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梳棉机在梳理过程中,由于刺辊分梳后的纤维层中有纤维束未被完全松解,当提高梳棉机单产时,各梳理区负荷加重。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在梳棉机的后罩板部位加装固定盖板已成为梳棉机标配,加装后固定盖板使刺辊转移给锡林的纤维在进入主梳理区前进行一次预分梳,使进入主梳理区的纤维排列方向得以改善,纤维束分解和松散,使主梳区内梳理负荷减轻。而前固定盖板的作用是增加梳理,提高梳棉机一次梳理能力,提高纤维伸直度、平行度。
固定盖板从最初的产生到目前为止,骨架结构改动较大,调节方式越来越简单合理,工艺隔距也越来越易控制。但是对固定盖板的齿形参数及纵横向齿数的变化对棉型梳理效果研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各个梳理器材厂商的固定盖板齿条在齿形参数上有一定的差异,在齿尖密度、纵向齿数和横向齿密均无多大的差别。由于前、后固定盖板在梳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梳理的纤维状态不同,对固定盖板纵横向齿数的设计要求就不同。在本文中,以后固定盖板DH90,前固定盖板DQ660为试验对象,在保证齿密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齿片的基厚和齿距来实现固定盖板齿条纵向和横向齿密的变化。通过前、后固定盖板纵横向齿数的变化对棉型梳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为前、后固定盖板齿密的改良提供依据。
一、试验部分
1.1试验条件
(1)试验所用棉卷均为同一台清棉机加工,棉卷净重11±0.3kg。
(2)梳棉机有关参数:试验用的梳棉机型为A186F,锡林速度360r/min,道夫速度30r/min,给棉板和刺辊隔距为10″‰,小漏底隔距(入口6mm,第四点隔距1mm,出口1mm),除尘刀隔距14″‰。
(3)本次试验前、后固定盖板均采用4根。后固定盖板,隔距从下至上分别为20、18、16、14″‰;前固定盖板,隔距从下至上,均为7″‰。
(4)试验取样方法:每个方案均纺两个小卷,每个小卷随机取30个生条试样进行检测;成纱取10个纱锭试样,进行条干、粗细节、棉结、毛羽、强力等进行检测。
1.2试验工艺流程
A186F梳棉机→FA306并条机→FA494粗纱机→FA506细纱机
1.3试验方案
不同纵横向齿数的后固定盖板、不同纵横向齿数的前固定盖板对棉型梳理效果的影响试验方案分别见表1、表2。
以DH90为试验对象,在齿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试制不同基部厚度的后固定盖板对比现有1.4 mm基厚的齿条对棉型梳理效果的影响。经过对坯条的选择,选用基部厚度为1.2 mm,1.0 mm同类型坯条进行试验产品试制。
以DQ660为试验对象,目前,各厂家齿密为660的前固定盖板齿片基厚为0.65mm,在齿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坯条的选择,选用0.8mm、0.5mm和0.45mm三种同类型坯条来进行试验产品试制。
二、试验结果与讨论
2.1不同纵横向齿数后固定盖板对棉型梳理效果影响
2.1.1不同纵横向齿数后固定盖板对生条质量影响
不同纵横向齿数后固定盖板对生条质量(棉结、纤维长度)的影响分为见表3、表4。
从表3中可以看出:
(1)纤维棉结:方案3的纤维棉结数最少,方案2次之,方案1纤维棉结数最多;三个方案中纤维棉结尺寸大小差异不大,都在568um左右。
(2)籽屑棉结:三个方案中籽屑棉结数和尺寸大小差异不大。
(3)总数棉结:方案3的总数棉结数最少,方案2次之,方案1总数棉结数最多;三个方案中总数棉结尺寸大小差异不大。
从表4中可以看出:
(1)5%L(mm):方案1>方案2>方案3。
(2)有效长度(mm):方案1的有效长度最长,方案2次之,方案3最短。
(3)重量短绒率<12.7mm(%):方案1
(4)根数短绒率<12.7mm(%):方案1最低,方案2和方案3次之,均为11.6%。
(5)重量短绒率<16mm(%):方案1最低,方案2次之,方案3略高,为10.7%。
(6)根数短绒率<16mm(%):方案1最低,方案3次之,方案2略高,为22.3%。
从纤维有效长度和短绒率指标来看,方案1的有效纤维长度最长,短绒率相对较低。
2.1.2不同纵横向齿数后固定盖板对成纱质量影响
不同纵横向齿数后固定盖板对成纱质量(条干、强力、毛羽)的影响分为见表5~7。
从表5中可以看出:
(1)CVm(%):方案1成纱条干不匀率最高,方案2次之,方案3为17.9%,即方案3成纱条干不匀率最优。
(2)细节:方案1>方案2>方案3,即细节指标方案3最优。
(3)粗节:方案1>方案2>方案3,即粗节指标方案3最优。
(4)棉结:方案1>方案2>方案3,即棉结指标方案3最优。
从表6中可以看出:
(1)断裂强力:方案2>方案3>方案1。
(2)断裂强度:方案2>方案1>方案3。
(3)断裂强力CV(%):方案2>方案3>方案1,成纱强力不匀率指标方案1最优。
表7 不同纵横向齿数后固定盖板对棉型梳理效果影响毛羽检测结果
从表7中可以看出:方案3毛羽数最少,方案1次之,方案2的毛羽数最多。
2.1.3小结
对比分析不同纵横向齿数的后固定盖板对棉型梳理效果的试验检测数据,从生条检测数据来看,方案3生条的棉结部分最好,长度部分稍差。从成纱检测数据来看,方案3的成纱CVm(%)值、成纱细结、粗结、千米棉结及毛羽相对较好,成纱强力和断裂强力CV%值稍差。综合细纱条干和常发性纱疵、成纱强力不匀率、细纱毛羽的检测数据,方案3的成纱质量相对最好,也就是说当DH90后固定盖板横向齿密加大时,对纤维的梳理更加充分,各项成纱指标(除强力外)均有较大提高,成纱效果最好。
(未完待续)
作者:杨菲 张少华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