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工艺上机直接影响成纱质量,特别是主牵伸区的皮圈钳口、皮辊钳口是影响质量的两个关键点。
1 控制成纱质量对钳口的要求
1.1 对皮圈钳口的要求
由中铁辊、上销架、下销、上下皮圈、隔距块共同组成的皮圈钳口,必须柔和而又有一定压力,既能控制短纤维和浮游纤维的运动,又能使前罗拉钳口握持的纤维顺利抽出。
1.2 对皮辊钳口的要求
浮游区尽可能小,以控制纤维的浮游动程,改善条干,又要尽量减小加捻三角区,以降低毛羽和断头。一般前皮辊前冲量按2-4mm掌握。
采取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缩小前区握持距、使用新型纺专器材等措施,可以改善成纱指标,但如果不能保证工艺上机的合格率和一致性,也难以纺出好产品。下面以两个实际案例解析细纱机上销和前皮辊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2 钳口对成纱质量的案例解析
2.1 上皮圈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在车间进行巡回检查中,发现在生产赛络紧密纺粘胶 R50S纱的一台细纱机上,一个锭子的上销架位置明显靠后(见图1),上下皮圈钳口对须条的控制明显减弱,不利于成纱条干、会使纱线的细节明显增加,对比试验数据见表1。
图1 上销(上皮圈)明显偏后
从对比试验数据来看,上销位置偏后的锭位纺制的纱线条干恶化1个百分点以上,细节、粗节和棉结大幅增加。
2.2 前皮辊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在车间进行巡回检查中,发现在生产赛络紧密纺粘胶R16S纱的一台细纱机上,一个锭位的前皮辊位置明显偏前(见图2),造成浮游区过大,不利于钳口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影响成纱条干,对比试验数据见表2。
图2 前皮辊前冲过大
从对比试验数据来看,由于前皮辊前冲过大,造成成纱指标恶化0.63个百分点,-30%细节、粗节和棉结大幅增加。
3 结语
笔者在纺纱企业咨询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存在工艺上机不到位现象,有些企业很重视罗拉隔距的精准性,却忽视了皮圈、皮辊钳口位置的一致性,而钳口位置直接影响牵伸握持距,重要性不言而喻。
皮圈钳口(加长上销除外)及前皮辊位置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中铁按辊后移2mm调整(以上下皮圈钳口平齐或上皮圈微前冲0.5mm为检查验收标准)。
(2)逐锭检查浮游区大小,目测前皮辊与上皮圈之间的缝隙应一致。
(3)消除上销歪斜或前皮辊歪斜的现象。
(4)保证同台车摇架加压一致,压力分配合理。
(5)前皮辊位置统一按前冲2-3mm的工艺要求调整,位置不合理的,要调整加压爪位置或校正摇架轴隔距。
(6)上下皮圈必须做到新旧搭配,保证皮圈传动的稳定性。
来源:纺织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