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机给棉刺辊工作区是核心工作区之一,具有对纤维层进行预梳理,排除尘杂和短绒的功能,合理控制好气流和相关工艺参数,是提高梳棉机除杂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一、机后落棉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1.1刺辊转速对落棉的影响
纤维、杂质所受的离心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刺辊转速有利于分梳棉束,暴露杂质,增大杂质的离心力,使落棉增加,除杂效率提高,但不利于向锡林转移纤维。
1.2除尘刀高低、角度对落棉的影响
当给棉板与小漏底位置不变时,放低除尘刀位置,会增加第一落杂区长度,使较大的杂质有较多的落下机会,同时第一落杂区的气流附面层增厚,浮在附面层中的杂质被除尘刀挡落较多,虽然第二落杂区落棉量少了,但后车肚总落棉率仍然增加。
1.3刺辊分梳板对落棉的影响
分梳板与刺辊的隔距小,在入口处被分割掉的附面层厚度大,落入车肚的落物较多。因此筵棉或棉卷含杂率较高时,分梳板的入口隔距宜收小,避免过多的杂质进入刺辊分梳板。
1.4小漏底与刺辊隔距对落棉的影响
入口隔距加大,进入小漏底的气流量增加,小漏底区域的落棉会有所增加,但因第二落杂区的落物减少,总落棉率减少,落棉含杂率有所提高。
小漏底出口隔距加大,流出小漏底的气流量增加,小漏底内及刺辊锡林三角区处的静压增高,造成三角区飞花,所以小漏与刺辊隔距要适当,过小不利于排除短绒,过大易造成三角区挂花。
1.5刺辊吸风罩部位对气流的影响
刺辊和锡林带动的气流在三角区处汇合,通过刺辊与锡林隔距点时一分为二,一部分随锡林进入后罩板,一部分进入刺辊盖罩,进入刺辊盖罩的气流,由手刺辊与给棉板隔距很小,气流难以通过,故在刺辊罩下形成高压区,会有大量气体溢出,因为气体中带有短纤维,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绕罗拉现象,严重影响生条质量。
二、工艺对比试验
品种:CFJC60支(精棉紧密纺纱);原料:新疆细绒棉;平均等级3级;平均长度29mm;马克隆值4.2;含杂率2.0%;16mm以下短绒率8.7%。
工艺方案一:刺辊速度900转/分钟,除尘刀位置及角度-2mm、角度95度;刺辊-分梳板入口0.5mm。
工艺方案二:刺辊速度1050转/分钟,除尘刀位置与角度:-5mm、角度105度,刺辊-分梳板隔距0.4mm。试验结果见表1。
从对比试验可以看出,方案二比方案一的除杂效率高得多,生条棉结也少,但短绒率有所增加。
三、提高刺提工作区除杂的措施
3.1合理控制气流
(1)控制气流的产生量,刺辊速度对气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随着新型针布的不断出现,目前刺辊针布出现了以密度换速度保分梳度的趋势,为降低刺辊速度提供了可靠的工艺手段。
(2)合理分配各点的气流(特别是三角区)。利用罩板、漏底等处的工艺隔距,合理引导气流的大小和流动方向。
(3)合理利用低压罩、棉网清洁器的泄压功能。新型梳棉机由于锡林、刺辊回转速度高,携带的气流量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各个负压吸口释放高压区的气流。
(4)合理补入气流。在必要时,合理引导气流的补入(如大漏底入口处),有利于稳定压力和落棉,并可以起到托持棉网和自动清洁的作用。
3.2保持棉层良好的握持状态
要求握持牢固,保证给棉板、罗拉无毛刺,给棉罗拉无弯曲,自调匀整装置作用灵敏,喂入棉层结构良好,厚薄均匀。
3.3 合理设置刺辊速度
刺辊速度高,分梳度好,但易损伤纤维,过高不利于纤维转移,纺纯棉建议锡刺比在2.1以上。
3.4保持良好的刺辊锯齿状态
要提高刺辊工作的分梳除杂质量,除了配置合适的刺辊刺条外,还必须要适时更换刺辊刺条,以保持良好的锋利度、光洁度。
四、结语
梳棉工序是落棉最多的工序,而刺辊工作区落棉的数量和质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及成本都有直接影响,在保证分梳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气流,优化工艺,控制好落棉率,保证落棉质量,是梳棉机刺辊工作区重要的任务。
作者:胡振龙 赵卫华 杨美霞 张 萍 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