013,40(1):40.
[2]陈玉峰精梳器材创新及其应用[J]. 纺织器材,2017,44(4):36-37.
[3]任家智,王莉,冯诸同等.精梳过程中棉结增长率及棉结排除率的评价效果[J]. 棉纺织技术,2011, 38(7):15-17.
[4]周金冠.现代精梳生产工艺与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5-17.
[5]孙鹏子.高产梳棉机工艺技术理论的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20-26.
作者:陆振挺 王子峰 张新英 李新英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
陈玉峰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