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 目的:测试每英寸的梭织布或针织布试办中的纱线或线圈数量。2. 仪器:织物分析镜,织物分析针。3. 测试方法:1) 梭织布每英寸之纱线在测试前将试办在温度为70±2℉,相对湿度为65±2%的标准环境下(或按照具体要求)最少条件化4小时。对于浅色试样,应将其松驰地放在深色的背景上﹔对于深色布样可以将其放在浅色的背景上或
测试每英寸的梭织布或针织布试办中的纱线或线圈数量。
在测试前将试办在温度为70±2℉,相对湿度为65±2%的标准环境下(或按照具体要求)最少条件化4小时。
对于浅色试样,应将其松驰地放在深色的背景上﹔对于深色布样可以将其放在浅色的背景上或配有光源的玻璃上﹔对于紧密梭织布,先拆下少许纱线,使其露出经、纬纱的毛边。
注意不可在接近布边的10%,布头1/2yard内计算纱线数量,并确定试样中无相同经、纬纱。
按照如下方法在试样的2处不同位置计算每英寸之经纱、纬纱数量:
把织物分析镜放在试样上,在计算经纱时,使织物分析镜与纬纱方向一致,数经纱时则与之相反。
如果在计算中,出现难以分清的纱线,则可以再用1寸长的布条计算纱线﹐最后求出平均值。
对于宽度小于3寸的成品布(如丝带、松紧带、花边)数出所有经纱(包括布边在内),然后量出试样宽度,计算出纬纱密度。
对于纱线排列无规律的花样布需仔细观察组织的花样,并在花样中数出纱线的数目,然后量出花样试样的宽度。
对于一些无法计算纱线密度的试样,须在报告中说明此项内容。
在测试前将试样在温度为70±2℉,相对湿度为65±2%的标准环境下(或按照具体要求)条件化4小时。
对于浅色试样,应将其松驰地放在深色背景上,对于深色试样,可以将其放在浅色的背景上或配有光源的玻璃上。
注意不可在接近布边的10%,布头1/2yard内计算纱线数量。
防止路数被组织结构所遮盖的线圈,则要求此项测试亦须对试样的背面进行测试。
把织物分析镜放在布样上,当数纵向线圈时,使织物分析镜和横纹方向一致,数横列线圈时,则与之相反。
在试样的不同位置,不同方向数,在1寸试样内计算出所有线圈数量。
对于双面布或两面针织布,在计算表面线圈数目时,也应注意试样反面相同部分的线圈数量。
数纬纱时,切下2块2x2in的试样,注意确定2块试样相同的纱线。
拆下经线少许,确定编织结构(指每英寸底纱可切下多少纬纱),然后从四周开始拆纱直至到留下一块lin.2大小的试样。
数底纱时,把拆下的纬纱单独分开,所拆试样不能少于1/2in.。
在测试前将试样在温度为70±2℉,相对温度为65±2%的标准环境下(或按照具体之要求)最少条件化4小时。
为防止路数被组织所遮盖的线圈,则要求在测试过程中仔细观察布办,同时对试办的反面也应该进行测试。
测试纱密度﹕剪下2块2x2in.大小的布条,每一块试样包括一个在距布边10%以内剪下的横边﹐两块试样无相同纬纱。
对于两边为线圈的毛巾布,拆下少许经线以确定试样的图样(底纱和线圈的顺序和数目),继续拆线圈直到留下1in.2大小的试样。
数出经纱数目,其中包括底纱数目和线圈数目,把2个数值相加即为经向密度。
丝绒比率﹕在1in.的试样中至少抽出5根多圈纱线,量出每个线圈纱线的长度,计算长度平均值﹐用比率表示﹐例如﹕4﹕1。
对于一些表面经修剪过的试样,重复步骤数出经纱数量。
按照程序切下2块布样,每一块布样含有一条在宽度10%以内剪下的长边﹐并确定布样无相同纬纱。
如测试不在温度为70±2℉,相对温度为65±2%标准环境下进行,则注明测试环境状况。
如测试不在温度为70±2℉,相对温度为65±2%标准环境下进行,则注明测试环境状况。
如测试不在温度为70±2℉,相对温度为65±2%标准环境下进行,则注明测试环境状况。
如测试不在温度为70±2℉,相对温度为65±2%标准环境下进行,则注明测试环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