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赛尔纤维摩擦系数较小,纤维脆性强,初始模量大,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因打击、梳理过度而产生大量的短绒,造成细纱短绒集聚、成纱棉结升高等问题。因此生产莱赛尔纱线,控制成纱棉结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公司在生产60英支莱赛尔纱线时,对成纱棉结进行了技术公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纤维规格
纤维细度是决定成纱质量和可纺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纤维越细,相同号数的纱线界面中纤维根数越多,成纱条干越好、强力越高。因此我公司在生产选择了G100细旦莱赛尔纤维,以保证织造强力和布面质量。纤维规格为0.9dtex×38mm。
二、生产流程
清花(FA002→FA035→FA025→FA1102→A092→FA076)→
FA224B梳棉机→FA316B并条(两道)→FA472粗纱→ZJ1268细纱→村田自络→包装
三、各工序工艺优化试验
3.1 清花工序
莱赛尔纤维刚性大,受打击后易脆断,短纤维增多。因此抓棉机打手伸出肋条距离为0,转速由原来的750r/min提高到980r/min,以达到勤抓少抓的目的;混开棉机经U型打手和鼻型打手后直接进入多仓混棉机,经凝棉器进入精开棉机,精开棉机采用梳针打手,打手速度由原来的650r/min降低到250r/min,同时提高凝棉器风压,保证供应顺畅。
经过以上工艺调整后,筵棉短绒比原来降低0.2%,正卷率100%,棉卷不匀率0.91%。
3.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的作用是将纤维杂乱无章梳理成条,改善纤维排列结构,并清除原料中的硬并丝等疵点。有关资料显示,纺纱过程中70%以上的过程棉结是梳棉形成或造成的,因此梳棉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很多纺纱厂为提高梳理质量而采用强分梳工艺,结果造成短绒增长率很高,导致后道工序产生不明原因的疵点。
我公司基于莱赛尔纤维的特性,为保护纤维、减少损伤,通过工艺优选试验,优选针布型号(见表1),放大部分梳理隔距,适当降低梳理速度,有效降低了生条中的短绒含量,成纱棉结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FA224B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及四个工艺方案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并将四个工艺方案的生条采用同样的并粗细工艺生产出管纱进行质量追踪对比试验。
AC2030×01740锡林针布的横向密度相对与AC2030×01550稍大,有利于减少束纤维降低棉结,因此我们选用了AC2030×01740锡林针布。
3.3 并条工序
生条的不匀率较大,纤维排列紊乱,大部分纤维成弯钩状态,因此并条工序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并合和牵伸作用,改善须条的条干均匀度和纤维排列结构。我们对并条的并合方案进行了优选试验,见表3。并条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见表4。
通过优选,我们采用了头并7根并合、末并6根并合的工艺方案。
3.4 粗纱工序
受细纱机牵伸能力限制,粗纱定量选用3.0g/10m,摇架压力前中后150×250×200×200cN,前罗拉速度为240r/min,设计捻系数70,定长为3.2km,假捻器使用12槽纹树脂件,粗纱表面成型紧密整齐。
3.5 细纱工序
对细纱前罗拉速度155r/min,钢领PG1/2 3854,钢丝圈型号OSS 12/0。
四个工艺方案的生条生产的管纱质量指标见表5。
从表5的数据对比来看,成纱指标3号方案整体要优于1、2、4号方案,单从CV值就可判断出梳棉工艺的调整后指标的变化情况,1号方案梳理隔距较为紧些、短绒高,细纱牵伸时浮游纤维多,纤维变速不受控制,造成细节偏高,尤其是-40%细节,2号方案情况类似,只是强力和伸长率上变化明显,跟纤维的排列和短绒含量有关, 1号方案的毛羽比其它也要偏高,纤维伸出纱线表面结构较多;在对棉结进行拆分的过程中发现,20%棉结为短绒集聚造成。4号方案由于梳理隔距放大后,束纤维较多,经并条观察后纤维梳理度差,纤维弯曲、纠缠较多,牵伸不开,并条粗节报警稍多,成纱CVb偏高,粗节、棉结多,经过织布后确定布面风格较差。因此整体性对比看,3号方案成纱条干较好,指标稳定,梳理工艺较好。从之后的批量生产看,使用3号方案生产的纱线客户反应良好,织造效率85%以上,布面光泽和平整度较优。
四、结语
生产莱赛尔纱线,梳棉工序应重点考虑纤维的梳理伸直,避免产生过多的短绒,减少后工序因短绒集聚而产生过多的棉结,建议梳棉对短绒控制要强于棉结的控制,梳理工艺采用大隔距轻梳理工艺。其它天丝系列纤维也建议采用此类工艺进行生产。
作者:张建明 苏建军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